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伟利

作品数:13 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矿业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地压
  • 6篇冲击地压
  • 3篇工作面
  • 2篇煤柱
  • 2篇孤岛工作面
  • 1篇单轴
  • 1篇单轴抗压
  • 1篇单轴抗压强度
  • 1篇断层煤柱
  • 1篇压强度
  • 1篇遗留煤柱
  • 1篇硬岩
  • 1篇载荷
  • 1篇支承压力
  • 1篇深井
  • 1篇时间管理
  • 1篇事故致因
  • 1篇疏散
  • 1篇疏散逃生
  • 1篇逃生

机构

  • 6篇中原工学院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华北科技学院
  • 2篇义马煤业集团...
  • 2篇北京安科兴业...
  • 1篇济宁矿业集团...
  • 1篇山东东山王楼...
  • 1篇山东能源集团...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10篇杨伟利
  • 4篇姜福兴
  • 2篇刘懿
  • 2篇魏全德
  • 2篇张朋
  • 2篇杨鹏
  • 2篇李晓艳
  • 2篇温经林
  • 1篇姚顺利
  • 1篇朱权洁
  • 1篇王存文
  • 1篇张益超

传媒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采矿与安全工...
  • 2篇能源与环保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矿安全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井不等宽断层煤柱诱发冲击地压机理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以采深超千米且存在不等宽断层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断层构造应力和临断层采动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对冲击地压的影响,进而研究了不等宽断层煤柱诱冲机理。研究表明,断层构造应力和煤层上方悬露覆岩应力叠加超过不等宽断层煤柱综合强度导致了冲击地压发生。通过构建断层构造应力模型、悬露覆岩载荷模型和不等宽断层煤柱承载模型,推导了不等宽断层煤柱能否发生冲击的力学判别式,可用于断层煤柱区域冲击危险区的精确划分,为提前采取针对措施提供依据。研究成果经现场实践,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开采。
杨伟利林强魏全德曲效成王继超刘星
关键词:断层煤柱冲击地压
遗留煤柱诱发冲击地压机理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36
2014年
以某矿5301工作面40 m宽遗留煤柱为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得到遗留煤柱的垂直应力分布特征,并基于此研究了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遗留煤柱未受工作面回采影响之前,所受阻抗力大于冲击力,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较小;但在回采阶段,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煤柱原有应力叠加,造成冲击力大于阻抗力,冲击危险性大大增强。据此划分危险区范围及危险程度,通过对危险区实施预卸压和解危措施,使得工作面安全通过遗留煤柱危险区。应力动态监测结果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杨伟利姜福兴温经林刘懿魏全德姚顺利
关键词:遗留煤柱冲击地压
郓城煤矿冲击地压与载荷三带关系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以郓城煤矿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研究了郓城煤矿1300工作面泄水巷冲击地压的致灾机理及防治方法。通过引入"载荷三带"覆岩结构模型,分析了郓城煤矿一采区上覆岩层空间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结合微震系统监测结果,验证了工作面回采期间载荷三带岩层的运动及加载特性。建立了"载荷三带"侧向支承压力估算模型,得到了1300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估算了工作面回采期间泄水巷煤岩体承受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和侧向支承应力的叠加总应力,该应力超过了该矿的临界冲击应力,判断郓城煤矿冲击地压是高地应力和构造应力作用下,厚层坚硬顶板长期运动发生应力积聚从而导致冲击。通过合理设计巷道平面位置避开侧向应力峰值区域、采用适当降低推采速度和合理设计煤层大直径卸压孔参数等措施,可以有效治理该类冲击地压。
姜福兴刘懿杨伟利温经林张益超刘心广马幸福
关键词:冲击地压覆岩结构支承压力
不同加载速率下煤单轴抗压强度测试与冲击倾向性影响分析
2024年
针对冲击倾向性测试中煤样单轴抗压强度数据随加载速率变化和离散性问题,以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长城六号煤矿3号煤为研究背景,通过设置0.50、0.75、1.00 MPa/s三种不同加载速率进行煤样标准件的分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3种不同加载速率测试得到煤的单轴抗压强度测试值均存在离散性;加载速率与单轴抗压强度测试值无明显线性关系;在舍去每组离散性较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再次计算在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煤单轴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可以得到离散性相对较小的测试值;煤样单轴抗压强度测试值与加载速率无明显比例关系,加载速率的变化可导致同煤层冲击倾向性等级的变化。
