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长存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朝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负荷的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的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昼夜节律变化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患者,根据不同负荷分为三组,即低负荷组(<10%)、中负荷组(10%~20%)、高负荷组(>20%)。根据动态心电图时间分为日间组和夜间组:日间组:日间早搏占全日早搏的50%以上;夜间组:夜间早搏占全日早搏的50%以上。比较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结果不同负荷组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比较,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负荷组与高负荷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的室性早搏与夜间组的室性早搏相比,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负荷的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更易导致左心射血分数的下降。非器质性室性早搏呈昼夜节律变化,但日间组和夜间组的室性早搏对左心功能影响不大。
- 胥家永任国成高志广许长存
- 关键词:室性早搏昼夜节律心功能自主神经
- 不同类型束支阻滞患者心功能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同种类型不同QRS时限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功能差异。方法将285例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按阻滞类型分为左束支传导阻滞组(A组,n=105)和右束支传导阻滞组(B组,n=180);依据QRS时限将A、B两组分为A1组(n=49)、B1组(n=126)(两者QRS时限均<150 ms)或者A2组(n=56)、B2组(n=54)(两者QRS时限≥150 ms)。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及同种类型不同QRS时限传导阻滞患者的常规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等心功能相关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A、B两组在同一QRS时限时两者的LVEF(左室射血分数),FS(左室短轴缩短率)及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收缩功能指标在不同QRS时限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与QRS时限正相关(r=0.176,P<0.05)。结论右束支传导阻滞组的心功能在QRS时限各水平均优于左束支阻滞组,随着QRS时限延长左束支阻滞组患者心功能下降更明显,整体而言无论束支阻滞形态如何,心率均随着QRS时限延长而增快。
- 王青利高志广任国成许长存
- 关键词: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心脏超声QRS时限BNP
- 不同负荷的非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不同负荷的非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115例非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将这些患者根据不同负荷分为三组,即A组低负荷(〈10%),B组中负荷(10%~20%),C组高负荷(〉20%)。对比3组间SDNN,SDANN,r MMSD,PNN50%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高负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时域指标SDANN明显低于低负荷及中负荷组的患者;3组之间HRV时域指标比较,SDNN,r MM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DAN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DANN与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存在负相关(r=-0.361,P=0.000)。结论 随着非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负荷的增加,SDANN数值显著降低,主要与自主神经受损有关。高负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交感神经增强更明显,如不及时治疗,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将会增加。
- 胥家永任国成高志广许长存程艳红
-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功能
-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左心房(left atrium,LA)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8例心房颤动患者,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成两组:A组(单纯房颤组):有房颤无缺血性脑卒中;B组(卒中组):有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超声心动图指标等,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与B组比较,两组左心房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LA水平明显高于A组。左心房大小、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房增大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给予积极干预,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 姜娜娜高志广任国成杜玉芝许长存
-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脑卒中
-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临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持续性心房颤动(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5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色多普勒,按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分为两组:A组射血分数≤50%,B组射血分数>50%,观察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直线相关性及两组心率变异性的统计学差异。结果:SDNN、三角指数与EF值存在正相关,平均心率与EF值存在负相关,r MSSD及PNN50与EF值无相关性。A组SDNN、三角指数及平均心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 MSSD与PNN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三角指数及平均心率与心功能存在相关性,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三角指数及平均心率对心功能的评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合理抑制交感神经张力,控制心率,从而延缓心功能恶化。
- 姜娜娜高志广任国成杜玉芝许长存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率变异性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