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义成

作品数:33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社会公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湿疣
  • 5篇疗效
  • 5篇疗效观察
  • 5篇尖锐湿疣
  • 4篇荨麻
  • 4篇荨麻疹
  • 4篇细胞
  • 4篇疗法
  • 4篇护理
  • 4篇干扰素
  • 3篇临床疗效
  • 3篇临床疗效观察
  • 3篇慢性
  • 3篇慢性荨麻疹
  • 3篇Γ-干扰素
  • 2篇血疗
  • 2篇血清
  • 2篇药敏
  • 2篇药敏分析
  • 2篇支原体

机构

  • 1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0篇深圳市沙井人...
  • 8篇广州医学院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十堰市东风汽...

作者

  • 33篇杨义成
  • 12篇肖海珍
  • 9篇石建萍
  • 8篇石家宴
  • 8篇吴海斌
  • 7篇付敏
  • 6篇马孝
  • 5篇陈华
  • 5篇涂亚庭
  • 5篇吴海斌
  • 5篇石建萍
  • 5篇陈华
  • 4篇付敏
  • 4篇孙辉
  • 3篇林能兴
  • 3篇黄长征
  • 3篇朱里
  • 3篇吴海兵
  • 3篇康丽
  • 2篇陈思远

传媒

  • 8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皮肤病与性病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性科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γ—干扰素水平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免疫状态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脾脏γ-干扰素在感染不同时期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A组为亚致死量白念珠菌感染(5×10<'...
杨义成
关键词:念珠菌小鼠Γ-干扰素菌落计数
文献传递
女性宫颈分泌物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杨义成
关键词:支原体检测宫颈分泌物药敏分析女性非淋菌性宫颈炎皮肤性病门诊
危重病监护病房24例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护理被引量:4
2009年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是一种产科常见病,而感染是GDM的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孕产妇的健康。妊娠糖尿病妇女由于内分泌及免疫状态的改变容易感染病原体,导致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我院通过对42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孕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对母婴造成的不良影响。现报道如下。
石家宴张雨华肖海珍杨义成石建萍
关键词:危重病监护病房粒细胞缺乏感染病原体生殖道感染常见并发症糖尿病妇女
康复新液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的89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给予康复新液10 ml口服,3次/d,联合泛昔洛韦0.25 g口服,3次/d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泛昔洛韦0.25 g口服,3次/d.2组疗程均为7d,观察2组总有效率,患者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皮疹干涸结痂时间、有无神经后遗痛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7d时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84.8%(39/46)比62.8%(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P<0.05).观察组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火时间及皮疹干涸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3±0.5)d比(3.4±1.2)d,(4.2±1.6)d比(6.3±1.5)d1,(6.5±1.9)d比(8.2±1.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后遗神经痛及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后遗神经痛,2例胃肠道不适.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效果确切.
康丽马孝杨义成付敏吴海斌
关键词:带状疱疹康复新液泛昔洛韦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尖锐湿疣创面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联合康复新液在治疗尖锐湿疣CO2激光术后创面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尖锐湿疣激光术后创面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和康复新液;对照组为激光术后创面单独外擦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周创面愈合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与康复新液治疗尖锐湿疣术后创面,疗效显著,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付敏肖海珍陈华杨义成石建萍吴海斌
关键词: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康复新液尖锐湿疣
消银颗粒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消银颗粒口服.同时联合卤米松乳膏外涂患处,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内服和外用药物。对照组单独外用卤米松乳膏外涂患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6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银颗粒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玫瑰糠疹,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付敏肖海珍陈华吴海斌马孝康丽杨义成石建萍
关键词:消银颗粒卤米松乳膏玫瑰糠疹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32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富血小板血浆组及联合纽均采用PIRP局部注射,PRP的制备及注射方法如下:抽取患者静脉血10~30mL注入PRP专用套管3000r/min×10min制取PRP加入适量氯化钙以激活血小板,再加入适量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配制,静置4—5min,行皮损处皮下点状注射,每点0.1mL,点间距离1cm,每月1次,3次为一疗程。复方甘草酸苷组和联合治疗组均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3次/d;7d后减为75mg,2次/d;14d后减为75mg,1次/d,疗程为3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单用复方甘草酸苷组(53.33%)及单用富血小板血浆组(64.29%)(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安全且疗效好。
康丽李前国王瑛琨黄俊青杨义成
关键词:斑秃复方甘草酸苷片
网状红斑型扁平苔藓1例
2016年
患者男,28岁。四肢及腹部暗褐色网状斑片两年余。皮肤科情况:腰腹部及四肢伸侧见泛发暗褐色网状斑,其上可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组织病理诊断为扁平苔藓,该型属于红斑型扁平苔藓特殊类型。
杨义成肖海珍孙辉陈华付敏马孝石建萍
关键词:扁平苔癣红斑性
红蓝光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8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评价红蓝光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63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予红蓝光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外搽治疗,对照组(78例)仅予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时,治疗组有效率58.82%,对照组29.49%;治疗8周时有效率分别为84.71%和6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红蓝光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外搽治疗痤疮安全而有效。
吴海斌孙辉石家宴杨义成付敏
关键词:阿达帕林凝胶痤疮
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结合中医体质个体化治疗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结合中医体质个体化治疗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的疗效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所有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先予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待症状和体征完全改善后,根据患者不同中医体质分为特禀质、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瘀血质、阴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组,每组再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2个亚组,西医组给予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治疗(2.5 mg,隔天或每3 d或每周给药1次),中西医结合组在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体质予不同的中药治疗。在治疗的第3,6,12,24个月分别进行随访。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各组的复发率均明显降低,第6,12,24个月各中医体质组中中西医结合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西医组,且复发时症状和体征积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未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小剂量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结合中医体质个体化治疗能有效、长期预防慢性荨麻疹的复发,且安全性好。
石建萍陈华江远肖海珍吴海斌杨义成马孝付敏孙辉
关键词:左西替利嗪间歇疗法中医体质慢性荨麻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