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洁
-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脑部特异表达SV40Tag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07年
- 将猿猴病毒抗原蛋白(SV40Tag)片段克隆进脑部特异表达载体pMM279中,通过显微注射法制作转基因小鼠。采用PCR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目的基因整合,并通过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共出生29只仔鼠,经PCR检测出3只阳性,Southern blotting检测出2只阳性。RT-PCR检测到SV40Tag仅在前脑部皮层和海马表达。成功获得的脑部特异表达SV40Tag转基因小鼠模型,为SV40Tag的致病机制及脑肿瘤的治疗等研究提供工具。
- 冯洁孙强邢华高诚李厚达
- 关键词:脑肿瘤转基因
- 啮齿柠檬酸杆菌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 2017年
- 为建立快速检测啮齿柠檬酸杆菌(C.rodentium)esp B基因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C.rodentium esp B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C.rodentium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在102拷贝/μL^108拷贝/μL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仅对C.rodentium进行特异性扩增,而对牛棒状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嗜肺巴斯德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检测灵敏度可达24拷贝/μL。组内和组间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重复性良好。临床样品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为56.36%(31/55),常规PCR阳性检出率为30.91%(17/55),二者符合率为74.55%。本研究建立的C.rodentium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实验动物C.rodentium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
- 冯洁谢建云张泉魏晓锋胡建华高诚
- 关键词:SYBR荧光定量PCR
- 肝螺杆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根据肝螺杆菌fla B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一组特异性引物,经过条件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成功建立了肝螺杆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扩增方法仅能检测出肝螺杆菌,其他常见细菌未见特异性扩增。检出肝螺杆菌最低模板量为86.9fg/L,是普通PCR所需模板量的1/10。本研究建立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具备操作简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优点,结果易于观察,对仪器设备要求低,适宜推广应用。
- 冯洁张泉张泉谢建云胡建华高诚高崧
- 关键词:肝螺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
- 四种消毒剂对小鼠肝炎病毒MHV-A59的杀灭效果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过氧乙酸等4种常规消毒剂对小鼠肝炎病毒MHV-A59的杀灭效果。方法按照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中和剂鉴定试验以及病毒灭活试验。结果与病毒作用5 min和10 min后,3%的过氧乙酸、250 mg/L的碘伏、含有效氯25 mg/L的复方二氯异氰尿酸钠对MHV-A59的杀灭对数值均≥4,具备杀灭作用,而新洁尔灭的杀灭对数值则<4,杀灭能力较低,对该病毒的灭活效果很难达到规范中的要求。结论过氧乙酸、碘伏以及复方二氯异氰尿酸钠对小鼠肝炎病毒的杀灭效果确实,适用于对小鼠肝炎病毒的消毒。
- 冯洁王胜昌胡建华高骏孙凤萍吴祖立
- 关键词:肝炎病毒消毒剂病毒灭活
- 东方田鼠三个脂肪肝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克隆CYP2E1、CYP2D5、ECHS1三个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相关基因的cDNA全长基因,为进一步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MART技术构建东方田鼠肝脏cDNA质粒文库,通过PCR方法筛选文库,获得目的菌落,用pBluescript Ⅱ SK通用引物M13R测序,获得基因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筛选了CYP2E1、CYP2D5、ECHS1三个基因,并获得了它们的全长cDNA序列:CYP2E1基因cDNA全长为1685bp,有148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94个氨基酸;CYP2D5基因cDNA全长为1690 bp,有1514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4个氨基酸;ECHS1基因cDNA全长为1013 bp,有87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90个氨基酸。这三个基因的核酸序列及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大小鼠序列高度同源。结论获得了东方田鼠CYP2E1、CYP2D5、ECHS1三个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已在Genbank中登录(GQ507485、GQ507486、GQ845171),为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杨玉琴冯洁王学斌谢建云高诚胡建华
- 关键词:东方田鼠CDNA序列非酒精性脂肪肝
- 共刺激分子配体B7-H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和转基因细胞的构建被引量:2
- 2005年
- 以PHA刺激的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抽提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B 7-H 1基因。按常规方法克隆进pEF 6V 5H is A载体,重组质粒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48 h后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72 h后用B lastic id in进行筛选,挑选出能稳定表达B 7-H 1的细胞株。结果表明:成功地克隆小鼠B 7-H 1基因并构建了用于表达B 7-H 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该基因在CHO细胞中得到表达。经W estern-b lotting检测表明筛选出的转基因细胞稳定表达了B 7-H 1基因。
- 冯洁王光凤孙强邢华李厚达
- 关键词:肿瘤细胞共刺激分子真核表达
- 上海地区实验用兔线粒体DNA-RFLP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提取3个品种实验用兔肝组织中的线粒体DNA,并用ApaI等21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消化。分析上海地区实验用兔mtDNA的多态性。酶切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共检出8种不同的限制性单倍型,少数个体出现的差异,可能来源于几个位点发生偶然突变,但不同兔群的限制性无规律性。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实验用兔群体mtDNA的遗传多样性贫乏,遗传结构单一,提示所研究的兔种可能有共同祖先,或人工饲养繁殖出现血缘杂交现象。
- 冯洁谢建云胡建华高诚
- 关键词:线粒体DNA
- 大、小鼠绿脓杆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 2016年
- 目的对近年来上海及江苏地区部分单位大、小鼠绿脓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技术作基因型分析,以了解绿脓杆菌流行菌株与宿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无菌采集上海及江苏地区部分单位实验大、小鼠回盲部内容物进行绿脓杆菌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提取绿脓杆菌分离株基因组DNA,经Xba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共分离到67株绿脓杆菌,PFGE图谱可分为39种不同带型,14个基因簇(A—N),优势簇分别为I、H、B和G,分别占17.9%(12/67)、14.9%(10/67)、13.4%(9/67)和11.9%(8/67)。同一来源地的分离株大多呈现不同的基因簇。结论67株细菌具有很大的基因多态性,呈散在分布,未见明显的流行特征。
- 冯洁谢建云魏晓锋胡建华高诚
- 关键词:绿脓杆菌分子分型
- 牛棒状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建立牛棒状杆菌(C.bovis)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牛棒状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一组特异性引物,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LAMP扩增方法仅能检测出牛棒状杆菌,其他常见细菌未见特异性扩增,检出牛棒状杆菌的最低模板量为118 fg/μL。结论建立的牛棒状杆菌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结果易于观察,对仪器设备要求低,可用于牛棒状杆菌的快速检测。
- 冯洁张泉张泉谢建云高诚
- 实验大鼠和小鼠绿脓杆菌分离株的鉴定和血清分型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上海、江苏实验大鼠和小鼠绿脓杆菌的感染状况及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5月,从上海、江苏59个实验动物设施采集实验大鼠和小鼠的回盲部内容物进行绿脓杆菌分离、细菌形态、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和血清型分析。结果从20个设施分离到67株绿脓杆菌,生化鉴定和PCR试验结果均符合绿脓杆菌特征。血清型分析显示E型(17株,占25.4%)和B型(14株,占20.9%)为主要血清型。结论本地区实验大鼠和小鼠存在绿脓杆菌感染,血清型分布较分散,无明显的流行特征。
- 冯洁谢建云魏晓锋胡建华冯丽萍高诚
- 关键词:绿脓杆菌血清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