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懿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带状疱疹
  • 3篇带状疱疹后
  • 3篇神经痛
  • 3篇疱疹
  • 3篇经痛
  • 2篇带状疱疹后神...
  • 2篇血清
  • 2篇肾病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糖尿病肾病
  • 2篇疱疹后神经痛
  • 2篇病患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滴丸
  • 1篇滴丸
  • 1篇心病

机构

  • 8篇邢台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卢懿
  • 5篇石振峰
  • 2篇杨杰
  • 2篇张军英
  • 2篇王晶
  • 1篇张红霞
  • 1篇左江华
  • 1篇吕静
  • 1篇李宗良
  • 1篇田连芳
  • 1篇田菲
  • 1篇王婧
  • 1篇张健
  • 1篇王珂
  • 1篇李蕾
  • 1篇周游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糖尿病肾病合并上尿路感染患者PINK1/Parkin mRNA与mAlb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合并上尿路感染患者PINK1/Parkin mRNA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9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DN合并上尿路感染患者73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DN未合并上尿路感染患者141例作为对照组;依据糖尿病肾脏疾病肾小管间质和血管损害病理评分(RPS)将73例DN合并上尿路感染患者按照肾小管间质及血管受损程度分为轻度组(n=15)、中度组(n=28)和重度组(n=30);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上述患者外周血PINK1 mRNA及Parkin mRNA表达量,免疫比浊法检测mAlb,比较上述不同分组患者各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PINK1 mRNA、Parkin mRNA及mAlb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PINK1 mRNA、Parkin mRNA、mAlb和RPS评分均较轻、中度组升高,中度组较轻度组升高(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INK1 mRNA、Parkin mRNA及二者预测DN患者合并上尿路感染患者肾功能损伤均有较高效能,其中二者联合诊断效能较高,其约登指数为0.678,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PINK1 mRNA、Parkin mRNA与mAlb水平呈正相关(r=0.668、0.559,P均<0.05),与RPS评分也呈正相关(r=0.612、0.478,P均<0.05);PINK1mRNA、Parkin mRNA及二者联合指导DN合并上尿路感染肾功能损伤轻中度与重度的区分均有较高效能,三者联合诊断时效能最高。结论DN患者合并上尿路感染时PINK1/Parkin通路被激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PINK1 mRNA、Parkin mRNA表达量异常升高,且与mAlb及肾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二者联合诊断DN合并上尿路感染患者肾功能损伤的程度具有较高效能。
魏冉彭丽梁芳李素荣王晶郑领涛石振峰张军英卢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上尿路感染肾功能损伤PINK1PARKIN
糖尿病患者并发肛周脓肿的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肛周脓肿的相关风险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肛周脓肿将患者分为并发组76例和非并发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并通过脓液培养筛查病菌感染情况。同时,比较糖尿病患者肛周脓肿并发组与非并发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治疗过程中血清总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肛周疾患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依从性与糖尿病患者并发肛周脓肿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55岁、白细胞计数≤4×109/L、曾患有肛周疾患、住院时间>30 d及患者依从性差为糖尿病患者并发肛周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因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并发肛周脓肿的因素也较为多样化。因此,针对性地加强对相关因素的干预是预防糖尿病患者并发肛周脓肿风险的关键。
卢懿梁芳魏冉彭丽石振峰
关键词:糖尿病肛周脓肿
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丹参组及对照组,分别治疗180 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双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的变化。结果丹参组双胫神经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丹参滴丸对无症状DPN早期患者的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波幅及潜伏期的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石振峰李蕾王珂张健卢懿张红霞王婧周游
关键词:依帕司他甲钴胺神经传导速度
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的影响,以探讨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方法选6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44),试验组采用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以及普瑞巴林胶囊和泛昔洛韦片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普瑞巴林胶囊及泛昔洛韦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疱疹持续时间及患者发病60 d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在治疗1、2、3个疗程后VAS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皮疹持续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发病60 d试验组较对照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免疫三氧自体血回输可以明显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及缩短皮疹持续时间,且可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素荣陈翠荣杨杰卢懿魏冉
关键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
