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高亮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肾癌
  • 5篇手术
  • 5篇肿瘤
  • 5篇疗效
  • 5篇膀胱
  • 4篇切除
  • 3篇植入
  • 3篇植入治疗
  • 3篇前列腺
  • 3篇切除术
  • 3篇组织间
  • 3篇组织间植入
  • 3篇组织间植入治...
  • 3篇临床疗效
  • 3篇膀胱癌
  • 2篇碘粒子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栓塞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肾癌切除术

机构

  • 16篇江西省肿瘤医...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四...
  • 1篇嘉兴市第一医...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作者

  • 16篇吴高亮
  • 7篇胡涌
  • 7篇涂新华
  • 4篇黄骥
  • 4篇郝超
  • 2篇胡勇
  • 2篇易昆
  • 2篇周伟敏
  • 1篇时艳霞
  • 1篇黄光毅
  • 1篇曾宇
  • 1篇毕建斌
  • 1篇王焕昇
  • 1篇陈志军
  • 1篇习小庆
  • 1篇谢梅茂
  • 1篇万里军
  • 1篇李俊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江西医药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5碘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Ⅱ、Ⅲ期肾癌15例报告
某院泌尿科通过对15例Ⅱ-Ⅲ期肾癌术中切除肿瘤后组织间永久植入125碘粒子,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满意,且方法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涂新华易昆胡涌吴高亮
关键词:肾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膀胱癌组织中ING1mRNA的表达与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ING1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8例膀胱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抑癌基因ING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癌周组织中ING1mRNA均阳性表达;32例膀胱癌组织中ING1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织降低(32/38,84.2%),其中无表达2例;癌组织表达强度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其低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及淋巴转移有关。结论ING1mRNA表达在膀胱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ING1mRNA可能是膀胱癌患者潜在的恶性判断指标及诊断、预后的判断指标。
吴高亮黄光毅习小庆
关键词:膀胱肿瘤抑癌基因INGI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脂多糖介导的TLR4信号通路在膀胱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介导的Toll样受体(TLR)4信号通路活化在膀胱癌(BC)T24细胞系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24细胞,使用1μg/ml的脂多糖分别刺激该细胞0、6、12、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量,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又称B7-H1)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B7-H1蛋白的表达,分析TLR4表达与B7-H1 mRNA及其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TLR4阳性率随刺激时间的增长而上调,且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24 h时表达略有降低,但仍较高。6、12、24 h时TLR4阳性率与0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及ELISA结果显示B7-H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随刺激时间的增长而上调,且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24 h时表达略有降低,但仍较高。与0 h时比较,6 h和24 h T24细胞B7-H1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P<0.05),12 h显著增高(P<0.01)。TLR4与B7-H1 mRNA呈正相关(r=0.785,P=0.002),TLR4与B7-H1蛋白呈正相关(r=0.825,P=0.012)。结论脂多糖能活化TLR4信号通路,并上调B7-H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BC细胞免疫逃逸,为B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吴高亮周伟敏齐雪亮胡涌黄骥郝超
关键词:TOLL样受体4程序性死亡配体-1膀胱癌免疫逃逸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一侧双乳头与双侧乳头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一侧双乳头和双侧乳头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7 年03 月2019 年03 月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患者62 例,其中一侧双乳头输尿管...
聂坚强吴高亮涂新华时艳霞黄骥郝超齐雪亮
关键词: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尿流改道
不同途径肾癌根治术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传统开放、后腹腔镜两种途径肾癌根治术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135例肾癌根治术患者,其中65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70例采用后腹腔镜手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5、60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3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其中后腹腔镜组中转开放3例。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开放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开放组(P<0.05)。两组均观察到术后第1、5天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下降、CD4^+/CD8^+比值下降,CD8^+无明显变化,其中传统手术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后腹腔镜组(P<0.05)术后第60 d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比值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途径治疗肾癌,疗效及安全性与传统手术相似,创伤小恢复快,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比传统手术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高亮谢梅茂周伟敏胡涌黄骥郝超
