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萍
- 作品数:25 被引量:121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结合中医体质个体化治疗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的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结合中医体质个体化治疗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的疗效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先予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待症状和体征完全改善后,根据患者不同中医体质分为特禀质、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瘀血质、阴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组,每组再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2个亚组,西医组给予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治疗(2.5 mg,隔天或每3 d或每周给药1次),中西医结合组在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体质予不同的中药治疗。在治疗的第3,6,12,24个月分别进行随访。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各组的复发率均明显降低,第6,12,24个月各中医体质组中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西医组,且复发时症状和体征积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未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结合中医体质个体化治疗能有效、长期预防慢性荨麻疹的复发,且安全性好。
- 石建萍陈华江远肖海珍吴海斌杨义成马孝付敏孙辉
- 关键词: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中医体质慢性荨麻疹
- 广州市天河区青少年痤疮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评估青少年痤疮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整群抽取2552人12—20岁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总患病率为32.8%,其中男34.2%,女31.6%,两性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11~16岁为青少年痤疮初发高峰期。结论:广州市天河区青少年痤疮初发年龄为11~16岁,危险因素有消化道功能紊乱、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遗传、内分泌等。
- 高爱莉张宏曾翰翔王凯丽姜红浩石建萍
- 关键词:痤疮青少年
- 系统化护理管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管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管理,对照组不予采用,比较2周后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未复发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管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效果,且复发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石家宴吴海斌杨义成石建萍陈华
- 关键词:护理管理慢性荨麻疹心理护理
- 光动力疗法对尿道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及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尿道尖锐湿疣复发率及其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尿道尖锐湿疣患者100例,按收治时间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PDT 50例,CO_2组50例)。2组均每周复诊1次,若有疣体生长,则以CO_2激光清除,连续1个月;PDT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ALA-PDT治疗,1次/周,连续1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2种治疗方法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PDT组治疗后CD3^+(67.41±2.40)、CD4^+(35.47±2.12)升高,CD8^+(30.26±2.63)降低,CD4^+/CD8^+(1.18±0.12)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PDT组复发6例,复发率12.00%;对照组复发21例,复发率42.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4,P<0.01)。2组复发高峰期位于第1、2、3个月。结论与CO2单独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相比,ALA-PDT疗法的复发率明显降低,可能与改善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 高爱莉江娜石建萍张倩雯杨日东林壬娇朱慧兰
- 关键词:尖锐湿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T淋巴细胞
- 危重病监护病房24例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护理被引量:4
- 2009年
-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是一种产科常见病,而感染是GDM的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孕产妇的健康。妊娠糖尿病妇女由于内分泌及免疫状态的改变容易感染病原体,导致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我院通过对42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孕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对母婴造成的不良影响。现报道如下。
- 石家宴张雨华肖海珍杨义成石建萍
- 关键词:危重病监护病房粒细胞缺乏感染病原体生殖道感染常见并发症糖尿病妇女
- 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活性增效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在体内对氟康唑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小鼠阴道内接种白念珠菌构建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10组。接种后第3d各用药组开始阴道内给药(汉防己甲素和氟康唑的高、低剂量均分别取26mg/(kg·d)、13mg/(kg·d),按不同组合给药),每天1次,连续7d,同时设未用药组做对照。接种后第2、6、11d分别取小鼠阴道灌洗液进行真菌载量分析、涂片镜检,并取其阴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至接种后第11d,与单独给予氟康唑26mg/(kg·d)组相比,同时予汉防己甲素26mg/(kg·d)和氟康唑26mg/(kg·d)组真菌载量明显降低(分别为2.11±0.36×104、0.19±0.04×104CFU/ml,P=0.039)。与其余9组相比,涂片镜检,该组小鼠未见假菌丝,而其余9组均可见数量不等的假菌丝或假菌丝团(χ2=33.084,P=0.000);阴道组织病理学检查,该组粘膜水肿较轻,炎性细胞浸润较少,且阴道腔、粘膜层假菌丝消失。结论汉防己甲素(26mg/kg·d)在小鼠阴道腔内能增强氟康唑抗白念珠菌活性。
- 王凯丽张宏姜红浩石建萍高爱莉何罕燕巢和安
-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氟康唑念珠菌阴道炎念珠菌性
- 汉防己甲素对益康唑抗须癣毛癣菌活性增效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体内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益康唑(econazole,ECZ)抗须癣毛癣菌活性的增效作用。方法以须癣毛癣菌构建豚鼠皮肤癣菌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涂用1%ECZ+1%TET(ECZ+TET组)、1%ECZ(ECZ组)、1%TET(TET组)和霜剂基质(基质组)每d 1次,连续14d,从皮损一般情况、病原学、病理学三方面观察TET对ECZ抗须癣毛癣菌的增效活性。结果ECZ+TET组从用药第4d起,皮损评分开始呈持续下降趋势;用药第14d的皮损评分降至0.75分。ECZ组皮损评分与之类似,但总体下降趋势小于ECZ+TET组,用药第14d的皮损评分为2.00分。两组皮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ECZ+TET组皮损组织真菌培养阳性率、病理组织中真菌菌丝和孢子、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程度明显轻于其它3组。结论TET在须癣毛癣菌所致豚鼠皮肤癣菌病模型中能增加ECZ抗须癣毛癣菌活性。
- 张丁张宏李海瑞李水秀石建萍
-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益康唑皮肤癣菌病
- 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自血疗法治疗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6例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自血疗法治疗6例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的疗效。方法在患者月经的第1天开始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连续服用21天,停7天为1个疗程,同时联合自血疗法,3天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6例患者在治疗期间症状体征完全缓解,随访期内4例患者病情未出现复发。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自血疗法是一种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的方法。
- 石建萍吴海斌石家宴
- 关键词:炔雌醇环丙孕酮自血疗法
- 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面部自身免疫性孕酮皮炎3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商品名:达英-35,拜耳先灵医药公司生产)治疗面部自身免疫性孕酮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32例面部自身免疫性孕酮皮炎患者,在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达英-35,每天1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和炔雌醇0.035mg),连用21d并停用7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急性发作期患者同时予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口服治疗。自开始用药后第2,4和6个疗程时及停药后第2个疗程时进行随访。结果无脱落病例。治疗第2个疗程时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治疗第2,4和6疗程末其有效率分别为65.63%,84.38%和93.75%。治疗结束后2个疗程时,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25%。治疗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月经紊乱,后随着继续治疗均已逐渐恢复正常;停药后第2个疗程时仅2例患者出现病情反复,但均较治疗前减轻。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达英-35治疗面部自身免疫性孕酮皮炎安全而有效。
- 高爱莉石建萍唐亚平李振洁朱慧兰
- 关键词:面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 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外用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石建萍张宏张志东高爱莉王凯丽
- 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外用治疗汉防己甲素单纯性氟康唑抗真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