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妍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尿酸血症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6年
- 高尿酸血症(HUA)能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能通过影响肿瘤坏死因子、NADPH氧化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实现。HUA还可使促黑素细胞刺激素、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降低,导致抗炎和细胞保护作用减弱,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HUA另通过各种途径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导致氧自由基生成增加,进而通过TGF-β1/Smads和Nrf2-ARE信号通路影响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生发展。
- 商书霞宋光耀郭妍刘海深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心肌病
-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正常范围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06例,根据GGT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Q1组(3IU/L≤GGT≤18IU/L)100例,Q2组(18IU/L〈GGT≤29IU/L)102例,Q3组(29IU/L〈GGT≤40IU/L)101例,Q4组(40IU/L〈GGT≤50IU/L)10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清GGT与LEAD的关系。结果Q1、Q2、Q3、Q4组LEAD的发病率分别为21.00%、28.43%、39.60%和44.66%,与Q1组相比,Q3、Q4组LEAD患病率明显升高(P均〈0.05),在调整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后,Q4组LEAD发生率仍升高[比值比(OR)=2.38,95%可信区间(CI)1.01-5.61,P〈0.05]。结论随着血清GGT水平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LEAD的发生率增加。
- 商书霞宋光耀赵军魁郭妍刘海深陈立琴郭洪涛
- 关键词:Γ-谷氨酰转肽酶2型糖尿病踝肱指数氧化应激
- 多普勒能量图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前后管腔内血流状态变化的价值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评价多普勒能量图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前后管腔内血流状态变化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选择120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存在斑块分为两组,63例无斑块者设为对照组,57例有斑块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多普勒能量图观测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血管边缘区域血流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左侧、右侧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和能量多普勒波型分型。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史、家族病史、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侧、右侧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能量多普勒波型的失衡波型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均衡波型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普勒能量图可以较为有效地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前后管腔内血流状态变化,为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进展风险提供有力的影像学参考。
- 郭妍于冬赵志刚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状态
- 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 2017年
- 目的分析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方法择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90例糖尿病足病患资料,分研究组(5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为非坏疽,对照组为坏疽,两组皆接受多普勒的彩超检测,观察两组的病变特点。结果足背动脉左肢研究组病变内经是(2.48±0.21)mm比对照组(1.50±0.31)mm大(P<0.05);波幅的异常率研究组为80.00%(40/50)比对照组100.00%(40/40)低(P<0.05);下肢动脉的闭塞率对照组为47.50%(19/40)比研究组0.00%(0/50)高(P<0.05)。结论彩超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运动脉病变中,诊断价值高。
- 郭妍
- 关键词:下肢动脉病变糖尿病足彩超
-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431例T2DM患者,血尿酸中位水平323μmol/L,根据血尿酸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四组,Q1组108例,血尿酸≤252μmol/L;Q2组108例,血尿酸253~323μmol/L;Q3组107例,血尿酸324~430μmol/L;Q4组108例,血尿酸≥431μmol/L。比较四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发病率,血尿酸与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Q1、Q2、Q3、Q4组DN的发病率分别为14.8%、14.8%、21.6%、36.1%;DR的发病率分别为18.5%、27.8%、38.4%、45.4%。与Q1组相比,Q3组、Q4组DN、DR发病率均显著升高(P均〈0.05)。在调整病程、BMI、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谷氨酰转肽酶、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后,Q3、Q4组DN发病率的OR和95%CI分别为2.45(1.04~5.79)、2.70(1.12~6.53),DR发病率的OR和95%CI分别为2.81(1.33~5.94)、3.73(1.59~8.72),P均〈0.05。结论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加;血尿酸水平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
- 商书霞宋光耀张俊霞刘海深郭妍郭洪涛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尿酸微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