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生成素
  • 7篇脊髓
  • 7篇脊髓损伤
  • 7篇红细胞生成
  • 7篇红细胞生成素
  • 7篇促红细胞生成...
  • 5篇急性脊髓损伤
  • 3篇神经功能
  • 3篇CASPAS...
  • 2篇人红细胞生成...
  • 2篇重组人红细胞...
  • 2篇胫骨
  • 2篇骨折
  • 2篇钢板
  • 2篇促红细胞生成...
  • 2篇大鼠脊髓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性
  • 1篇单节段
  • 1篇蛋壳技术

机构

  • 9篇襄阳市中心医...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作者

  • 14篇胡杨
  • 6篇廉凯
  • 5篇秦文
  • 5篇郑启新
  • 2篇秦文
  • 2篇苏学华
  • 2篇郭晓东
  • 2篇刘国辉
  • 2篇刘勇
  • 1篇晏雄伟
  • 1篇葛黎
  • 1篇刘建湘
  • 1篇王燕
  • 1篇陈枫文
  • 1篇张熙明
  • 1篇王邦军
  • 1篇严力军
  • 1篇吴农欣
  • 1篇鲁宏
  • 1篇周健波

传媒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骨科
  • 1篇第十届西部骨...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切口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双切口3块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前外和后内侧双切口置入3块钢板支撑固定,同时一期植骨,术后辅以功能锻炼。结果术后仅1例出现切口边缘浅表皮肤坏死。17例获得随访10~30个月,疗效按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双切口进行3块钢板内固定为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稳定力学结构固定,有利于术后早期合理功能锻炼,以及提高手术疗效。
王邦军胡杨严力军陈枫文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钢板
彩色多普勒在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12例拟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的患者,于术前应用CDFI探测胫后动脉肌间隙穿支动脉的血管内径、位置、数量,并作体表定位,于术中验证该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48条穿支动脉的内径为0.50~1.48 mm,经手术验证CDFI的定位符合率为100%。结论彩色多普勒可对胫后动脉穿支血管做出准确、可靠的评价,有利于皮瓣的合理选取和设计。
秦文廉凯胡杨吴农欣
关键词:外科皮瓣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急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65例,根据用药分为EPO治疗组(A组)35例和未使用EPO对照组(B组)30例...
郑启新胡杨郭晓东刘勇刘国辉
关键词:脊髓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功能
影像学检查在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骨肿瘤诊治中的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骨肿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110例患者中102例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检查,40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影像学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及对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DR和CT在显示骨质增生、破坏、硬化和病灶边界等方面结果类似,但是DR在颅、脊柱、骨盆病灶、细微病灶、软组织阴影不如CT;DR在骨膜反应中表现良好,MRI在骨髓水肿和软组织的影响上特异性最强,但是在显示骨膜增生、硬化、破坏、钙化等方面情况较差。DR诊断的正确率为91.20%,CT诊断的正确率为90.48%,MRI诊断正确率为95.00%。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正确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R平片为骨肿瘤的首选的检查方法,CT主要显示肿瘤的范围和细微结构,MRI对软组织及骨髓水肿具有一定的优势,三者相结合对骨肿瘤诊治过程中的判断具有优势互补的作用。
秦文胡杨
关键词:骨肿瘤磁共振成像(MRI)
胫骨双钢板并植骨治疗Ⅲ型Pilon骨折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胫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胫骨双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2例Ⅲ型Pilon骨折患者。结果 42例均获随访,时间8~22个月。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骨折于术后4个月内愈合。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4例,良1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胫骨双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Ⅲ型Pilon骨折固定牢靠,踝关节功能术后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张熙明胡杨苏学华
关键词:植骨PILON骨折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AS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EPO联合MP治疗;对照组单用MP冲击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末次随访时对脊髓损伤程度按ASIA2000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定,观察两组差别;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平均1.7年,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患者ASIA残损分级,A-SIA运动评分,皮肤感觉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联合MP冲击治疗ASCI比单用MP治疗效果更佳。
胡杨廉凯秦文葛黎苏学华
关键词:脊髓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甲泼尼龙神经功能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aspase-3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Caspase-3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脊髓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Allen's打击法制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药物治疗前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行为,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表达,原位脱氧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HE,免疫组化染色示EPO治疗组脊髓损伤程度小,神经元细胞破坏少;caspase-3在各时相点的表达明显降低,8h和7dTunel标记凋亡阳性细胞显著减少;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0.01)。结论EPO能下调Caspase-3表达,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继发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
胡杨郑启新秦文
关键词:脊髓损伤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CASPASE-3凋亡
后路改良蛋壳技术行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改良蛋壳技术行半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改良蛋壳技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后凸Cobb角平均63.5°,侧凸角度平均45.2°。所有病例均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矫形固定。结果本组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2个月。后凸Cobb角矫正率60.2%,侧凸Cobb角矫正率58.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矫形无丢失,无感染,脊髓损伤、内固定失败等。结论对于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患者,单纯应用后路经椎弓根改良蛋壳技术行畸形脊椎切除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
胡杨秦文廉凯
关键词:脊柱后凸截骨术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比较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TLIF)与开放TLIF治疗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97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微创组( MAST Quadrant 通道下行微创TLIF,51例)和开放组(行开放TLIF,4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术后腰痛VAS评分、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采用ODI评估术后功能;比较术前术后影像学结果。结果97例均获得随访,微创组随访时间28~78(48.7±21.8)个月,开放组随访时间27~76(48.6±19.7)个月。手术时间:微创组(148.8±24.2)min,开放组(191.7±37.6) min(P <0.001);失血量:微创组(482.8±274.8) ml,开放组(787.9±264.3)ml(P<0.001);输血量:微创组(379.3±81.6)ml,开放组(619.8±237.6)ml(P<0.001);卧床时间:微创组(1.3±0.8) d,开放组(3.1±1.6) d(P <0.001);住院时间:微创组(4.8±1.7) d,开放组(11.2±3.1)d(P<0.001);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微创组(1.9±0.8)分,开放组(2.7±1.2)分(P<0.001);末次随访时ODI:微创组(22.8±9.7)%,开放组(22.5±11.6)%( P>0.05);螺钉位置不良率:微创组3.4%,开放组2.2%(P>0.05);Cage移位率:微创组3.9%,开放组2.2%(P>0.05);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微创组(1.3±0.6) mm,开放组(1.5±0.7) mm(P>0.05);椎间融合率:微创组94.1%,开放组95.7%(P>0.05)。结论微创TLIF与开放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创伤小、卧床及住院时间短、残留腰疼轻等优点。
晏雄伟廉凯鲁宏胡杨周健波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开放手术后路腰椎间融合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脊髓损伤后氧自由基和Caspase-3表达变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有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在中枢以及周围神经系统中均有广泛的表达,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作用。我们通过观察给予EPO治疗后大鼠神经功能行为,自由基以及凋亡的变化,探讨其防止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制。
胡杨郑启新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CASPASE-3氧自由基急性脊髓损伤干预作用脊髓继发性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