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C01355通过miR-545-5p/FOXD1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LINC01355通过miR-545-5p/叉头盒D1(FOXD1)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OSCC细胞系Cal-27,随机分为对照组、转染LINC01355 siRNA(si-LINC01355)组、转染LINC01355过表达质粒(pc-LINC01355)组、转染LINC01355 siRNA阴性对照+miR-545-5p阴性对照+空载质粒(si-NC+miR-545-5p-NC+pc-NC)组、转染LINC01355 siRNA+miR-545-5p抑制剂(si-LINC01355+miR-545-5p inhibitor)组。转染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LINC01355、miR-545-5p及FOXD1表达;转染后的Cal-27细胞通过皮下接种构建各组移植瘤裸鼠模型,测量移植瘤生长情况;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myc]、凋亡相关蛋白[切割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与FOXD1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鉴定LINC01355与miR-545-5p/FOXD1信号通路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LINC01355组LINC01355、FOXD1 mRNA表达,增殖活性,侵袭数量,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PCNA、C-myc与FOXD1蛋白表达,移植瘤体积均降低(均P<0.05);而miR-545-5p表达,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均升高(均P<0.05)。pc-LINC01355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si-LINC01355组相反。与si-LINC01355组比较,si-LINC01355+miR-545-5p inhibitor组LINC01355、FOXD1 mRNA表达,增殖活性,侵袭数量,Vimentin蛋白阳性表达,PCNA、C-myc与FOXD1蛋白表达,移植瘤体积均增加(均P<0.05),而miR-545-5p表达、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与Bax蛋白表达、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均降低(均P<0.05)。Cal-27细胞中LINC01355可靶向下调miR-545-5p表达,且miR-545-5p可靶向下调FOXD1表达。结论LINC01355可通过调控miR-545-5p/FOXD1信号通路促进OSCC细胞增殖和�
- 高静魏校通李星晨闫威王浩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凋亡
- 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不同入路及前附着松解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 2025年
-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案行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治疗效果,为优化此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患者173例(195侧关节)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传统耳前切口-手术刀/组织剪刀松解)35例(40侧关节)、B组(传统耳前切口-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松解)42例(46侧关节)、C组(改良耳屏切口-手术刀/组织剪刀松解)50例(58侧关节)、D组(改良耳屏切口-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松解)46例(51侧关节)。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后1、3、6个月各组组内及组间患者的最大张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差异,各组组内及组间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差异,组间关节盘复位有效率及耳前麻木、明显瘢痕发生率。结果 术后4组患者MMO均经历较术前缩小再逐渐增大过程,术后1个月复诊时等离子双极射频松解(B+D)组较手术刀/组织剪刀松解(A+C)组对患者MMO影响更小(P <0.05);4组患者术后VAS均较术前逐渐降低,其中(B+D)组患者术后1个月VAS显著低于(A+C)组(P <0.05);术后6个月4组关节盘复位有效率均高于95%,组间对比无差异(P> 0.05);改良耳屏切口(C+D)组患者较传统耳前切口(A+B)组患者耳前麻木发生率更低(4.59%vs. 12.79%,P <0.05)。(C+D)组患者明显瘢痕发生率也显著低于(A+B)组(3.67%vs. 23.26%,P <0.05)。结论 改良耳屏切口在耳颞神经保护方面优于传统耳前切口,瘢痕隐蔽。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在张口度恢复、疼痛控制等方面优于手术刀/组织剪刀。对于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改良耳屏切口联合等离子双极射频电极松解关节盘前附着可作为推荐的手术方案。
- 王浩王伟李强闫佳煊聂巍郭燕军闫威陈勇
- 关键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 rh-bFGF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深Ⅱ度烧伤伴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及对机体代谢、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深Ⅱ度烧伤伴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及对机体代谢、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深Ⅱ度烧伤伴应激性高血糖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rh-bFGF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rh-bFGF联合中性胰岛素治疗。术后14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日两组血糖、前白蛋白、尿3-甲基组氨酸(3-MH)和CD3+、CD4+、CD8+、CD4+/CD8+值,以及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9.83±2.21)d短于对照组的(23.77±2.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变化较平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3、7、14d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3、7、14d前白蛋白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3-MH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3、7、14d尿3-M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时间点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h-bFGF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深Ⅱ度烧伤伴应激性高血糖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并可纠正机体代谢紊乱状态,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 张冀北李慧张春华张丽王浩王峻岭
-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烧伤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sTREM-1、TLR4、PCT水平
- 2024年
-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及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Toll样受体4(TLR4)、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手术的烧伤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35例)和未感染组(245例)。分析烧伤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比较两组基本情况及血清sTREM-1、TLR4、PCT水平,将感染组纳入阳性,未感染组纳入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REM-1、TLR4、PCT对烧伤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35例烧伤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69.05%)革兰阳性菌13株(30.95%),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组sTREM-1、TLR4、PCT分别为(15.02±4.13)ng/ml、(6.12±1.98)ng/ml、(12.36±4.09)ng/ml高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为(133.87±10.25)min长于未感染组(P<0.001)。sTREM-1、TLR4、PCT联合检测诊断烧伤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5,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烧伤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瘢痕修复术Ⅰ期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sTREM-1、TLR4、PCT在感染者中呈高表达,且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 王浩李欣董宇侯小倩
- 关键词: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 MSH3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MSH3基因由Valle等[1]于1991年发现并命名,其产物MSH3蛋白在细胞核内负责修复错误的碱基配对及插入/删除,并可与MSH2蛋白结合形成异质二聚体MutSβ,进而修复较长的碱基插入/删除错误,此二聚体还可在基因转换过程中移除非同源DNA末端。MSH3表达降低或缺失可导致结直肠癌及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2,3],同时也和舌癌及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有关[4,5]。现就MSH3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徐嘉曼王大维王浩刘晓阳
- 关键词:蛋白结合恶性肿瘤基因转换碱基配对MSH舌癌
- 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病原菌及其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
