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兰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1篇等速肌力
  • 1篇等速肌力训练
  • 1篇电刺激
  • 1篇血性
  • 1篇预防性
  • 1篇针灸
  • 1篇症状
  • 1篇直流
  • 1篇直流电
  • 1篇直流电刺激
  • 1篇上肢
  • 1篇上肢功能
  • 1篇上肢功能恢复
  • 1篇上肢康复
  • 1篇上肢康复机器...
  • 1篇神经可塑性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机构

  • 4篇宝鸡市人民医...
  • 2篇南通大学

作者

  • 4篇杨兰
  • 2篇周小云
  • 2篇许坚
  • 1篇孙丽

传媒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健康向导
  • 1篇机器人外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辅助普瑞巴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爱君仪tDCS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疼痛缓解度(PAR);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tDCS辅助普瑞巴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权周小云杨兰许坚孙丽洪叶屈夏夏
关键词:普瑞巴林缺血性脑卒中中枢性疼痛
远离脑梗死 康复有妙招
2025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悄然改变,过度饮食、作息不规律等不良行为日益普遍,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脑梗死是一种因脑部血流供应受阻,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脑组织坏死或软化疾病。脑梗死起病急,其常见症状包括偏瘫、感觉障碍等,具体症状取决于梗死部位与面积,严重的脑梗死会导致患者出现瘫痪、失语和吞咽困难等,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杨兰
关键词:吞咽困难发病年龄常见症状梗死部位脑组织坏死脑梗死
针灸联合那拉曲坦对丛集性头痛的预防性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20年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一种原发性的神经系统疾病[1]。针灸在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用于治疗时安全性较高,无毒副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用于相关疾病的防治;那拉曲坦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同样在急性偏头痛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相比于上述治疗方式,针灸及那拉曲坦治疗时具有更少的不良反应。
李强高鹏举杨兰
关键词:丛集性头痛神经系统疾病受体激动剂偏头痛针灸
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常规训练)和研究组(51例,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神经可塑性。结果: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3个月后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UE)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训练3个月后ARAT、FMA-UE评分更高(P<0.05)。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3个月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各维度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训练3个月后SS-QOL各维度评分更高(P<0.05)。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3个月后斜率不对称指数、cM1-Slope、RMT不对称指数降低,i M1-Slope、cM1-RMT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训练3个月斜率不对称指数、cM1-Slope、RMT不对称指数更低,iM1-Slope、cM1-RMT更高(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可塑性。
杨兰周小云许坚田宇陈渭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等速肌力训练上肢康复机器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