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军
- 作品数:13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大北地区超深储层裂缝特征及其对储层控制作用被引量:12
- 2020年
- 综合采用岩心描述、薄片观察及成像测井解释等方法,多尺度定量表征了库车坳陷大北气藏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裂缝特征,对裂缝的线密度、规模、视倾角等参数特征及其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垂向上,裂缝的线密度上低、下高,规模上大、下小,视倾角同样上大、下小;在平面上,裂缝线密度翼部高、核部低,视倾角翼部低、核部高。研究区发育四大类组合方式的构造裂缝,包括雁列型、伴生型、错断型和破碎带型,各类构造裂缝在断背斜尺度上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前3种类型在垂向上主要分布在目的层中上部,平面上则位于断背斜核部;第4种一般纵向上位于目的层下部,平面上位于背斜翼部等。不同规模的构造裂缝对储层均有沟通孔隙、增强溶蚀和改善物性的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储层产能。在4类裂缝组合方式中,第4种组合对储层的改善较弱;而前3种组合的储层物性则相对好,是相对有利区。
- 史超群王佐涛朱文慧蒋俊张慧芳周思宇娄洪左小军李刚王振鸿
- 关键词:克拉苏构造带
-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凹陷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层序地层划分及不整合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基于钻井的测井和录井资料、岩芯资料,以及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与下石炭统巴楚组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地区东河塘组和巴楚组的角砾岩段分别相当于一个三级层序,分别命名为东河塘层序(SQd)和巴楚层序(SQb),两者之间呈不整合接触。其中东河塘层序由海侵体系域(TSTd)、高位体系域(HSTd)和下降体系域(FSTd)构成,且在地震、录井和测井资料上均可识别。巴楚层序在录井和测井资料上可识别出海侵体系域(TSTb)和高位体系域(HSTb),但在地震资料上只能识别它的层序界面。巴楚层序与东河塘层序的地层间存在明显的交角,水平距离1km落差2.6 m,交角为0.0081°,上泥盆统东河塘层序顶部地层明显遭受剥蚀,在研究区东南部它的高位体系域明显减薄,下降体系域(FST)地层缺失。
- 左小军何虎庄辛仁臣刘恩然范秋海孙琦黎立张文白银何巧林邢星
- 关键词:层序地层不整合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塔里木盆地
- 基于岩石热解和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的储层流体性质划分及应用——以轮南2油田JIV油组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塔里木盆地轮南2油田JIV油组电阻率普遍偏低,个别油层电阻率比水层电阻率还低,含油性评价主要根据试油和试采结论;未试油层段储层含油和油藏油水界面不明确。为精细解释储层流体性质、判断油水界面及解决采收率低等问题,利用轮南2油田JIV油组12口取心井的岩石热解和荧光薄片图像分析进行流体性质划分,明确在不同流体性质下岩石热解数据和荧光显微图像的变化特征。利用岩心含油性观察、岩心物性分析和生产动态资料,制定划分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建立一套适合轮南2油田JIV油组的流体性质半定量划分标准。生产动态资料分析证明流体性质划分标准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实用性。
- 左小军袁文芳何巧林秦红曹少芳邢星凡闪张文何虎庄
- 关键词:岩石热解流体性质储层
- 轮南 2 油田下侏罗统阳霞组Ⅳ油组优质储层成因
- 程明袁文芳何巧林曹少芳左小军
- 一种河道砂岩性圈闭刻画技术在轮南三叠系勘探中的应用
- 作为老区,轮南三叠系在多轮次的构造圈闭勘探中,整体收效不大.随着勘探深入,岩性圈闭成为勘探重点,但由于地质认识不深入,缺乏有效技术手段,岩性圈闭研究进展缓慢.本次研究重点是以地质认识为导向,通过加强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 赵海涛白银左小军赵风云高登宽苏洲
- 关键词:河道砂岩性圈闭
- 塔北哈6区块奥陶系油藏地质与成藏特征被引量:24
- 2013年
-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通过在隆起的围斜部位和斜坡区域开展三维地震和综合研究以及钻探工作,获得重大发现。通过采样分析以及对哈6区块构造演化、地层发育特征及碳酸盐岩油藏的石油地质条件的深入研究,认为围斜区域奥陶系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上覆志留系和奥陶系吐木休克组泥岩组形成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油源对比、区域构造演化、生烃史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分析,认为哈6区块奥陶系原油来自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晚海西期充注成藏;燕山期以来,油藏进入调整和保存阶段。哈6区块储盖组合配置良好、优势通道和充足的油气在时空耦合关系良好,奥陶系具广阔的勘探前景。该区目前处于油气发现的初期阶段,相关地质认识较为浅显,对目前的认识进行梳理,有利于各项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 张丽娟范秋海朱永峰朱光有李国会尹峰林邹克元左小军孙琦张超
