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达丰

作品数:16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先天
  • 7篇先天性
  • 7篇腹腔
  • 6篇幽门狭窄
  • 6篇肥厚性
  • 6篇肥厚性幽门狭...
  • 6篇腹腔镜
  • 5篇肥厚
  • 4篇先天性肥厚性...
  • 3篇手术
  • 2篇胆管
  • 2篇胆管扩张
  • 2篇胆管扩张症
  • 2篇新生儿
  • 2篇治疗小儿
  • 2篇切开
  • 2篇切开术
  • 2篇小儿
  • 2篇扩张症
  • 2篇患儿

机构

  • 10篇无锡市儿童医...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5篇王达丰
  • 12篇石英佐
  • 9篇樊剑锋
  • 6篇浦晓
  • 5篇程明
  • 4篇宣晓琪
  • 3篇朱晓敏
  • 3篇荆玉雷
  • 2篇于忠勤
  • 2篇徐大鹏
  • 2篇程明
  • 2篇朱晓敏
  • 2篇赵芸
  • 1篇沈淳
  • 1篇叶飞
  • 1篇黄益民
  • 1篇徐建国
  • 1篇徐建国
  • 1篇周峰胜
  • 1篇张亦鹏

传媒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吸引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吸引连接管,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外壁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侧圆周开设有卡孔,所述第一导管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外壁上下两侧左端对...
荆玉雷石英佐王达丰石叶军赵芸徐大鹏
文献传递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性及预后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laparoscopic pyloromyotomy,LP)与开腹幽门肌切开术(open pyloromyotomy,OP)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安全性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根据中文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及英文关键词"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laparoscopic"、"pyloromyotomy",分别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关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最后日期是2020年8月。按《Cochrane Reviewer Handbook》风险评估标准评估文献质量,比较LP、OP两种不同术式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完全恢复进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672例患儿,按手术方式分组,LP组339例,OP组333例。Meta统计分析结果显示,LP组手术时间及全部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与O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0.243,95%CI为-2.335~2.8201,P=0.853;RD=-0.013,95%CI为-0.056~0.030,P=0.553;RD=0.025,95%CI为-0.002~0.051,P=0.066)。LP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较OP组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553,95%CI为-1.891~-1.175,P<0.001;WMD=-3.536,95%CI为-3.975~-3.097,P<0.001)。但LP组幽门环肌切开不完全率较OP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0.044,95%CI为0.005~0.083,P=0.029)。结论与OP相比,LP治疗CHPS恢复经口全量喂养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但LP幽门环肌切开不全率较高,应予以重视。
荆玉雷王达丰樊剑锋石英佐沈淳
关键词:腹腔镜肥厚性幽门狭窄幽门环肌切开术
一种微创切割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创切割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左侧安装有套筒,所述基座的内腔左侧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侧安装有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的左侧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进套筒的内腔且螺...
荆玉雷石英佐王达丰石叶军赵芸徐大鹏
文献传递
腹腔镜经脐部切口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脐部切口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congenital intestinal atresia,CI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无锡市儿童医院采取腹腔镜经脐部切口治疗新生儿CIA的22例临床资料。结果 22例中,19例在腹腔镜经脐部切口成功完成肠闭锁手术,术后瘢痕不明显或小;1例另选小切口,2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瘢痕明显。其中21例治愈,1例放弃。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脐部切口治疗新生儿CI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切口美观、腹壁"无瘢痕"等临床优势,但部分患儿需中转开腹手术。
樊剑锋程明王达丰石英佐朱晓敏荆玉雷
关键词:腹腔镜先天性肠闭锁新生儿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后喂养方案对患儿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2022年
