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伟敏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肾上腺
  • 3篇肾上腺区
  • 3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巨大肿瘤
  • 3篇腹膜
  • 3篇腹膜后
  • 3篇腹膜后肿瘤
  • 2篇三步法
  • 2篇开放手术
  • 2篇分娩
  • 2篇膀胱
  • 1篇多糖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性
  • 1篇亚群
  • 1篇脂多糖
  • 1篇脂多糖介导
  • 1篇肾癌
  • 1篇肾癌根治

机构

  • 6篇江西省肿瘤医...
  • 1篇南昌大学第四...

作者

  • 6篇周伟敏
  • 5篇黄骥
  • 4篇涂新华
  • 2篇胡涌
  • 2篇吴高亮
  • 2篇郝超
  • 1篇谢梅茂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脂多糖介导的TLR4信号通路在膀胱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介导的Toll样受体(TLR)4信号通路活化在膀胱癌(BC)T24细胞系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24细胞,使用1μg/ml的脂多糖分别刺激该细胞0、6、12、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量,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又称B7-H1)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B7-H1蛋白的表达,分析TLR4表达与B7-H1 mRNA及其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TLR4阳性率随刺激时间的增长而上调,且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24 h时表达略有降低,但仍较高。6、12、24 h时TLR4阳性率与0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及ELISA结果显示B7-H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随刺激时间的增长而上调,且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24 h时表达略有降低,但仍较高。与0 h时比较,6 h和24 h T24细胞B7-H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12 h显著增高(P<0.01)。TLR4与B7-H1 mRNA呈正相关(r=0.785,P=0.002),TLR4与B7-H1蛋白呈正相关(r=0.825,P=0.012)。结论脂多糖能活化TLR4信号通路,并上调B7-H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BC细胞免疫逃逸,为B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吴高亮周伟敏齐雪亮胡涌黄骥郝超
关键词:TOLL样受体4程序性死亡配体-1膀胱癌免疫逃逸
不同途径肾癌根治术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传统开放、后腹腔镜两种途径肾癌根治术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135例肾癌根治术患者,其中65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70例采用后腹腔镜手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5、60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3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后腹腔镜组中转开放3例。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开放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开放组(P<0.05)。两组均观察到术后第1、5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下降、CD4^+/CD8^+比值下降,CD8^+无明显变化,其中传统手术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后腹腔镜组(P<0.05)术后第60 d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比值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途径治疗肾癌,疗效及安全性与传统手术相似,创伤小恢复快,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比传统手术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高亮谢梅茂周伟敏胡涌黄骥郝超
关键词:肾癌根治术后腹腔镜开放手术T淋巴细胞亚群
“分娩式”三步法手术切除腹膜后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策略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最佳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26例直径≥12cm的腹膜后肾上腺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策略为“分娩式”三步法。第一步,切开侧腹膜,分离肿瘤与周...
周伟敏涂新华黄骥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巨大肿瘤
分娩式”三步法手术治疗腹膜后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经验分享
目的 腹膜后肾上腺区空间巨大,肿瘤往往长至巨大引起症状才被发现,因其位置隐蔽,周围解剖复杂,手术尤为困难。本研究探讨“分娩式”三步法手术治疗腹膜后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经验方法。
周伟敏涂新华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巨大肿瘤分娩
腹膜后肾上腺区巨大肿瘤分娩式切除24例报告
2024年
目的:探索分娩式三步法手术治疗腹膜后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经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20年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4例肿瘤长径≥10 cm的腹膜后肾上腺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策略为分娩式三步法。其中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54±17)岁;肿瘤平均直径(17.6±6.4)cm,位于左侧11例,右侧13例。手术治疗策略:第一步,打开侧腹膜,游离肿瘤四周疏松组织,扩大间隙,解剖肿瘤与毗邻脏器关系;第二步,托举并向外下方牵引肿瘤,精准处理肿瘤与重要血管、脏器的关系,“分娩”出肿瘤;第三步,创面严格止血,检查临近脏器有无损伤。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病理结果,并进行生存随访。结果:本研究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00±8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18±965)mL;完整肿瘤切除的20例,分块切除、肿瘤有残留的4例;联合脏器切除15例,涉及肾12例,脾脏6例,胰腺5例,肠管2例,胃1例,胆囊1例,肝脏1例。病理:恶性肿瘤20例,良性肿瘤4例,其中脂肪肉瘤1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肾上腺皮质癌2例,绒癌1例,精原细胞瘤1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例,副神经节瘤2例,孤立性纤维肿瘤1例,嗜铬细胞瘤1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恶性肿瘤中位随访时间50.5个月,肿瘤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0%、74.4%和51.6%。结论:分娩式三步法手术治疗腹膜后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简单有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周伟敏黄骥涂新华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分娩开放手术
经膀胱灌注壳聚糖治疗迟发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膀胱灌注壳聚糖用于盆腔放疗后诱发的迟发型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将江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迟发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采用保守对症处理治疗,观察组15例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增加壳聚糖膀胱灌注4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的血尿程度变化和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自我评价量表评分(OABSS)变化,比较其效果。结果对照组血尿有效率为46.7%、膀胱刺激症有效率为37.5%,观察组血尿有效率为80.0%、膀胱刺激症有效率为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膀胱内灌注壳聚糖能显著改善HC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温晓明黄骥涂新华周伟敏贺秋明
关键词:放射性膀胱炎出血性膀胱炎壳聚糖膀胱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