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岑逾豪

作品数:21 被引量:341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1篇教育
  • 6篇大学生
  • 5篇教学
  • 4篇学术
  • 4篇硕士
  • 3篇学生发展理论
  • 3篇生发
  • 3篇硕士研究生
  • 3篇教学学术
  • 3篇教育质量
  • 3篇高等教育
  • 2篇大学生专业
  • 2篇学业
  • 2篇意愿
  • 2篇质量观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自我
  • 2篇文化
  • 2篇文化适应

机构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2篇印第安纳大学
  • 1篇阿拉巴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上海市教育委...

作者

  • 21篇岑逾豪
  • 4篇罗燕
  • 1篇徐伟琴
  • 1篇张宇晴
  • 1篇海蒂·罗斯
  • 1篇孙晓凤

传媒

  • 4篇复旦教育论坛
  • 3篇高等教育研究
  • 2篇学位与研究生...
  • 2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教学研究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大学与学科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09
  • 2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被引量:152
2009年
本文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讨论了跨文化高等教育测量的重要性,并对所完成的"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性调查"(NSSE)的汉化工作进行了介绍。研究显示,经过文化适应后的NSSE调查工具(NSSE-China)信度、效度良好。这为理解中美两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差异提供了有益视角和比较的科学基础。
罗燕海蒂.罗斯岑逾豪
关键词:文化适应信度
何以推动高等工程教育赋能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全球高等工程教育治理的视角
2024年
作为培养有能力通过工程创新解决人类发展难题的工程人才的最主要渠道,高等工程教育在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上的作用已受到全球瞩目。为弥合通过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与合格工程师短缺的现实之间的鸿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培养具备综合工程能力的人才”作为参与全球高等工程教育治理的核心目标,以及推动高等工程教育赋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点。紧扣该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取了制定能力为本的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基准、凝聚高技能工程人才赋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共识、立足国家需求实施本土化的人才综合工程能力促进项目、为识别制约人才综合工程能力培养的问题要素提供信息支持四种治理路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治理行动体现以人为本、内外联动、多维一体、优势叠加的特征,在推动高等工程教育赋能可持续发展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续行动也面临着工程教育相关统计数据国际可比性不强、本土促进项目实施效果不佳等挑战。
石雪怡岑逾豪杨颉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工程教育可持续发展
本科教学中的高阶学习:问题、实践和挑战被引量:14
2014年
根据多所高校的学生调查数据和访谈数据,分析了我国本科教学中高阶学习的现状以及促进高阶学习的本科教学实践,并提出"高阶学习挑战模型"。研究发现:(1)我国本科高年级课程比低年级课程更注重高阶学习,虽然统计上差异显著,但实际差异细微;(2)我国本科课程对各项认知能力的强调程度均不及美国,而且在高阶学习方面差距非常大;(3)我国本科高年级课程中的高阶学习教学实践数量少但形式丰富;(4)高阶学习的教学实践对学习者提出了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的挑战,对教师以及大学师生关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之,本文考察了NSSE"高阶学习"量表在我国的应用,揭示了教师在推动学生高阶学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为我国本科教学实践敲响了警钟。
岑逾豪
关键词:本科教学实证研究
大学生成长的金字塔模型——基于实证研究的本土学生发展理论被引量:40
2016年
金字塔理论基于对我国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证研究,整合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提出了学生参与、学生投入、学生学习和学生发展四个层级的关系及其内在元素。该模型为我国高校学生成长的差异性提供了解释,为教育实践、政策制定和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它对实证研究我国大学生成长、建构适切的中国大学生发展理论,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教育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岑逾豪
关键词:金字塔模型
大学生自我主导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探究——以职业选择为场域被引量:4
2017年
职业选择是大学生成年之后第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常常出现迷茫、自我概念不清、依赖他人意见等缺乏内心声音的表现。本研究旨在以自我主导理论为理论视角,通过高年级本科生对职业选择的理解,探索高年级本科生的自我主导发展。自我主导理论是整合型学生发展理论的代表,概括个体在认识论维度、个人内在维度、人际间维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遵循外部程式,十字路口徘徊,实现自我主导。本研究使用定量工具对上海某高校的大四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年级本科生在三个维度上的发展存在不平衡,而课外实践活动和实习是自我主导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张宇晴岑逾豪
导师支持如何影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科研效价与科研投入的中介效应被引量:3
2023年
文章基于一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34名学术型硕士毕业生的就学体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查导师支持影响学术型硕士生科研获得感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导师支持可以显著促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科研效价和科研投入在导师支持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导师支持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的促进作用有近一半是通过提升学生对科研效价和科研情感投入实现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教育者对导师支持影响学生科研获得感这一过程“黑箱”的理解。为进一步提升科研育人成效,应努力提升导师指导水平,促进学生对科研的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科研效价。
徐伟琴岑逾豪
关键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读研经历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本研究基于一所研究型大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的就学体验数据,全面比较了家庭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硕士入学背景、过程与收获。结果发现:第一代大学生的硕士入学背景较非第一代大学生而言存在明显劣势;进入硕士教育阶段后,相对匮乏的家庭文化资本未给第一代大学生参与本土及本土国际化教育活动带来明显阻碍,但他们在海外学习等家庭资源驱动型活动上的参与度显著低于非第一代大学生。硕士毕业之际,两类学生的课程收获、科研收获、深造机会及工作-专业匹配度趋同,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全球胜任力和一线城市就业机会方面仍处于不利地位。
徐伟琴岑逾豪
在地国际化:硕士生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有效路径被引量:7
2022年
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毕业生就学体验调查数据,分析了硕士生在地国际化活动参与情况以及这些经历对其全球胜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硕士生读研期间都有在地国际化经历;其中,与国际人员交流、参与国际化主题研讨可以显著提升硕士生的全球胜任力;做外文学术汇报、与外国学者开展学术交流能够进一步提升有跨境经历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基于倾向值匹配法的分析发现,在地国际化不能取代也无法超越跨境国际化,在地国际化仍是提升研究生全球胜任力的有效途径。建议高校树立在地国际化培养理念和政策自觉,拓宽在地国际化资源的供给与宣传,推进研究生课程国际化的理念与实施。
岑逾豪杨媛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理解和建构教学学术共同体——从一个案例讲起
刚才高老师介绍我是教学学术研究者,更准确地说,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高校学生发展,而后参与到教学学术中。2012年,我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学校的教学发展中心刚刚成立不久,想请一位老师介绍如何做教学学术,找到了我。教学学术是什...
岑逾豪
关键词:教学学术学术共同体建构教学
学生发展视角下研究生同伴评审的实践与研究
2023年
研究生作为学术工作队伍的后备力量,在学期间应积累评审经验,发展评审能力。基于一项整合型学生发展理论,在七届研究生课堂中实施同伴评审的教学方法,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究教学效果。研究生在学期间评审同伴的学术作品,不仅可提升作品学术质量和学术评审能力,还可促进学习者在认知、个人内在和人际维度的发展:体会到知识的过程性、情境性和不确定性,提升了研究者的自我身份认同,促进了学术共同体的构建。通过具象化、本土化实践和效果检验,建议高校为研究生创造学术评审的机会,并组织与评审相关的培训研讨,在研究生培养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使高校学生学习从“以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岑逾豪
关键词:学生发展理论研究生教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