免疫臭氧自体血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血清P物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疼痛科及皮肤科的常见病,是指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病人发生PHN的几率约为65%,70岁及以上者则可达75%[3,4],且随着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进展,此类病人将日益增多,但到目前为止PH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对PHN的临床治疗中仍主要以口服及静脉药物为主,其镇痛效果差,疗程长,经济负担重,但神经症状改善不明显,且复发率较高。
李素荣陈翠荣杨杰田菲卢懿魏冉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血清P物质自体血免疫ZOSTER
糖尿病肾病继发医院感染患者外周血IL-6、STAT3、VEGF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继发医院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继发医院感染患者26例为感染组,按1∶5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30例为未感染组,收集感染组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血清IL-6、VEGF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感染的效能.结果26例糖尿病肾病继发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33株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4.24%)、金黄色葡萄球菌(21.21%)、大肠埃希菌(15.16%)和肺炎克雷伯菌(12.12%);感染组患者外周血IL-6、VEGF水平和PBMC中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6、STAT3和VEGF表达诊断糖尿病肾病继发医院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0.775和0.728,均>0.7,预测效能较高.结论糖尿病肾病继发医院感染患者外周血中IL-6、STAT3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升高,且诊断医院感染的效能均较高.
卢懿魏冉彭丽李素荣王晶郑领涛石振峰张军英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白细胞介素-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目标范围内时间和sdLDL-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 LDL-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73例作为2型糖尿病组,收集同期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54例作为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sdL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TIR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IR和sdLDL-C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TG、sdLDL-C明显升高(P <0.05),TIR明显降低(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IR和sdLDL-C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95%CI:0.52~0.72,P=0.021),0.649(95%CI:0.555~0.744,P=0.004),两者联合检测,AUC为0.681(95%CI:0.589~0.773,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TIR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dLDL-C水平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sdLDL-C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IR联合sdLDL-C对2型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能力更高。
左江华卢懿吕静李宗良田连芳谷亚楠郝世瑞张倩倩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LOGISTIC模型ROC曲线曲线下面积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CX3CR1、CCR2表达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分析带状疱疹(HZ)患者血清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水平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和疼痛科诊治HZ患者93例为HZ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以是否出现PHN将患者分为PHN亚组(n=32)和非PHN亚组(n=61)。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受试者临床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CX3CR1、CCR2水平;Pearson法分析HZ患者血清CX3CR1与CCR2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CX3CR1、CCR2预测HZ患者发生PHN的临床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HZ患者发生PH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PHN亚组患者年龄≥50岁比例、病程、发热比例、HZ分型出血型或坏疽型比例高于非PHN亚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例低于非PHN亚组[χ^(2)(t)/P=6.077/0.014、14.888/<0.001、6.129/0.013、13.391/0.001、12.560/<0.001];PHN亚组VAS评分显著高于非PHN亚组(t/P=6.001/<0.001);HZ组血清CX3CR1、CCR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P=20.566/<0.001、18.263/<0.001);PHN亚组血清CX3CR1、CCR2水平均高于非PHN亚组(t/P=11.624/<0.001、13.519/<0.001);HZ患者血清CX3CR1与CCR2呈正相关(r/P=0.442/<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X3CR1、CCR2及二者联合预测HZ患者发生PH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9、0.863、0.908,但二者联合预测与单项预测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P=1.117/0.264、0.974/0.3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S评分高、血清CX3CR1水平高、CCR2水平高均是影响HZ患者发生PHN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4.301(1.540~12.012)、5.316(2.284~12.373)、7.245(2.175~24.137)]。结论 HZ患者血清CX3CR1、CCR2异常升高,并对患者发生PHN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魏冉卢懿彭丽石振峰李素荣
关键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