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土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遥感
  • 2篇水土流失
  • 2篇黄土高塬
  • 2篇黄土高塬沟壑...
  • 2篇高塬沟壑区
  • 2篇沟壑
  • 1篇动态监测
  • 1篇遥感与地理信...
  • 1篇引种
  • 1篇引种栽培
  • 1篇引种栽培试验
  • 1篇栽培
  • 1篇栽培试验
  • 1篇治理措施
  • 1篇忍冬
  • 1篇水土保持

机构

  • 4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黄河水土保持...

作者

  • 4篇刘晓静
  • 1篇王鸿斌
  • 1篇翟然
  • 1篇刘海燕
  • 1篇闫晓玲
  • 1篇段景峰

传媒

  • 1篇人民黄河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农业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
2020年
黄土高塬沟壑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直接导致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抬升,严重威胁下游河道沿岸广大平原地区的安全。做好黄土高塬沟壑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战略的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本文介绍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并以西峰南小河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功案例为例,分析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晓静段景峰李刚峰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黄土高塬沟壑区
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不同时期的数字航摄影像,运用ArcGIS软件,通过目视解译和综合判定分别提取2006年、2011年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数据,确定其转移矩阵,分析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度及土壤侵蚀强度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 a来,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净变化量为78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40%,变化顺序为未成林>灌木>沟台地>乔木林;各级植被覆盖度净变化面积为33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02%,变化顺序为低覆盖>中低覆盖>中覆盖;各级土壤侵蚀强度净变化面积为60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85%,沟蚀变化较小,面蚀变化顺序为中度>强烈>微度>轻度>极强烈>剧烈。
王鸿斌翟然刘晓静刘海燕
关键词:水土保持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转移矩阵皇甫川流域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土地水土流失是现阶段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区域土地覆被状况对水土流失有较大影响。应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帮助工作人员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状况,明确水土流失变化规律,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确定思路和目标。该文介绍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明确了其在土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应用的必要性,并阐明了具体应用路径,以期为生态环保建设提供可靠支撑。
刘晓静闫璐瑶罗丽芳李昱霏
关键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黄土高塬沟壑区忍冬引种栽培试验
2022年
引进适宜黄土高塬沟壑区气候环境的植物资源,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经济收入。从河北巨鹿县引进了5个忍冬品种/类型,于2019—2021年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的南小河沟坡地梯田和董志塬地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发现5个忍冬品种/类型栽植成活率平均达93%,株高、冠幅增长快,枝多花繁,符合高效水土保持植物的条件;塬地种植的灌丛状、藤本、树型3个类型忍冬干花平均产量为413 kg/hm^(2),仅相当于“北花1号”和“四季金银花”2个审定品种干花年均产量1 500 kg/hm^(2)的27.3%,说明2个审定品种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继续推广种植的潜力更大;2个审定品种“北花1号”和“四季金银花”在塬地上的冠幅均大于坡地梯田,干花产量塬地也明显高于坡地梯田,说明塬地比坡地梯田更适于种植。试验还总结了一套忍冬嫩枝扦插技术,为进一步开展忍冬扩繁提供了技术储备。
闫晓玲刘晓静何聪阳
关键词:忍冬引种栽培扦插技术黄土高塬沟壑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