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哺乳期使用氟西汀对子代大鼠5-羟色胺环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哺乳期使用氟西汀(fluoxetine,FLX)对子代大鼠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和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蛋白的影响.方法妊娠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只.待分娩后5~21 d予以实验组母鼠腹腔注射氟西汀(12 mg/kg),对照组母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期间正常哺乳.子代出生后第21 d断奶,儿童期和成年期(出生后35 d和75 d)分别取实验组和对照组仔鼠各12只,对脑组织行蛋白印迹(western-blot,WB)和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前额皮质和中缝核SERT及TPH表达.结果 P35和P75氟西汀组子代前额皮质及中缝核SERT和TPH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哺乳期母鼠暴露于氟西汀破坏子代5-HT系统发育,进而可能影响子代发育和行为异常.
- 陈茉弦李咏梅雷蕾李脉陈倩周娅敖丽娟成熟
- 关键词:哺乳期氟西汀5-羟色胺转运体色氨酸羟化酶
- 低氧对无糖逆境中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对低氧的耐受程度;葡萄糖对其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及无糖逆境中低氧微环境对胶质细胞的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三气培养箱构建低氧微环境,将星形胶质细胞(HAC)设为常氧常糖组(21%O2-G+)和常氧无糖组(21%O2-G-),低氧常糖组(0.1%O2-G+)和低氧无糖组(0.1%O2-G-)。分别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培养24、48、72 h后通过MTT法及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情况。结果在低氧常糖组星形胶质细胞各时间段无明显凋亡(P>0.05),但可缓慢增殖。常氧无糖组及低氧无糖组48 h细胞开始发生明显凋亡,增殖被显著抑制(P<0.05),48 h低氧无糖组细胞凋亡明显低于常氧无糖组(P<0.05),至72 h凋亡率高于常氧无糖组(P<0.05)。低氧可诱导HIF-1α表达水平增高,其中低氧常糖组HIF-1α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低氧无糖组,常氧常糖及常氧无糖组表达量均较低。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可耐受极度低氧;葡萄糖缺乏可诱导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并抑制其增殖;低氧可在一定时限内部分对抗葡萄糖缺乏所诱导细胞凋亡。低氧可诱导HIF-1α的高表达,并且可能与低氧抗无糖逆境作用有关。
- 李咏梅敖丽娟吴国瑞赵宁辉黄晓玮徐蔚
- 关键词:低氧脑胶质细胞
- HIF-1α对低氧环境中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 迄今为止,脑胶质瘤的治疗仍无未获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主要与脑胶质瘤本身所具有的恶性特质有关,包括侵袭性强、易转移复发,放疗耐受及化疗抵抗等方面,已经证实这些恶性特质与其所生长的低氧微环境密切相关。大量的研究发现低氧通过...
- 李咏梅
- 关键词:葡萄糖剥夺脑胶质瘤细胞HIF-1Α慢病毒介导人脑胶质瘤细胞
- 文献传递
- NLRP3炎症小体在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损伤后离子通道变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功能降低密切相关。近期研究表明,核苷酸结合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pyrin结构域受体3(NLRP3)炎症小体在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靶向调控NLRP3炎症小体可能是一个有前景的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策略。本文围绕NLRP3炎症小体在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中的具体作用及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 陈思敏全红羽李脉陈倩吴英李咏梅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
- 经颅直流电刺激额叶背外侧在脑卒中后患者非运动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探究
- 2025年
-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尽管目前诊疗水平显著提高,降低了急性期病死率,但其致残率仍高达 50%~60%。大部分患者出现脑卒中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卒中后的患者不仅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交流能力受限,卒中后抑郁。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有研究显示,卒中后高达 50%~70%的患者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障碍,约1/3发展为痴呆。失语症,即后天语言能力的丧失,是中风最常见的认知能力衰弱的后果之一,影响了大约20%-40%的中风幸存者。DLPFC的损伤导致患者交流能力受限,认知功能受损,而不是典型的失语综合征。脑卒中后失语的患者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通常是指脑卒中后的抑郁状态,大约 1/3 的脑卒中患者存在 PSD。本文综述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与认知相关及语言处理的各种功能。以及DLPFC在情绪加工中发挥的作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无创且有效的脑刺激技术,已被证明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干预措施。tDCS可以通过调节受损和非受损半球神经元网络的兴奋性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功能的恢复。综述tDCS刺激额叶背外侧在卒中后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卒中后患者的康复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思路。