- 关键词:奥陶系油气成藏塔北隆起
- 轮南2油田JIV油藏水驱实验及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被引量:8
- 2017年
- 根据铸体薄片、常规物性、扫描电镜、压汞等分析结果,对塔里木盆地轮南2油田下侏罗统阳霞组JIV油藏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选取主要的4类孔隙结构储集层进行砂岩岩心微观水驱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孔隙结构储集层渗流特征不同,细喉低渗类和微细喉特低渗类储集层以指状渗流为主,较细喉高渗类储集层为指状—网状渗流,细喉中渗类储集层为网状—均匀渗流;水驱后微观剩余油以绕流形成的片状和簇状分布为主,其次为柱状、角状、膜状等分散分布。通过分析不同孔隙结构类型储集层水驱油微观渗流特征,为油田有效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 何巧林关增武左小军吴琳邢星黄兰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孔隙结构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
- 塔里木盆地H地区二叠系火成岩速度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介绍了塔里木盆地H地区火成岩速度研究的背景,分别对岩石物理测试数据、声波测井数据、VSP测井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分析了三种速度在约束地震反演中的作用,为得到可靠的三维速度体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H地区火成岩纵横波速度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密度与纵、横波速度之间满足较好的幂函数关系;随着温压增大,火成岩纵横波速度都呈上升的趋势,纵波速度的增幅更大,表现为线性斜率较大,因而纵横波速度比相对常温常压更大;火成岩声波时差值相对其它地层明显偏低;VSP速度相对其它地层速度明显偏高,较声波测井速度值大;岩石物理实验速度值与声波、VSP速度的比在1.15~1.29之间,三者的变化是相互对应的,为火成岩精确速度体的获取提供了保障。
- 孙琦许永忠左小军张超黎立黄亚平张昆
- 关键词:岩石物理火成岩
- 无井地震标定方法及盆内超深古老地层无井地震标定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井地震标定方法及盆内超深古老地层无井地震标定方法,包括:(1)确定所述研究区露头地层的岩性;(2)获取所述研究区露头地层的岩性的岩性参数;(3)基于所述岩性参数制作虚拟井合成记录;(4)根据所述虚拟井合成...
- 潘文庆左小军廖斐然袁文芳黄少英张宝收
-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区中生界沉积演化特征被引量:16
- 2022年
-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区中生界层序地层划分和沉积充填演化认识不够明确的问题,综合地震、测井、岩心和露头资料,重新厘定了层序地层格架,识别了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揭示了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及其与塔北隆起中生代隆升-衰亡过程的响应关系,共识别出4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1个区域性平行不整合和7个局部不整合,并据此将中生界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Ⅰ—Ⅳ)和11个三级层序。晚三叠世(Ⅰ-SQ3),东西走向的塔北隆起提供了大量物源,北坡陡而南坡缓,分别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早侏罗世(Ⅱ-SQ1),塔北隆起范围增大,物源供给增多,地势宽缓的南坡发育更大规模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沉积末期(Ⅲ-SQ4),塔北隆起主体消亡,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物源来自东南部大陆蚀源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末期(Ⅳ-SQ3),研究区演变为南倾斜坡,主要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源来自东部大陆蚀源区及北部造山带)。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塔北隆起区中生代陆相湖盆沉积充填演化的认识,也可为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 吴高奎张忠民林畅松田纳新左小军李浩孔凡军李军
-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中生界塔北隆起塔里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