魏全德王艳飞郝其林常雁杨伟利陈洋
关键词:冲击地压加载速率单轴抗压强度
煤矿区域孤岛工作面极限采出率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煤矿区域孤岛工作面极限采出率问题一直困扰着孤岛开采设计人员。通过分析孤岛开采过程中的覆岩空间结构演化和相应的应力场分布,建立了孤岛应力分布的力学模型,并基于此推导了孤岛应力分布的估算方法,结合孤岛可采性的简单判据得出了孤岛的极限采出率;现场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杨伟利姜福兴杨鹏
关键词:孤岛工作面
特厚煤层冲击地压重复发生的机理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以现场同一区域重复发生冲击地压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冲击地压重复发生机理,得出如下结论:1特厚煤层重复冲击区域存在应力恢复现象,而力源作用下的特厚煤层的扩容是导致应力恢复的主要原因;2重复冲击是冲击体受到的冲击力与阻抗力多次搏弈的结果,煤体由完整状态向碎裂状态过渡过程中满足冲击力大于阻抗力的条件而发生多次冲击,直至煤体进入碎裂状态;3通过消除力源、阻止应力恢复可防止冲击地压重复发生。研究结果对防治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具有重要意义。
杨伟利姜福兴杨鹏朱权洁魏全德王存文
关键词:特厚煤层冲击地压
巨厚硬岩下综放工作面超前效应失效机制研究
2024年
以河南义马煤田上赋巨厚硬岩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索工作面开采中的超前效应失效机制,并提出了相应防控策略。研究表明,低位大厚度软岩的易垮性、高位巨厚硬岩的整体性和超前高强卸压是导致超前效应失效的根本原因,低位大厚度软岩随推采即时垮落,高位巨厚硬岩未达到极限跨距时以整体静载作用于下方煤体,煤体所承受的覆岩自重应力被均化,进而导致超前效应显现不明显;超前高强卸压不但阻断了传力路径,同时降低了应力集中程度。据此提出了设计合理推采长度、留设合理隔离煤柱以减少远场悬露岩层的生成,近场实施超前强卸压降力的防控策略,将大幅减少或消除巨厚硬岩下工作面超前效应的影响,对冲击地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郝其林魏全德宋建芳杨伟利王军辉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
基于防冲的孤岛工作面分类及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针对目前煤矿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类型复杂且治理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提出了"分类防治"的思路,围绕导致孤岛工作面冲击的高应力这一本质原因,并综合考虑覆岩运动、地质构造、开采、空间等因素,基于防冲对孤岛工作面进行分类;将孤岛工作面分为充分采动、非充分采动、充分-非充分采动、立体、"隐性"和复合型6种类型;将该分类方法应用于孤岛工作面采前冲击危险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实施分类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类方法可有效控制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灾害。
杨伟利魏全德曲效成刘维信张假妮
关键词:防冲孤岛工作面
时间管理与安全执行力度的关系探索被引量:2
2019年
为探寻时间管理对生产、生活中安全落实的重要意义,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了时间管理对安全执行力度的作用机理和模式。分析了时间管理的安全内涵和作用于安全执行方面的方式,构建出时间管理-安全管理-安全目标落地的结构模型、时间管理优先级模型和时间管理效能与安全管理执行间的博弈模型,提炼出时间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体现出的8大特性和与之对应的8大功能,并陈述相关建议。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对安全管理执行力度波动具有一定正向推动作用,并促进了安全目标落地,能够成为安全工作执行中的内在驱动力并有效引导安全管理工作倾向于安全性。
李晓艳靳晓华张朋宁世强杨伟利
关键词:时间管理安全思维
高校楼梯间疏散逃生事故致因与防控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为探究火灾情境下高校楼梯间疏散逃生事故致因机理,减少火灾疏散逃生事故的发生,运用文献分析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对高校火灾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高校火灾疏散模拟实验构建高校楼梯间疏散逃生事故致因模型,发放问卷收集相关数据,运用SPSS 25.0检验数据信度和效度后进行因子分析,并使用AMOS 25.0对模型进行修正拟合。研究表明:火灾逃生情境中个体和群体认知能力、楼梯间空间结构、恐惧心理等因素均对不安全行为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校楼梯间疏散逃生事故防控模型并提出3条防控对策,指出优化安全设计、加强人员行为管控和科学组织引导疏散的重要意义。研究对高校楼梯间疏散逃生事故的防控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有助于提升火灾情境中逃生人员的安全决策能力。
李晓艳宁世强张朋杨伟利
关键词:火灾疏散事故致因安全管理安全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