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晓琪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无锡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孔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积水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分析肾积水患儿采用三孔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分析研究方案,将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2例肾积水患儿作为分析样本,入院时间为2021年4月—2024年1月,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开放离断式肾盂成形术,观察组患儿采取三孔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肾功能指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失血量、肾周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F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积水患儿采用三孔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失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肾功能,且复发率较低。
- 杨越宣晓琪浦晓徐建国杨金龙
- 关键词:三孔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肾积水
- 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牵引保护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保护装置,尤其是一种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牵引保护装置。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牵引保护装置,包括能与腹部连接的腹部固定连板以及与所述腹部固定连板适配连接的定位牵拉机构,所述定位...
- 宣晓琪于忠勤
- 文献传递
- 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8例的初步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索经腋前切口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美学效果。方法:在患侧腋窝前缘置入10mmtrocar,在颈阔肌筋膜下、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浅表肌膜间钝性分离,注入CO2气体(压力6mmHg),建立颈前皮下间隙,置入30°腔镜。分别在患侧颈后近锁骨上缘处及对侧胸壁近锁骨下缘处置入5mm trocar至颈前皮下间隙,置入分离钳与电凝钩,距胸锁骨附着处1cm电凝或电切横断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的肌纤维束,并松解胸锁乳突肌周围紧张的纤维组织。术后第1天开始机能锻炼。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58.1±12.5)min。术后住院时间1~3天,平均1.7天。随访2、4、6、8和10个月,手术效果令人满意。结论: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符合现代外科美学理念,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具有可行性。
- 樊剑锋徐建国于忠勤朱晓敏浦晓宣晓琪
- 关键词:斜颈胸锁乳突肌
- 机械牵张应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氧自由基系统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周期性机械牵张应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氧自由基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细胞周期性机械牵张应力加载装置,取材原代培养BMSCs,并进行细胞多向分化潜能检测,取3-5代细胞加载不同强度的应力(正弦波形,1Hz),干预后用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免疫发光标志法上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活性,取细胞悬液超声裂解后分别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高强度的机械应力(〉12%)可导致BMSCs的ROS活性增强、SOD表达下降、MDA含量增高,并且与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其中实验组24%的高强度应力干预BMSCs 48h后,ROS的标志荧光强度(55.82±2.82)为对照组(4.51±1.64)的12.4倍,SOD活性[(5.77±0.68)μ/mL]较对照组[(27.00±1.65)μ/mL]降低约4/5,MDA含量[(4.47±0.18)μmol/mL]较对照组[(1.39±0.15)μmol/mL]增加3倍多。结论高强度(〉12%)的机械应力可导致BMSCs氧自由基系统平衡失调,对细胞有较大的毒性作用,过大的强度应力不利于骨骼生长,对于机械应力的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
- 黎润光邵景范魏明发熊洋莉宣晓琪吴晓娟杨小进赵东明杨勇
-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 大龄儿童便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了解手术治疗大龄儿童便秘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大龄便秘儿童(年龄大于10岁)在我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每日大便次数及大便性质。结果14例患儿男9例,女5例。年龄10~18岁,平均12.8岁。术后病理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9例,IND2例、乙状结肠冗长2例、神经节细胞减少症1例。结肠部分切除、结肠肛管心形吻合10例,Soave手术3例,改良Rehbein手术1例。所有患儿术后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1例IND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肠部分切除、结肠肛管心形吻合术,术后便秘复发,再次手术后大便轻度失禁。其余患儿术后随访2~12年,大便均成形,1日1次者7例,1日2次者3例,2日1次者3例,1日3次者1例。术后有4例发生肠炎,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引起大龄儿童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大龄儿童便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冯杰雄吴晓娟魏明发黄磊宣晓琪王果袁继炎翁一珍孙晓毅易斌
- 关键词:便秘外科手术儿童
