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相俊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右心
  • 4篇动脉
  • 4篇肺动脉
  • 4篇肺动脉高压
  • 3篇心功能
  • 3篇右心功能
  • 3篇健康青年男性
  • 2篇青年男性
  • 2篇急进
  • 2篇急进高原
  • 2篇急性高原
  • 1篇动脉压
  • 1篇心室
  • 1篇右心室
  • 1篇三尖瓣
  • 1篇三尖瓣返流
  • 1篇缺氧
  • 1篇临界性
  • 1篇脉压
  • 1篇急性高原病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李相俊
  • 5篇黄岚
  • 4篇武晓静
  • 4篇覃军
  • 3篇李双菲
  • 3篇刘曦
  • 3篇杨特
  • 1篇余洁
  • 1篇高旭滨
  • 1篇于世勇

传媒

  • 5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高原暴露时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分析及对右心功能的影响
研究背景及目的:  高原暴露不仅能够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还可引起活动耐量下降,与进驻高原方式和停留时间有关。对于急性高原暴露的人群来说,部分人员会有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或高原肺...
李相俊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高原肺水肿病理关系
文献传递
急性高原暴露时肺动脉压变化对体能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暴露时肺动脉压变化对体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012年7~8月,以231名健康男性青年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原暴露情况分为平原组(n=135)、急进高原组(n=96),观察平均肺动脉压(MPAP)变化对体能( PWC170)的影响并分析生命体征、心功能指标变化在其中的作用。结果①急进高原组MPAP、右心室(RV)-Tei指数较平原组显著升高[MPAP:(23.07±6.85)mmHg vs (14.93±3.88)mmHg,P<0.01;RV-Tei:0.27±0.06 vs 0.19±0.05,P<0.01],PWC170较平原组显著降低[(807.86±133.22) kg· m/min vs (1003.33±168.11)kg· m/min,P<0.01];②急性高原暴露后肺动脉压增高组PWC170显著低于肺动脉压正常组[(726.97±102.47)kg· m/min vs (846.43±129.39)kg· m/min,P<0.01],RV-Tei显著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0.31±0.07 vs 0.25±0.05, P<0.01)。 PWC170与 MPAP 呈负相关:R =-0.41, P <0.01;PWC170与 RV-Tei 呈负相关:R=-0.30,P<0.01。结论急性高原暴露时肺动脉压增高是体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肺动脉压增高导致右心功能降低有关。
杨特武晓静李双菲李相俊覃军黄岚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
健康青年男性急进高原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急性高原暴露条件下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的危险因素。方法从2012年6~8月共纳入552例世居平原非藏族健康青年男性,乘飞机(2 h)从海拔450 m平原地区急进到海拔3700 m地区,收集24 h内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高原暴露史、身高、体质量、年龄),测定血氧饱和度(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血压、心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收缩压( 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PASP),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H的危险因素。结果 PH发生率为23.10%,PASP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SaO2[(86.10±3.44)%vs(89.09±2.65)%]显著性降低(P<0.01),而吸烟、饮酒、高原暴露史、体质量指数(21.48±2.34)kg/m2 vs(21.55±2.21)kg/m2、年龄(22.45±4.08)岁vs(22.78±4.00)岁、收缩压(118.70±10.28)mmHg vs(118.21±11.17)mmHg、舒张压(78.68±9.17) mmHg vs(78.15±9.87) mmHg、心率(85.66±15.40)次/min vs(85.41±12.61)次/min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aO2降低(OR:0.711,95%CI:0.647~0.782,P<0.01)是PH的危险因素。结论非藏族健康青年男性急性高原暴露后,SaO2降低是PH的危险因素,而吸烟、饮酒、高原暴露史、体质量指数、年龄、血压、心率并不是PH的危险因素,为筛选、预防PH提供理论依据。
李相俊武晓静覃军杨特李双菲刘曦黄岚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青年男性
急性缺氧对健康人三尖瓣返流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和短期缺氧适应对三尖瓣返流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5~9月共入选176例健康青年男性。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采集急性缺氧(氧浓度12%)前后三尖瓣返流的相关参数(返流面积、返流压差、最大返流速度),分析急性缺氧前后三尖瓣返流发生和缓解的情况。结果与常氧组相比,急性缺氧组三尖瓣返流率(76%vs 48%)、返流压差(25.65 mmHg vs 19.33 mmHg)、最大返流速度(251.38 cm/s vs 220.62 cm/s)明显升高,而返流面积无明显差异。与急性缺氧组相比,缺氧2周组三尖瓣返流率(50%vs 76%)、返流压差(20.83 mmHg vs 25.65 mmHg)、最大返流速度(225.69 cm/s vs 251.38cm/s)明显下降,而返流面积则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缺氧促进并加重三尖瓣返流,而短期的缺氧适应可以逆转该过程。
李双菲武晓静杨特李相俊覃军刘曦黄岚
关键词:三尖瓣返流缺氧
右心室结构特点及功能评价被引量:8
2015年
右心室心腔几何形状复杂、解剖结构特殊,准确评价其功能一直是难点。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右心室结构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右心功能在循环系统疾病发生、发展、预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相俊武晓静黄岚
关键词:右心室
高原暴露致健康青年男性临界性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高原暴露致健康青年男性临界性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从2012年6月到8月共纳入91例世居平原健康青年男性乘飞机(2 h)急进到海拔3700 m 地区为急进组(A组),94例世居平原健康青年男性久...
李相俊
健康青年男性急进高原右心功能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初期在不同海拔及进驻时相点,健康青年男性右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62名初次进入高原的健康男性,由同一人分测在海拔400 m平原地区、进入海拔3700 m高原24 h及停留1周进入更高海拔4400 m 5 d右心系统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平原比较,进入海拔3700 m高原1 d内Tei指数、肺部血管阻力(PVR)、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增高(P<0.05),右房内径(RA)、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显著降低(P<0.001),肺动脉内径(PA)、E/Aratio明显降低(P<0.05);在海拔3700 m处适应1周再次进入更高海拔4400 m地区,与初次进入高原时相比,E/Aratio明显增高,RA、RV明显降低(P<0.05),PA、Tei指数、mPAP、PVR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初次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健康青年男性右心系统结构与功能有明显改变,经过在海拔3700 m地区短期习服适应后进入更高海拔,右心室做功无明显增加,右室舒张与收缩功能恢复到平原水平。提示随着在高原低氧环境停留时间的延长,右心结构会逐渐发生改变,舒张与收缩功能会随着机体的适应和调节机制得到一定改善。
刘曦覃军高旭滨于世勇余洁李相俊黄岚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右心功能TEI指数青年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