比较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患儿术后按需喂养和按经验喂养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中英文数据库关于CHPS患儿术后喂养方案的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比较两种喂养方式患儿术后恢复全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呕吐人数或人次及因呕吐再住院率,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统计效应量。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研究,共计612例患儿。和按经验喂养相比,按需喂养患儿术后恢复全量喂养时间(WMD -9.763,95%CI -16.239—-3.286,P=0.003)、住院时间(WMD -7.267,95%CI -13.740—-0.793,P=0.028)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呕吐人数(RD -0.058,95%CI-0.193—0.078,P=0.404)、呕吐人次(WMD 0.150,95%CI -0.318—0.618,P=0.099)及因呕吐再住院率(RD 0.000,95%CI -0.028—0.029,P=0.98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需喂养安全、可行,可以缩短患儿恢复全量喂养时间、加速患儿康复,让患儿提早出院。
荆玉雷王达丰石英佐
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CHPS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采用腹腔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36例CHPS 患儿,经脐轮上缘偏右侧的弧形切口,直视下置入一次性利用的5 rnm Trocar,建立气腹,置入30°视镜。在左右上腹部利用11号刀片各戳出一个3 mm 腹壁戳孔,经左侧戳孔直接置入肠钳固定幽门管,右侧戳孔先后直接置入幽门肌切开刀和幽门肌分离钳,完成幽门肌切开术。结果本组36例CHPS 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5~61 min,平均36 min,术后3~6 d 出院。随访3~6个月,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结论初学腹腔镜下幽门肌切开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腹腔镜的手术操作经验,并牢记手术注意事项和技巧。
程明樊剑锋王达丰
关键词: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
一种新型输尿管快速吻合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输尿管快速吻合器,包括吻合杆,所述吻合杆的外表面的下侧靠近手柄的一侧嵌入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吻合头,所述手柄的上端靠近定位机构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击发按钮。本实用新型通过观察窗直观...
石英佐王卫峰王达丰
文献传递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1例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HPS)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应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HPS 21例,脐部上缘开放式置入5 mm Trocar,建立气腹,置入30°腹腔镜,在左、右上腹各戳一3 mm腹壁切口,直接置入操作器械,左侧置入无损伤抓钳夹近幽门处胃壁,右侧先后置入幽门肌切开刀和幽门肌分离钳,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1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56 min,平均28 min。术后第1天,开始喂奶,第3~6天出院。术后随访1~6个月,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安全可靠,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石英佐樊剑锋朱晓敏浦晓王达丰程明
关键词: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
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的复发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与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斜疝患儿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306斜疝患儿临床资料,对影响患儿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6例患儿(401侧)中,13例复发,复发率为3.24%。单变量分析显示,斜疝患儿的年龄、内环口直径和结扎线的选择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有关(χ~2=6.275、9.145、11.371,P=0.043、0.010、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内环口直径较大以及用可吸收线结扎是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66,95%CI=1.432~8.389;OR=1.988,95%CI=1.237~3.194;OR=1.089,95%CI=1.015~1.168,均P<0.05)。结论:年龄与内环口直径较大以及可吸收线的使用是导致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儿应考虑改良的腹腔镜手术方法、加强术后监护,并避免使用可吸收线,减少复发的发生。
宣晓琪于忠勤徐建国张亦鹏浦晓王达丰
关键词:腹腔镜复发儿童
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超声分类标准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Anus Imperforate,lA)的超声分类标准.方法 对39例新生儿IA患儿采取超声测最直肠盲端至肛门隐窝皮肤的距离(P-P间距),设耻尾线(PC线)并观察直肠旨端与PC线的关系,探测内瘘管.结果超卢检查P-P间距>14mm 4例,为高位IA;P-P间距11~14 mm 3例,其中1例为高位,2例为中间位;P-P间距<10 mm 32例,其中2例为中间位,30例为低位.IA分类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36/39).直肠肓端在PC线以上者5例,手术诊断均为高位IA.探测到内瘘管4例,包括高位和中间位各2例.结论新生儿超声测量P-P间距>14 mm为高位IA,P-P间距<7 mm为低位IA,P-P间距为7~13 mm,则可能为中间位或低位IA.
樊剑锋于忠勤徐建国黄益民朱晓敏叶飞王达丰周峰胜
关键词:肛门闭锁超声检查婴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