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利 作品数:25 被引量:124 H指数:6 供职机构: 焦作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驱虫药致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2例 2011年 病例1男,37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1月余,语速减慢半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感觉右手无力,写字不灵活。持物可,步行20min后感觉右下肢无力。休息后稍有缓解,未诊治。半个月前感语速减慢。为求治疗来我院。入院查体:吐字清晰,语速稍慢,右侧肢体轻瘫试验阳性,病理征未引出, 梁军利 朱晓慧 钱琪 吕海东关键词:炎性脱髓鞘 驱虫药 右侧肢体无力 下肢无力 语速 病理征 多发性硬化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与意义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检测多发性硬化(MS)患者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细胞因子,探讨DC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M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诱导成为成熟DC,用人IL-12、IL-23、IL-27和人TNF-α的ELISA试剂盒检测DC分泌的细胞因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S来源的DC分泌的IL-12、IL-23和TNF-α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27在两组DC分泌的量无明显差异。结论:IL-12、IL-23和TNF-α与MS的发病有关,未发现IL-27与MS发病的关系。 梁军利 唐玉兰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7A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设立MS(a)组(轻型RRMS患者,EDSS评分<5分),MS(b)组(重型RRMS患者,EDSS评分>5分)和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3组外周血及脑脊液中IL-17A的水平。结果:血清和脑脊液中IL-17A水平比较:MS(b)组>MS(a)组>对照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RMS患者血清IL-17A与脑脊液中IL-17A水平呈正相关[MS(a)组血清与MS(a)组脑脊液间r=0.445,P=0.049;MS(b)组血清与MS(b)组脑脊液间r=0.968,P=0.000]。结论:IL-17A在RRMS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IL-17A水平与MS病情相关。 梁军利 钱琪 马晓丽 吕海东 许予明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白细胞介素-17A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对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早期血清中IL-23和IL-17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血清中IL-23和IL-17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RRMS患者(RRMS组)及20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患者(NIDNS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MP冲击治疗(1.0g静脉滴注1次/d×3,之后0.5g静脉滴注1次/d×4)前后血清中IL-23、IL-17A的水平并计算阳性检出率〔以治疗前后450nm处D(λ)值均为阴性对照D(λ)值的2.1倍以上者为阳性,阳性检出率=阳性例数/总例数×100%〕。结果 RRMS组IL-23和IL-17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NIDNS组(IL-23:79.17%vs.35.00%,χ2=7.071,P=0.008;IL-17A:83.33%vs.30.00%,χ2=10.725,P=0.001);RRMS组治疗后血清中IL-23、IL-17A水平〔分别(382.4±124.7)pg/mL;(32.8±20.2)pg/mL〕较治疗前〔分别(610.6±102.5)pg/mL;(74.6±21.7)pg/mL〕明显下降(IL-23:t=14.672,P=0.000;IL-17A:t=11.108,P=0.000),但仍高于NIDNS组〔IL-23:(88.7±8.4)pg/mL,t=10.344,P=0.000;IL-17A:(18.1±0.9)pg/mL,t=9.205,P=0.000〕。结论 IL-23和IL-17A可能与MS发病有关,MP冲击治疗可降低RRMS患者血清中IL-23和IL-17A水平。 梁军利 赵丽君 钱琪 吕海东 袁利 马晓丽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甲泼尼龙 广西地区壮、汉族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凝血因子 A亚单位Pro564Leu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壮、汉族人群原发性脑出血(ICH)患者凝血因子 A亚单位(F A)Pro564Leu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93例ICH患者(ICH组,壮族31例,汉族162例)及193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壮族30例,汉族163例)F A Pro564Leu基因进行检测,对各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及其汉族亚组比较,ICH组及其汉族亚组F A Pro564Leu基因Pro/Pro型的比例明显降低,Pro/Leu型及Leu/Leu型的比例和Leu等位基因的频率均明显增高(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壮族亚组比较,ICH组壮族亚组F A Pro564Leu基因Leu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增高(P<0.05)。ICH组中,壮族亚组与汉族亚组间F A Pro564Leu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中,壮族亚组与汉族亚组间FA Pro564Leu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APro564Leu突变可增加ICH的发病风险,这风险在广西地区汉族和壮族人群中没有差异。 