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MS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精神分裂症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仍然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但服药后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影响服药依从性。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作为一种安全、无痛、无创的物理治疗手段,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作者就r 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症状、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等方面的疗效进行综述。
- 方晓婷魏英
- 关键词:RTMS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阳性症状
- 不同强度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高频经颅磁刺激(r TMS)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和低强度组,在原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分别联用110%或80%运动阈值(MT)的高频r TMS,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6周。在基线期和治疗第3、6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安全性。结果:两组PANSS阴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各项症状分及SANS总分、分量表综合评价总分、各分量表综合评价分在第6周末均低于基线期(P<0.05或P<0.01),其中高强度组上述量表分(除抽象思维困难、刻板思维和思维贫乏总评)在第3周末均低于低强度组(P<0.05或P<0.01)。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 TMS能有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安全性好且高刺激强度起效更快。
- 潘惠杨忠魏英
- 关键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首发抑郁症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周末起,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各时段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减分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周末,研究组痊愈率52.63%、有效率为81.58%,对照组分别为54.05%、78.38%,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015、0.120,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多出现在用药初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可减轻或缓解,研究组恶心、多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首发抑郁症疗效显著,起效快,但艾司西酞普兰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 魏英赵胜军施薇华宋静波方建忠杨忠
- 关键词:首发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缓释剂汉密顿抑郁量表副反应量表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实验组)与奥氮平组(对照组),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各检测1次血常规、尿常规、肝和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脑电图,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RMS和CGI得分随着治疗时间而逐渐下降,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在有效率、痊愈率和病情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阿立哌唑组对患者的血脂几乎无影响,而奥氮平则有显著影响。结论: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的疗效与奥氮平组相当,起效快,安全性高,在对血脂的影响方面更具优势。
- 祝敬溪瞿颖莹许建君张传海魏英顾冬云
- 关键词:双相障碍I阿立哌唑奥氮平碳酸锂
- 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将71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35例)和阿普唑仑组(36例),治疗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与阿普唑仑组对广泛性焦虑症均有显著疗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阿普唑仑组。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 祝敬溪魏英谭文忠赵胜军赵彩云
-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症西酞普兰阿普唑仑
- 高频rTMS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探析被引量:1
- 2022年
- 高频rTMS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并分组,其中40例采用常规治疗(伪刺激组),40例采用高频rTMS治疗(刺激组),观察比较后得出结论。结果:数据比较,刺激组治疗方法数据更有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刺激组患者依从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RBANS、CGI、BDNF水平均显著优于伪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魏英方晓婷李琪陈明良姚燕春
- 关键词:RTMS精神分裂症依从性重复经颅磁刺激
- 参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代谢的CYP450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2021年
- 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是参与体内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CYP450的基因多态性是导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时出现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该文就参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代谢的CYP450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行综述。
- 姚燕春魏英
- 关键词:药物基因组学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CYP450
- 奥氮平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被引量:5
- 2016年
- 奥氮平(olanzapine)是一种新型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临床上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出现皮疹少见。现报道1例奥氮平致多形红斑型药疹病例,以引起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小学文化程度,因"间歇性兴奋或不悦44年余,话多易怒加剧半年"于2015年1月19日第2次入院。患者起病于1971年,曾住我院治疗1次,基本以门诊治疗为主,先后用奋乃静、氯丙嗪、丙戊酸钠、奥氮平、阿普唑仑、利培酮、喹硫平及改良电抽搐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等,无药物过敏史。
- 方晓婷魏英
- 关键词:奥氮平多形红斑药疹
- 舍曲林诱发幻听2例
- 2013年
- 1 临床资料
患者1,女性,40岁,因“不可自制反复多思多虑2年”,于2012年8月7日首次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强迫症”,给予“丁螺环酮”、“文拉法辛”治疗,因服药不规则,疗效不显。
- 魏英杨忠
- 关键词:舍曲林幻听门诊就诊丁螺环酮文拉法辛强迫症
- 阿立哌唑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疗效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9例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阿立哌唑组28例,给予阿立哌唑起始剂量10mg·d-1,最大剂量30mg·d-1,平均剂量(28.5±4.50)mg·d-1;碳酸锂组31例,碳酸锂起始剂量0.5g·d-1,最大剂量1.5g·d-1,平均剂量(1.18±0.21)g·d-1;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30例,给予阿立哌唑起始剂量、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同阿立哌唑组,碳酸锂起始剂量、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为同碳酸锂组。3组均6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3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各检测1次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锂浓度、血脂及脑电图等,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组、碳酸锂组、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治疗后各时间段(1、2、4及6周末)的BRMS、CG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治疗2、4及6周末的BRMS、CGI评分均低于阿立哌唑组和碳酸锂组(均P<0.05)。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为75.0%,碳酸锂组总有效率为77.4%,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总有效率为90.0%。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和碳酸锂组(均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治疗前后3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脑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阿立哌唑单药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患者总有效率均优于阿立哌唑和碳酸锂单药治疗。
- 祝敬溪瞿颖莹许建君魏英顾冬云
- 关键词:阿立哌唑碳酸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