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林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2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强冲击厚煤层上保护层尖灭区域冲击地压防治技术被引量:4
- 2017年
- 为保证上保护层尖灭被保护层工作面的回采安全,根据华丰煤矿地质条件,采用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单保护层开采条件下,工作面大部分处于卸压范围内,上巷附近区域煤体应力产生集中,易发生冲击地压。通过采用"负煤柱"沿空掘巷能有效降低上巷附近区域煤体应力,促使高应力向深部转移。
- 舒凑先魏全德刘涛温经林张明杨光宇张俊飞张斌
- 关键词:解放层冲击地压沿空掘巷
- 遗留煤柱诱发冲击地压机理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36
- 2014年
- 以某矿5301工作面40 m宽遗留煤柱为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得到遗留煤柱的垂直应力分布特征,并基于此研究了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遗留煤柱未受工作面回采影响之前,所受阻抗力大于冲击力,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较小;但在回采阶段,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煤柱原有应力叠加,造成冲击力大于阻抗力,冲击危险性大大增强。据此划分危险区范围及危险程度,通过对危险区实施预卸压和解危措施,使得工作面安全通过遗留煤柱危险区。应力动态监测结果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杨伟利姜福兴温经林刘懿魏全德姚顺利
- 关键词:遗留煤柱冲击地压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冲击地压危险性分区预评价技术研究被引量:15
- 2017年
- 为解决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难以准确分区预评价的难题,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模拟工作面开采过程,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不同区域煤体应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冲击危险性,实现了采煤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分区预评价。根据专家现场经验和试验研究结果,确定了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的7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评价模型在山东某煤矿3105工作面进行了应用,得到7个高度危险区,4个中度危险区,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 尹永明张兴凯周建新姜秀慧温经林
- 关键词:冲击地压危险性预评价
- 郓城煤矿冲击地压与载荷三带关系研究被引量:19
- 2017年
- 以郓城煤矿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研究了郓城煤矿1300工作面泄水巷冲击地压的致灾机理及防治方法。通过引入"载荷三带"覆岩结构模型,分析了郓城煤矿一采区上覆岩层空间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结合微震系统监测结果,验证了工作面回采期间载荷三带岩层的运动及加载特性。建立了"载荷三带"侧向支承压力估算模型,得到了1300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估算了工作面回采期间泄水巷煤岩体承受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和侧向支承应力的叠加总应力,该应力超过了该矿的临界冲击应力,判断郓城煤矿冲击地压是高地应力和构造应力作用下,厚层坚硬顶板长期运动发生应力积聚从而导致冲击。通过合理设计巷道平面位置避开侧向应力峰值区域、采用适当降低推采速度和合理设计煤层大直径卸压孔参数等措施,可以有效治理该类冲击地压。
- 姜福兴刘懿杨伟利温经林张益超刘心广马幸福
- 关键词:冲击地压覆岩结构支承压力
- 深井沿空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微震监测与数值模拟被引量:4
- 2016年
- 以某深井沿空工作面开采为背景,采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现场监测,并借助FLAC3D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在采动应力场不断变化过程中采场围岩破裂微震事件的时空演化规律,揭示沿空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及冲击危险区域,得到以下结论:沿空工作面沿空一侧覆岩破裂高度最大,约为两采空区短边之和的一半;沿空一侧工作面超前影响范围约为非沿空一侧的2倍;沿空一侧应力集中程度高,存在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
- 温经林姜福兴魏全德曲效成尹永明舒凑先
- 关键词:深井冲击地压微地震监测数值模拟
- 深井条带开采冲击机理及应用研究
- 条带开采作为控制地表沉陷、保护地面建筑物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开采方法之一,回收了大量占压的煤炭资源。然而,近年来在我国华东地区条带开采煤矿频繁发生冲击地压事故,造成了人员和装备的重大损失,凸显了传统条带开采设计的理念和设计方...
- 温经林
- 关键词:深井条带开采冲击地压
- 文献传递
- 基于小波分形特征与模式识别的矿山微震波形识别研究被引量:59
- 2012年
-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探讨、验证了矿山微震信号的分形特征,并根据微震信号的特征确立了相关的无标度区间及分形盒维数算法。利用矿山爆破振动、岩石破裂及电磁干扰3类信号频谱分布不同这一特征,结合小波分析与分形理论,通过MATLAB编制相应程序,对3类信号进行了5层小波包分解,求取了指定特征频带上重构信号的分形盒维数。以该盒维数为信号特征,建立23维特征向量,通过SVM支持向量机对300组矿山现场微震信号进行了训练和分类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特征频带上的分形盒维数与信号的整体盒维数接近,表明特征频带上的分形盒维数表征了整体的分形特征;3类信号具有明显分形特征,电磁干扰信号最为明显;SVM识别网络识别微震信号,识别正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及识别效率仍有待提高。
- 朱权洁姜福兴尹永明于正兴温经林
- 关键词:分形波形特征小波包SVM
- 围岩应力回迁诱发滞后性冲击与突出现象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为探究卸压区域再次应力集中诱发异常冲击与突出事故的发生机制,以河南某矿25110工作面为例,结合河南2起典型事故,提出应力回迁概念。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应力回迁现象的发生过程、力学机制及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围岩应力回迁现象存在,且具有滞后性、隐蔽性特征;深部煤体过度卸压弱化自身承载能力,并迫使支承压力向巷道方向回迁,是滞后性冲击与突出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该类灾害特点,提出近场强卸压与强支护、深部控卸压与强监测的防治对策,并被应用于河南某矿25110工作面,保证了该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 朱权洁尹永明刘金海温经林石建军
- 关键词:围岩应力数值模拟微震监测
- 基于微震监测的千米深井厚煤层综放面支架围岩关系研究被引量:30
- 2014年
- 基于高精度微地震监测技术,并结合岩石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得到滕东生建煤矿3107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覆岩运动规律,对千米深井厚煤层开采条件下小采宽综放工作面支架围岩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震事件在低位岩层高密度分布,在高位岩层低密度分布;微震事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周期性分布规律与顶板岩层的周期运动过程相一致,高位岩层的断裂强迫低位岩层断裂;工作面支架围岩关系随着基本顶的周期性断裂运动存在2种情况:1)基本顶非周期来压期间,支架压力来源于厚度4.4 m的顶煤、厚度20 m的下位直接顶和部分厚度15 m的上位直接顶共同产生的静压;2)基本顶周期来压期间,支架压力来源于基本顶断裂产生的动压以及顶煤和直接顶产生的静压。动压对支架产生冲击载荷,这是工作面支架被压死的主要原因,通过提前减小顶煤放出率、减小支架控顶距等措施,可减弱动压对支架的冲击影响。
- 姜福兴尹永明朱权洁温经林
- 关键词:厚煤层千米深井综放工作面微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