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倩

作品数:11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脊髓
  • 2篇电刺激
  • 2篇直流电刺激
  • 2篇乳期
  • 2篇色胺
  • 2篇疼痛
  • 2篇羟色胺
  • 2篇经颅磁刺激
  • 2篇康复
  • 2篇疾病
  • 2篇脊髓损伤
  • 2篇病理
  • 2篇病理性
  • 2篇病理性疼痛
  • 2篇哺乳
  • 2篇哺乳期
  • 2篇磁刺激
  • 1篇行为学
  • 1篇选择性
  • 1篇血清

机构

  • 1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陈倩
  • 4篇李咏梅
  • 2篇敖丽娟
  • 2篇陈茉弦
  • 2篇姚黎清
  • 2篇周娅
  • 2篇雷蕾
  • 1篇李娟
  • 1篇李脉
  • 1篇赖婷婷
  • 1篇潘洋
  • 1篇胡小刚
  • 1篇白蓉
  • 1篇樊红
  • 1篇王文丽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LRP3炎症小体在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损伤后离子通道变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功能降低密切相关。近期研究表明,核苷酸结合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pyrin结构域受体3(NLRP3)炎症小体在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靶向调控NLRP3炎症小体可能是一个有前景的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策略。本文围绕NLRP3炎症小体在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中的具体作用及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陈思敏全红羽李脉陈倩吴英李咏梅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
哺乳期使用氟西汀对子代大鼠行为学及5-羟色胺转运体和色氨酸羟化酶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哺乳期使用氟西汀对子代大鼠行为学及5一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和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蛋白的影响。方法妊娠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只。待分娩后5—21d予以实验组母鼠腹腔注射氟西汀(12mg/kg),对照组母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期间正常哺乳,第21d断奶。每只母鼠的子代中各挑选8只,婴儿期不同时间点分别测量体重、毛发、睁眼以评价生长发育,听觉、埋藏食物小球和自由悬挂实验评价其神经反射和运动行为;儿童期和青年期(出生后35d和75d)分别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子代大鼠各6只,取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前额皮质SERT及TPH水平。结果婴儿期氟西汀组子代大鼠体重较对照组低(P〈0.05),听觉敏感性得分较对照组高(P〈0.01),自由悬挂实验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儿童期和青年期时氟西汀组子代前额皮质SERT及TPH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哺乳期母鼠暴露于氟西汀可能通过下调子代大鼠前额皮质SERT和TPH导致其发育和行为异常。
成熟陈茉弦蒋玲雷蕾周娅陈倩敖丽娟
关键词:哺乳期氟西汀行为学5-羟色胺转运体色氨酸羟化酶
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实施与发展
欧锐陈倩白蓉李娟潘洋杜春艳
LSVT BIG在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LSVT BIG是一项针对帕金森患者的运动计划,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该技术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脑卒中、特发性常压性脑积水患者中也有相关研究,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LSVT BIG技术在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该项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出展望,旨在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干预提供参考。
方丽王文丽陈倩姚黎清
关键词:BIG帕金森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哺乳期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的安全性被引量:3
2016年
抑郁症是哺乳期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关于哺乳期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的安全性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本文就哺乳期常用的SSRI类抗抑郁药安全性研究作一综述,并给出建议。
成熟胡小刚赖婷婷陈倩周娅雷蕾陈茉弦敖丽娟
关键词:母乳喂养抗抑郁药
血清HE4及REG4联合CA125、CA199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 的]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不断上升,位于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死亡率局于首位。目前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仍缺乏有效的方法。寻找理想的早期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肿瘤标志物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
陈倩
关键词:卵巢癌HE4CA125CA199
康复治疗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初探
2022年
康复产业从一个边缘学科进入到国家大力支持的重要领域。康复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为社会所重视,如何提高康复从业人员的培养质量,也是康复教育着重考虑的问题。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离不开高质量的科研实验,而大部分院校对于康复治疗学硕士的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培养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拟从拟从康复治疗学硕士的科研思维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选题、硕士阶段课程设置、硕士阶段科研专项培训、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科研论文撰写、硕士研究生毕业科研要求等多个方面,多方面探讨康复治疗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初探,为国家培养满足医疗发展、科研需求的康复治疗学硕士研究生。
付雨桐樊红王文丽祝畅陈倩姚黎清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硕士研究生
经颅磁刺激在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CNP)是由大脑或脊髓的病变引起的一种疼痛综合征,因疼痛程度严重且持续时间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其可通过激活下行疼痛控制通路,诱导神经可塑性,降低中枢敏化及调节神经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镇痛作用。目前,TMS已应用于中枢性卒中后疼痛、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多发性硬化后中枢性疼痛等的治疗,但由于刺激模式、治疗周期及在不同疾病中CNP发生机制的不同,所获得的镇痛效果存在差异。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TMS治疗CNP的相关文献,从TMS的作用原理、镇痛机制、临床应用及效果、安全性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综述。
王豪楠韩永谦董燚菲陈志艳陈倩李咏梅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脊髓损伤相关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脊髓损伤是一种由外伤或疾病导致脊髓破坏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各种并发症,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痉挛及膀胱、肠道、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传统的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后并发症的疗效不佳,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随着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为代表的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技术在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望成为脊髓损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针对这两种代表性NIBS的作用机制、在脊髓损伤相关并发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可为其治疗提供参考。
王豪楠李霖荣陈倩陈志艳董燚菲韩永谦李咏梅
关键词:脊髓损伤并发症重复经颅磁刺激
经皮脊髓直流电刺激在神经康复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2024年
经皮脊髓直流电刺激(tsDCS)是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被成熟应用于临床上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上被提出来的,其作用原理与tDCS相似,也是以极性依赖的方式诱导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不同的是,tsDCS是通过将极性相反的电极置于目标脊髓的棘突皮肤上来调节脊髓的兴奋性。近年来,因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等特点,tsDCS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结果发现,tsDCS不仅可以调节脊髓水平的神经活动,还可调节大脑皮质网络以及诱导皮质-脊髓神经回路的兴奋性。本文主要从tsDCS的生理学效应、临床应用及效果、安全性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上治疗神经系统疾患提供新的思路。
王豪楠韩永谦陈倩董燚菲陈志艳李咏梅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康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