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航天
  • 3篇航天服
  • 3篇舱外航天服
  • 2篇电池
  • 2篇一体化
  • 2篇制冷
  • 2篇生命保障
  • 2篇燃料电池
  • 2篇热电
  • 2篇空间站
  • 1篇多学科设计优...
  • 1篇性能分析
  • 1篇优化法
  • 1篇有害气体
  • 1篇气体
  • 1篇组件
  • 1篇联储
  • 1篇空间飞行器
  • 1篇空气净化
  • 1篇环境控制

机构

  • 7篇中国航天员科...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7篇周国栋
  • 4篇王传增
  • 3篇杨润泽
  • 3篇李运泽
  • 3篇卞强
  • 3篇王胜男
  • 3篇周航
  • 2篇魏巍
  • 2篇刘向阳
  • 2篇吴志强
  • 2篇刘新丽
  • 2篇张勇平
  • 2篇刘昊
  • 1篇董文平
  • 1篇高峰
  • 1篇杨松林
  • 1篇李英斌

传媒

  • 2篇航天器环境工...
  • 1篇航空学报
  • 1篇当代化工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载人航天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协调优化法在空间站高温催化氧化组件多学科设计优化中的建模研究
2023年
针对空间飞行器中气体净化组件需要在有限的重量、体积及功耗等指标制约情况下,设计满足净化性能的组件问题,提出把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应用到产品设计优化中的思想。结合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和方法,对高温催化氧化组件的设计内容进行了学科划分,并对学科间的耦合因素和变量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以产品的综合性能为优化目标,用协调优化法对高温催化氧化组件进行了设计建模。
张勇平卞强刘新丽周国栋王传增
关键词:多学科设计优化空间飞行器MDO
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冷电联储系统性能分析
2013年
基于质子膜燃料电池(PEMFC)和热驱制冷,提出一种舱外航天服冷电联储方法,根据热力学总能理论,通过能量的梯级利用和不同形式的能量联产来实现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冷电联储、能源转化和环境控制一体化。对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冷电联储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表明本文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冷电联储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能达到减少航天员出舱活动携带物品种类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并重点对冷电联储系统储氢冷却器相关参数的选取对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及系统整体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Ni5和LmNi4.9Sn0.1较适合用于本文提出的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冷电联储系统。
王胜男李运泽周航周国栋
关键词:舱外航天服燃料电池储氢合金生命保障
固态胺吸附去除CO_(2)行为研究
2024年
为解决基于固态胺材料的再生式CO_(2)去除技术在便携式生保系统中的应用问题,开展了固态胺材料吸附去除CO_(2)的性能研究。进行了不同吸附温度、入口CO_(2)浓度、气体流量条件下固态胺吸附CO_(2)的穿透试验,获得了相应的穿透曲线;利用Wheeler方程对穿透曲线进行了拟合,得到了相应的拟合方程、平衡吸附量等结果。结果表明:通过Wheeler方程能够准确描述固态胺吸附CO_(2)的行为;获得了CO_(2)穿透率分别为10%和50%时的穿透时间与气体流量间的线性关系方程,方程可应用于预测固态胺反应器性能、切换周期等,使评估反应器性能的试验大为简化。
王传增刘昊周国栋杨润泽魏巍赵雪霏
基于冷热电一体化的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性能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热驱制冷,提出一种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冷热电一体化方案.在分别建立金属储氢装置、PEMFC、热驱制冷系统和辐射散热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冷热电一体化的热力学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典型案例的计算,并重点分析了核心构件热驱制冷装置的参数对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冷热电分产舱外航天服生命保障系统比较,该系统仅消耗84.6g氢气,且不需要向空间排放工质,能源利用率高达85.29%,在工质消耗与能源利用率上有较大的优势.
周航李运泽王胜男周国栋
关键词:航天服
载人空间飞行器用CH<Sub>4</Sub>催化氧化装置
本发明的载人空间飞行器用CH<Sub>4</Sub>催化氧化装置,包括反应器、换热器,换热器用于预加热待净化气体并回收反应器出口气体热量,反应器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和催化剂,反应器用于净化待净化气体,反应器的出口气流通道与...
张勇平刘新丽卞强杨润泽张震周国栋王传增魏巍刘昊董文平李英斌吴志强刘向阳
文献传递
舱外航天服冷热电一体化系统性能分析
2013年
文章提出了一种舱外航天服冷热电一体化(Combined Cooling-Heating-Power,CCHP)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组件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驱制冷装置、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和辐射器等。在冷热电一体化系统的冷电匹配方法上提出了"以电定冷"方案,按照该方案计算了一组典型工况下系统的工作状态,分析了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工作电流密度和工作压力对系统质量和消耗性工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舱外航天服冷热电一体化系统在质量大小方面可以接受,在消耗性工质损失方面比水升华器冷源/蓄电池电源方案小得多;且降低燃料电池工作温度和压力、增大燃料电池工作电流密度,均能够减小系统质量、降低系统消耗性工质损失。
周国栋高峰李运泽王胜男周航
关键词:舱外航天服燃料电池
空间站舱内微量有害气体状态评价和流转分析
2024年
文章聚焦于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中微量有害气体的整体状态和控制情况,阐述了微量有害气体随舱内物质循环向冷凝水回收净化以及CO_(2)去除和还原等环节流转的规律。通过在轨状态分析、地面比对评估试验结果和流转特性分析,说明中国空间站各净化系统对舱内微量污染物成分进行了有效控制,舱内空气中微量有害气体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研究旨在为后续微量有害气体净化环节的运行和监测提供指导。
杨润泽王传增卞强周国栋刘向阳吴志强杨松林
关键词:空气净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