唐玉兰 秦培英 黄芩 梁军利关键词:原发性脑出血 基因多态性 甘遂散脐敷合中药灌肠对氮质血症患者致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甘遂散脐敷结合中药灌肠对肝腹水诱发的氮质血症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设立治疗组(对症治疗+甘遂脐敷贴+中药保留灌肠)和对照组(对症治疗+肥皂水灌肠),观察及检测治疗6月前后血浆中TGF-β1、IL-6、TNF-α和IL-10水平的变化,腹水消减、肝肾功能、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GF-β1、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GF-β1:t=11.568,P=0.002;IL-6:t=14.925,P=0.038;TNF-α:t=13.281,P=0.021),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10.571,P=0.018),腹水消减、肝肾功能改善及治疗有效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浆中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t=9.384,P=0.004)。结论:甘遂散脐敷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肝腹水诱发的氮质血症,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IL-6和TNF-α等致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0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梁宝慧 梁军利 林鹃关键词:氮质血症 细胞因子 甲基强的松龙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血清及脑脊液白介素-23、白介素-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23(IL-231、白介素-17(IL-17)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P.R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例RRMS患者设为RRMS组.选择同期在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20例神经系统非炎症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以及RRMS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前后血清和脑脊液IL-23、IL-17水平。结果治疗前,RRMS组血清和脑脊液IL-23[(689.66±111.61)pg/mL,(768.82±70.63)pg/mL]、1L-17[(88.15±13.16)pg/mL,(91.51±12.45)pedm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4±10.70)pg/mL,(85.71±7.21)pg/mL;(17.14±1.55)pedmL,(17.87±1.6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脑脊液IL-23水平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RMS组血清和脑脊液IL-23[(399.91±61.73)pg/mL,(319.34±91.29)pg/mL]、IL-17[(48.01±9.62)pg/mL,(49.08±13.72)pg/m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RRMS组血清和脑脊液IL-23、IL-17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369,P=0.049;F0.497,P=0.006)。结论IL.23、IL-17水平与RRMS发病相关,激素治疗可降低RRMS的IL-23、IL-17水平。 梁军利 赵丽君 吕海东 许予明关键词: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 白介素 白介素 糖皮质激素对多发性硬化血清非髓鞘神经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检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急性期血清tau、14-3-3、S100蛋白水平,并研究糖皮质激素(GC)对这三个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7例RRMS患者急性期GC治疗前、后第七天、十四天血清中tau、14-3-3和S100蛋白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RRMS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au、14-3-3、S100蛋白水平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GC治疗前后RRMS组三次血清tau、14-3-3、S100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RRMS患者血清中未发现轴索、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损害的证据,GC对这三个蛋白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凌波 陶敏 唐玉兰 梁军利 刘波 肖凯文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糖皮质激素 TAU蛋白 S100蛋白 血液学异常协诊艾滋病一例诊疗分析 2011年 隐球菌可以感染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最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其次是肺部和皮肤,而感染骨髓较为少见。有典型的血液学异常改变及真菌感染的证据时,需对患者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避免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增加传染的机会。现报道1例患者通过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及骨髓隐球菌感染协助早期诊断艾滋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梁军利 袁利 马晓丽 陈芳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血液学异常 隐球菌感染 骨髓细胞 形态学异常 IL-12家族与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0年 IL—12家族由结构相似的IL—12和新近发现的IL-23、IL-27组成。这3个细胞因子通过激活初始T细胞或记忆性T细胞诱导出不同的细胞因子表型,在多发性硬化(MS)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前的观点认为IL-12在MS和EAE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最新发现,IL-23可通过诱导分化Th17细胞产生IL-17,在MS和EAE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27在EAE和M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即早期发挥致炎作用,后期发挥抗炎作用。 梁军利 唐玉兰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