- 2025年
- 目的 分析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病原菌及其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中性粒细胞CD64 (CD64)水平。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1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分为非感染组76例、局部感染组52例和脓毒症组31例。分析烧伤并发感染病原菌和三组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sTREM-1、GPBB、sCD163、CD64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REM-1、GPBB、sC D163、CD64水平对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83例烧伤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27.45%,革兰阴性菌66株占64.71%,真菌8株占7.84%,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入组后1 d、入组后7 d脓毒症组sTREM-1、GPBB、sCD163,CD64分别为(90.71±9.19) pg/ml、(72.17±5.71) pg/ml,(21.59±5.15) ng/ml、(15.93±2.68) ng/ml,(83.82±8.22)U/ml、(60.93±7.25)U/ml,(4.42±1.12)、(3.16±0.84),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入组后1、7 d局部感染组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相较入组后1 d,入组后7 d,非感染组、局部感染组、脓毒症组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降低(P<0.05)。sTREM-1与GPBB、sCD163、CD64呈正相关(r=0.612、0.491、0.653,P均<0.05);GPBB与sCD163、CD64呈正相关(r=0.554、0.573,P均<0.05);sCD163与CD64呈正相关(r=0.791,P<0.001)。将烧伤合并脓毒症纳入阳性,烧伤合并局部感染纳入阴性,绘制ROC曲线分析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0.785、0.805、0.690和0.916。结论 烧伤并发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随着感染发生及加重,sTREM-1、GPBB、sCD1 63、CD64水平升高,且其水平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烧伤患者
- 李欣侯小倩王浩
- 关键词:脓毒症病原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中性粒细胞CD64
- 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创面的疗效
- 2024年
- 分析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中选择我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8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复杂性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做样本,信封法分组后对照组以传统换药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下对患者各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面积、住院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不突出(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WBC、PC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能够产生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方式的运用能够提升治疗有效率,促进创面恢复,改善炎症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出院,治疗价值突出。
- 王浩侯小倩李欣董宇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烧伤科创面治疗
- 单侧颞下颌关节病患者与无症状侧关节MRI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价单侧颞下颌关节病(TMD)患者患病侧与对侧无症状颞下颌关节的核磁共振(MRI)影像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RI对颞下颌关节疾病判断的金标准,对249例有单侧TMD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检查两侧颞下颌关节(TMJ)的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关节骨髓腔信号及是否存在骨关节炎(OA)、关节积液。结果有症状侧关节盘移位及形变、骨关节炎、关节积液、骨髓腔信号异常较无症状侧明显(P<0.05),关节积液随病程时间延长呈加重趋势(P<0.05)。有症状侧单侧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DDWR)发生率和无症状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DDWOR)发生率高于无症状侧(P<0.05)。逐步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无症状侧除DDWR之外的任何MRI异常的存在与患侧的骨关节炎和关节盘形变有关(P<0.05),无症状侧MRI异常仅与病变侧存在骨关节炎有关(P<0.05)。结论单侧有症状TMD与对侧无症状的MRI结构异常有关,提示有症状侧TMD进展和无症状侧TMJ变化的发生存在关联性。
- 魏校通闫威孙安君王浩王伟闫冰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病核磁共振成像关节盘移位骨关节炎
- ICU烧伤感染患者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sCD163、Presepsin、GPBB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烧伤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可溶性CD14分子亚型(Presepsin)、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预测价值。为临床有效诊治ICU烧伤感染后脓毒症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发生脓毒症的ICU烧伤感染患者为脓毒症组,另纳入80例未发生脓毒症的ICU烧伤感染患者为非脓毒症组,分析ICU烧伤感染后脓毒症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CD163、Presepsin、GPBB对ICU烧伤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60例脓毒症组患者创面分泌物共分离64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比42.19%,革兰阴性菌占比54.69%,真菌占比3.13%。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烧伤面积及吸入性损伤、休克的患者占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患者烧伤面积(62.65±9.65)%及吸入性损伤、休克的患者占比(78.33%、13.33%)较高。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患者sCD163、Presepsin、GPBB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脓毒症组患者血清sCD163、Presepsin、GPBB水平较高,数值分别为(92.65±17.65)U/ml、(875.54±120.76)pg/ml、(24.65±8.76)ng/ml。sCD163、Presepsin、GPBB联合检测诊断ICU烧伤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3%和95.00%。结论ICU烧伤感染后脓毒症患者创面分泌物中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休克与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sC D163、Presepsin、GPBB表达对脓毒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李欣王浩侯小倩
- 关键词:烧伤感染脓毒症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
-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多西他赛与顺铂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配合多西他赛(docetaxel,T)和顺铂(cisplatin,P)方案在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中的疗效,并识别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94名接受药物治疗的HNSCC患者,其中50名接受了TP方案联合PD-1抑制剂(TPI)治疗,44名仅接受了TP方案治疗,对这些患者进行了疗效评估和生存时间分析,并探讨了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TPI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8.0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8.00%,与TP组相比,两者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对于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TPI方案治疗后ORR为12.50%,DCR为100.00%,与TP组相比,差异同样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TPI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477.0天,而TP组患者的中位OS为287.0天,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0.4934,95%置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0.2648-0.9193,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TPI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50.0天,TP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73.0天,HR为0.4004,95%CI为0.2219-0.7225,差异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结论 特瑞普利单抗与TP方案联合治疗在疗效和生存时间上均优于单独的TP方案,对HNSCC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
- 邹天王浩李强王伟闫威
- 关键词:免疫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