- 横行游离岛状包皮内板Onaly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近端型尿道下裂及术后阴茎头裂开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横行游离岛状包皮内板Onaly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近端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阴茎头裂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8例近端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3例行传统Onlay术(传统Onlay组),15例行游离Onlay术(游离Onlay组),根据术后阴茎头是否裂开将患儿分为阴茎头裂开组(16例)和阴茎头未裂开组(7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统计两组术后的尿量和最大尿流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术后阴茎头裂开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传统Onlay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游离Onlay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66%(18/73)vs.20.00%(3/15),χ2=0.149,P>0.05];传统Onlay组的术后尿量和最大尿流率均低于游离Onlay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茎头裂开组的阴茎头直径、术中冠口距、尿管型号均短于阴茎头未裂开组(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茎头直径、术中冠口距、尿管型号均为影响术后阴茎头裂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游离Onlay术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可增加术后尿量和最大尿流率,阴茎头直径、术中冠口距、尿管型号均会对术后阴茎头裂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宣晓琪浦晓徐建国杨越杨金龙吴航于忠勤
-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
- 腹腔镜下应用Fowler-Stephens法诊治小儿腹内型高位隐睾12例报告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法诊治腹内型高位隐睾的价值。方法对12例(13侧)腹内型高位隐睾患儿行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法定位诊断和高位精索血管结扎,6个月后二期手术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12例(13侧)隐睾均在腹腔镜下诊断为腹内型高位隐睾,均不能一期降入阴囊,行分期手术后随访0.5~1年,睾丸位置理想,无睾丸萎缩,超声血流检查血供良好。结论腹腔镜下诊断定位和采用Fower-Stephens法分期治疗是小儿腹腔内型高位隐睾的有效诊治方法。
- 于忠勤徐建国樊剑峰宣晓琪
- 关键词:腹腔镜FOWLER-STEPHENS
-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小儿尿道断裂9例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小儿尿道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尿道断裂患儿分为2组,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的9例患者为观察组,行开放手术尿道会师术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1a最大尿流率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3.50±4.50)min]、住院时间[(8.12±2.50)d]短于对照组[(26.30±5.30)min、(16.50±3.50)d](P<0.05),术中出血量[(22.15±4.50)mL]少于对照组(84.50±6.50)mL;术后1a,观察组最大尿流率[(18.60±3.50)mL/s]与对照组[(19.30±2.90)m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感染3例,尿道狭窄3例,阴茎勃起障碍3例,尿失禁1例;对照组发生感染2例,尿道狭窄2例,阴茎勃起障碍4例,尿失禁1例。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可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临床治疗效果,创伤小,恢复时间短。
- 宣晓琪于忠勤徐建国浦晓张亦鹏
- 关键词:尿道断裂输尿管镜尿道会师术并发症
- 巨结肠根治术后便秘复发的原因探讨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巨结肠根治术后便秘复发的原因,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总结1995年至2005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巨结肠病例392例,其中32例因便秘复发再次手术,分析复发病例的手术时间、方式、病理结果、肠炎发生情况及排便功能。结果巨结肠根治术便秘复发率为4.5%,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率为16.0%(26/162),明显高于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复发率2.1%(4/189)(P<0.01)。32例复发病例中,巨结肠同源病(HAD)及先天性巨结肠(HD)合并同源病共26例。复发的原因主要有近端HAD肠管切除不够或继发HAD改变,HD肠管切除不完全;远端切除不够,吻合口过高;吻合口狭窄、肛门狭窄及失弛缓等。复发病例的肠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病例(P<0.05)。结论HAD较HD更易便秘复发,彻底切除近远端病变肠管,吻合口尽可能做到后壁距肛门缘1.5cm处,对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后置肛管以及术后复诊,一旦发现吻合口狭窄,及时扩肛等措施可降低巨结肠术后便秘的复发率。
- 魏明发吴晓娟易斌王小林冯杰雄覃宇冰柴成伟宣晓琪邓科王果
- 关键词:巨结肠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便秘复发
- Cajal间质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和巨结肠同源病结肠中的分布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和巨结肠同源病(allied Hirschsprung’s disease,AHD)肠壁内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分布状态,探讨HD和AHD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确诊为HD和AHD的患者各20例,取巨结肠根治术吻合口远端的全层肠壁作为实验组,另取16例正常结肠标本作为对照组。用鼠抗人c—kit单克隆抗体(CD117)标记ICCs,Image 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检测ICCs。结果对照组中大量ICCs分布在肌间神经丛周围和环纵肌层内,ICCs包绕神经丛周围,肌层间ICCs连续分布;HD组远端肠管中肌层间和各肌层内ICCs明显减少甚至缺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HD组远端肠管中神经丛大小不一,ICCs分布差异大,大多数神经丛区ICCs减少,环肌层内ICCs明显减少,与AHD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远端结肠中ICCs减少比AHD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D、AHD病变肠管中除了神经节细胞的异常外,同时存在ICCs异常;ICCs在HD和AHD的分布不同可能与两者临床症状差异有关;肠管中ICCs数量可能与临床症状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 宣晓琪魏明发周学峰冯杰雄黎润光张文袁继炎
- 关键词:间质细胞HIRSCHSPRUNG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