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坚

作品数:7 被引量:79H指数:2
供职机构:宝鸡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康复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2篇偏瘫
  • 2篇偏瘫患者
  • 1篇等速肌力
  • 1篇等速肌力训练
  • 1篇电刺激
  • 1篇血性
  • 1篇早期综合康复
  • 1篇早期综合康复...
  • 1篇肢体
  • 1篇肢体运动
  • 1篇直流
  • 1篇直流电
  • 1篇直流电刺激
  • 1篇日常生活能力
  • 1篇上肢
  • 1篇上肢功能
  • 1篇上肢功能恢复

机构

  • 5篇宝鸡市人民医...
  • 2篇南通大学

作者

  • 5篇许坚
  • 2篇孙慧
  • 2篇周小云
  • 2篇杨兰
  • 1篇孙丽
  • 1篇孙娜
  • 1篇周妤
  • 1篇杨美丽

传媒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机器人外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常规训练)和研究组(51例,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神经可塑性。结果: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3个月后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UE)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训练3个月后ARAT、FMA-UE评分更高(P<0.05)。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3个月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各维度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训练3个月后SS-QOL各维度评分更高(P<0.05)。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3个月后斜率不对称指数、cM1-Slope、RMT不对称指数降低,i M1-Slope、cM1-RMT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训练3个月斜率不对称指数、cM1-Slope、RMT不对称指数更低,iM1-Slope、cM1-RMT更高(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可塑性。
杨兰周小云许坚田宇陈渭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等速肌力训练上肢康复机器人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辅助普瑞巴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宝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爱君仪tDCS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疼痛缓解度(PAR);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tDCS辅助普瑞巴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权周小云杨兰许坚孙丽洪叶屈夏夏
关键词:普瑞巴林缺血性脑卒中中枢性疼痛
肺功能训练联合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采取八段锦联合肺功能康复训练对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04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肺功能康复训练52例)与观察组(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52例),均干预4周,对比效果。结果 干预前,2组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更高,6MWD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稳定期除了做好肺功能康复训练,还可配合八段锦进行康复干预,对肺功能的改善有促进效果,还能提升运动耐力,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杨美丽孙娜周妤许坚
关键词:八段锦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被引量:75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各33例。观察两组干预前后NIHSS、FMA与MBI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10 d、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FMA、MB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FMA、MBI评分评分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而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孙慧许坚
关键词: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神经功能
系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8年
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取系统康复治疗,了解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参详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自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之间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共64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化的分配形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取系统康复治疗进行临床干预,其余的患者规划到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的形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从患者的病情治愈情况与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测评,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较强,运动功能趋于正常化的比例较高,且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从心理、病情的反馈、生活作息情况来看都极佳,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的康复其患者开始逐渐的恢复,但同时也很有可能诱发并发症,或者发生其他的功能障碍,在此期间积极的采取系统康复治疗,能够全面的管控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使得患者快速康复,投入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得到了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
沙昭许坚孙慧
关键词:系统康复治疗日常生活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