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 作品数:21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弹性牵引治疗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29例报告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的治疗措施。方法:对29例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所形成的裂缝,采用橡皮圈牵引复位术+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术(或牵引钉颌间牵引复位术),辅以颅颌固定联合治疗。结果:术后纵向裂口逐渐缩小,骨缝基本拉拢,1月左右CT片显示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良好,拆除全部牵引装置,3月后复查CT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咬合关系正常。结论:橡皮圈牵引复位术+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术(或牵引钉颌间牵引复位术)辅以颅颌固定联合治疗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愈合,能较好地恢复硬腭的形态结构,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恢复咬合功能。是一种价廉物美、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 李敏
- 治疗牙龈瘤及保留其涉及牙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治疗牙龈瘤保留其波及牙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盲法选择牙龈瘤患者87例,分别采用微波治疗或手术切除加微波治疗.结果两种方法共治疗患者87例,经过半年至8年临床观察未见1例复发.结论微波治疗或手术加微波治疗牙龈瘤后保留了其波及的牙齿,维护了患者的正常牙列和咀嚼功能.
- 王正伦张平敖中邦段宗强李敏钟秋童庆华
- 关键词:牙龈瘤微波手术切除
- 口底蜂窝织炎伴发纵膈脓肿及脓胸的治疗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口底蜂窝织炎伴发纵膈脓肿及脓胸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0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口底蜂窝织炎伴发纵膈脓肿及脓胸结合症状、胸片、胸部CT检查得以早期诊断,有利于预后;经早期诊断、积极局部及全身支持治疗,部分联合胸外科治疗,3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口底蜂窝织炎伴发纵膈脓肿及脓胸患者临床症状较重,早发现、早控制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全身支持治疗及联合胸外科治疗是口底蜂窝织炎伴发纵膈脓肿及脓胸治疗的关键。
- 邵卓娜苏纲李敏
- 关键词:口底蜂窝织炎纵膈脓肿脓胸
- 应用缝扎硬化与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缝扎硬化和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取口腔良性肿瘤9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A组(缝扎硬化治疗肿瘤47例)、B组(微波热凝治疗良性肿瘤50例)。所有患者都应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术前麻醉,术后辅以常规口服抗生素,避免感染。观察记录2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肿瘤复发率,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总治愈率为95.7%,术后1年内未发生复发,仅有2例发生并发症。B组总治愈率为80.0%,术后肿瘤复发率为4.3%,并发症发生率为16.0%。2组间统计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缝扎硬化的总治愈率和治愈效果均较微波热疗好,值得临床推广。
- 邵卓娜李敏宋俊松
- 关键词:微波热凝口腔良性肿瘤
- 不同治疗顺序的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顺序的电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偏头痛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先电后磁组、先磁后电组、电磁同步组3组,每组各32例。3组分别脱落2例、3例、1例,最终分别为30例、29例、31例。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及卫生宣教),在此基础上,先电后磁组先进行电针治疗,间隔10min后进行rTMS治疗;先磁后电组先进行rTMS治疗,间隔10min后进行电针治疗;电磁同步组同步进行rTMS和电针治疗。电针和rTMS均为20min/次,1次/日,5次/周,3组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3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表(MSQ)评估生活质量,同时检测血中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3组患者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方法与时间对VAS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电磁同步组在治疗2周、4周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其余2组(均P<0.05);在治疗4周后,电磁同步组SP均低于其余2组(均P<0.05),5-HT均高于其余2组(均P<0.05),MSQ评分低于先磁后电组(P<0.05),与先电后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电磁同步组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低于其余2组(均P<0.05)。结论:不同治疗顺序的电针联合rTMS治疗偏头痛疗效具有差异,同步治疗的效果可能优于先电后磁方案和先磁后电方案。
- 闻自强熊荣飞王寿强熊德启李敏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电针偏头痛
- 气管切开在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抢救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总结严重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必要性,重视此类患者因窒息死亡的高危性,提高此类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位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救治资料。结果 3例病人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5例成功治愈出院。结论对于严重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救治,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气管切开是保证呼吸道开放的最好方法。
- 苏纲张平李敏
-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伤气管切开窒息
- 透明质酸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32例老年TMD患者,予透明质酸钠1ml关节上腔注射,1次/周,同时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750mg,2次/d,治疗时间为5周,并对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疼痛程度和开口度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31例患者TMJ疼痛、开口度均明显缓解或改善(P<0.05),总有效率96.88%。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老年TMD,能明显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李敏张平张茜
- 关键词:透明质酸钠盐酸氨基葡萄糖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非编码RNA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目前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因此迫切需要明确其致病机制,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近年发现非编码RNA(ncRNA)与HNSCC的进展密切相关,ncRNA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基因表达调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以及肿瘤治疗的敏感性等,靶向ncRNA有可能成为HNSCC新的治疗策略。因此,深入研究ncRNA在HNSCC中的具体调控机制,对开发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 李敏杨丽
- 关键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非编码RNA微RNA
- 强化多平面躯干联合双重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强化多平面躯干训练结合双重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活动能力和跌倒风险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强化多平面躯干训练,并结合双重任务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IS)、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测试(10-MWT)、起立-行走测试(TUG)、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下肢部分(FMA-LE)、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干预4周后、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2组患者TIS、10-MWT、FMA-LE、BBS、MBI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2组TUG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TIS、10-MWT、FMA-LE、BBS、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U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多平面躯干训练结合双重任务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 杨绪强熊荣飞王寿强汪华琼唐明秀李敏练晨曦
- 关键词:脑卒中跌倒风险
-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依托芬那酯凝胶治疗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盐酸氨基葡萄糖、依托芬那酯凝胶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老年TMD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5例老年TMD患者,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750 mg,2次/d,依托芬那酯凝胶5 cm局部外涂,3~4次/d,治疗时间为6周,并对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疼痛程度和活动度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经治疗,35例患者颞下颌关节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度亦明显改善;依据疗效评定标准,治愈10例,显效1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4.3%;治疗过程中,4例出现轻度胃胀、恶心等不适,2例出现局部皮肤轻度瘙痒现象,无1例中途退出或失访。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依托芬那酯凝胶治疗老年TMD,能缓解关节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王寿强李敏张茜
- 关键词:盐酸氨基葡萄糖依托芬那酯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