- 陆芳樊红李咏梅
- 经颅磁刺激在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CNP)是由大脑或脊髓的病变引起的一种疼痛综合征,因疼痛程度严重且持续时间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经颅磁刺激(TMS)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其可通过激活下行疼痛控制通路,诱导神经可塑性,降低中枢敏化及调节神经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镇痛作用。目前,TMS已应用于中枢性卒中后疼痛、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多发性硬化后中枢性疼痛等的治疗,但由于刺激模式、治疗周期及在不同疾病中CNP发生机制的不同,所获得的镇痛效果存在差异。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TMS治疗CNP的相关文献,从TMS的作用原理、镇痛机制、临床应用及效果、安全性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综述。
- 王豪楠韩永谦董燚菲陈志艳陈倩李咏梅
-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
-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脊髓损伤相关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脊髓损伤是一种由外伤或疾病导致脊髓破坏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各种并发症,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痉挛及膀胱、肠道、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传统的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后并发症的疗效不佳,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随着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为代表的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技术在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有望成为脊髓损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针对这两种代表性NIBS的作用机制、在脊髓损伤相关并发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可为其治疗提供参考。
- 王豪楠李霖荣陈倩陈志艳董燚菲韩永谦李咏梅
- 关键词:脊髓损伤并发症重复经颅磁刺激
- DHS加拉力螺钉与DHS治疗闭合型老年性顺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顺行闭合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联合拉力螺钉治疗与单用DHS治疗效果对比。方法本次研究共选择80例老年闭合型顺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骨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DHS治疗(对照组)与DHS加拉力螺钉治疗(观察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优良率为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29/4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型老年性顺行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 DHS加拉力螺钉治疗,与单纯DHS治疗比较,预后更佳,具较高实施价值。
- 刘路平李伟强浦波解京明李咏梅
- 关键词:DHS拉力螺钉老年性顺行股骨粗隆间骨折
- 梯度低氧及葡萄糖剥夺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 2015年
- 探讨不同低氧浓度及葡萄糖剥夺对脑胶质瘤细胞(T98G)凋亡及增殖的影响.T98G细胞分别于常糖和无糖下培养,并分别在21%O2,3%O2,0.5 O2%,0.1 O2%下培养24 h,48 h,72 h,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存活及增殖.各常糖组均无明显细胞凋亡(P>0.05);而各无糖组均有明显细胞凋亡(P<0.01),常氧无糖组凋亡较3%、0.5%低氧无糖组显著,且随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递增(P<0.01).常氧无糖组48 h凋亡率比0.1%低氧无糖组高,至72 h时低于0.1%低氧无糖组.MTT示低氧可促进T98G细胞增殖,3%O2常糖组呈现明显增殖趋势,但0.5%及0.1%低氧增殖率减慢,各无糖组细胞增殖均显著受到抑制,但无糖低氧组细胞较无糖常氧组生长好.研究显示葡萄糖存在的条件下,适度低氧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存活及增殖,氧浓度低至0.1%,72 h以内仍无明显凋亡,但较常氧下增殖减慢,提示低氧不能作为独立因素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而葡萄糖剥夺可独立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0.5%及以上浓度的适度低氧对无糖逆境中及脑胶质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凋亡和促增殖作用.48 h内极度低氧浓度(0.1%)对无糖逆境中胶质瘤细胞仍具有抑制凋亡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抗无糖逆境抑制凋亡的能力将消失.
- 李咏梅袁勇吴国瑞赵宁辉黄晓玮赵旭东徐蔚
- 关键词:低氧葡萄糖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增殖
- 音乐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音乐疗法是一种使用音乐干预来实现治疗效果的临床干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评估了基于音乐的干预措施对神经系统疾病和非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康复效果。本文立足音乐疗法研究现状,重点探讨音乐疗法在不同疾病中的康复治疗效果,旨在为不同疾病应用音乐疗法提供参考思路,促进音乐疗法在临床工作中更加广泛的应用。
- 陈锐瑾金莉花李咏梅
- 关键词:音乐疗法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