关键词:肾癌根治术后腹腔镜开放手术T淋巴细胞亚群
中晚期肾癌术前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中晚期肾癌术前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24例中晚期肾癌患者(治疗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注入化疗药物后随即用碘化油、明胶海绵行肾动脉栓塞;3~10 d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同时选择28例单纯行肾癌根治术的中晚期肾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肿瘤及周围组织改变、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1、3年生存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80±160)mL vs(650±233)mL]、手术时间[(2.60±0.42)h vs(3.40±0.50)h]、1年生存率(87.5%vs 78.6%)、3年生存率(64.7%vs 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晚期肾癌术前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有利于手术切除,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吴高亮胡涌
关键词:根治性切除术肾动脉栓塞
^(125)碘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泌尿系恶性肿瘤12例报告
2006年
涂新华陈志军胡涌吴高亮
关键词:泌尿系恶性肿瘤术中植入
沉默Notch信号通路对膀胱癌EMT影响的体内研究
目的 通过体内实验探讨沉默Notch 受体对膀胱癌对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和分子机制。
齐雪亮吴高亮
关键词:膀胱癌NOTCHEMT裸鼠
氟唑帕利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初步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与目的: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inhibitors of 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i]已被多项临床试验证实能使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基因突变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生存获益。氟唑帕利作为新型PARPi,已获批用于卵巢癌、输卵管癌及腹膜癌的治疗,但尚未见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报道。初步评价氟唑帕利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1年2月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全国9家医院接受氟唑帕利单药或联合治疗的13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因突变数据、生存数据、不良反应等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获得。结果:13例患者中,3例行氟唑帕利单药治疗,8例行氟唑帕利联合阿比特龙治疗,2例行氟唑帕利联合雄激素受体拮抗剂SHR3680治疗。单药治疗的3例患者均携带HRR基因突变,且均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下降,其中2例(66.7%)患者的PSA下降50%以上。氟唑帕利联合阿比特龙治疗的8例患者前期均已阿比特龙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例患者未携带HRR致病突变,1例患者未接受基因检测,8例患者中仅1例未携带HRR突变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PSA升高,其余7例(87.5%)患者的PSA下降,3例(37.5%)患者PSA下降50%以上,2例(25.0%)患者PSA下降90%以上。氟唑帕利联合SHR3680治疗的2例患者前期均已阿比特龙及多西他赛耐药,1例患者未接受基因检测且无PSA应答,另1例患者未检测出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DDR)基因突变但PSA下降50%以上。同时,61.5%(8/13)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贫血、关节疼痛、食欲下降及乏力;23.1%(3/13)的患者出现了3级贫血,其中1例患者因3级贫血而停止治疗。结论:氟唑帕利单药或联合治疗方案,在mCRPC患者中均显示出一定的�
韦煜张挺维何屹李俊毕建斌曾宇万里军吴高亮王焕昇张军朱崴瞿元元朱耀叶定伟
关键词:前列腺癌有效性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体内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尿动力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采用da Vinci Xi机器人系统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RARC)加体内构建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并结合术后尿动力分析评价该术式对排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连续进行的8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体内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63(18)岁,极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7例,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尿控恢复、分肾功能、上尿路影像学结构改变以及肿瘤学预后。结果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并发症发生率37.5%,术后3个月日间完全尿控率87.5%,夜间功能性尿控率75.0%,术后6个月尿动力分析示: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分别为19.8(3.97)ml/s、5.05(0.94)ml/s,最大尿道压81.5(28.75)cm H_(2)O,新膀胱顺应性26.5(12.75)ml/cm H_(2)O。结论RARC术后实施体内原位U形回肠新膀胱术是可行的,具有可重复性,是一种疗效确切、尿控恢复理想的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新膀胱替代方案。
郝超黄骥吴高亮郭维炜涂新华
关键词:膀胱肿瘤回肠新膀胱尿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