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凡
- 作品数:23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古老遗产的青春岁月 昆曲15年来的传承与发展
- 2016年
- 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苏州昆山地区。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开始,到清代嘉庆初年,昆曲不仅在宫廷中被尊为“官腔”,在皇家贵族和士大夫阶层中备受尊崇,而且在广大普通民众中也颇为流行。
- 柯凡
- 关键词:昆曲青春遗产士大夫阶层普通民众
- 论余笑予导演艺术之“趣”
- 2015年
- 余笑予先生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戏曲界具有独立风格和重要地位的一位导演。他的作品趣味浓厚,雅俗共赏,不仅延续了中国古代戏曲美学对于"趣"的推崇,而且蕴含着他作为当代戏曲导演的审美追求。余笑予戏曲导演艺术之"趣"主要体现在:在美与丑、愚蠢与聪慧、善与恶的对立中见机趣;在误会、曲解、矛盾丛生中引发趣味性;打磨细节,以情感人,渲染作品的生活情趣;通过地方语言文化的运用,加强作品的地域趣味;通过崭新的舞台语汇,发展传统艺术形式的当代趣味。余笑予对"趣"的重视体现出强烈的观众意识。
- 柯凡
- 关键词:余笑予导演艺术趣味性观众意识
- 张庚评传
- 2021年
- 2021年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也是张庚先生诞辰110周年、《戏曲研究》复刊41周年,为此,本辑特别设立“纪念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专题”,约请戏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围绕史论、文献、音乐、批评、文物研究等视角,观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的发展历程,相关学术成就尤其是“一史一论”、《中国戏曲志》等集体项目的成就以及张庚等学术先贤在戏曲学科建设方面的思考和贡献,总结历史经验,探究未来拓展空间。
- 安葵柯凡
- 关键词:戏曲研究学术成就学科建设
- 诗的意识流——读《走近诗的太阳》
- 2004年
- 《走近诗的太阳》是作者对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深切怀念,是对诗人高洁灵魂的无限景仰,也是对中俄两国人民美好友谊的赞颂。作者以初中时代对普希金的挚爱为切入点,为此次俄罗斯之行带给人的向往、满足与希冀作铺垫。
- 柯凡
- 关键词:散文艺术风格
- 昆曲现代戏创作实践评述被引量:2
- 2010年
- 昆曲现代戏应是一种既遵循昆曲文学体制、音乐体制、表演程式,又能表现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的现代生活的剧目类型。昆曲现代戏自出现以来,在创作实践中一直处于困境,它在数量上的创作高峰已然逝去,它的优秀剧目寥若晨星,这都表明人们对于运用昆曲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的探索尚不成熟。笔者认为,戏曲现代剧目的发展重任应该主要让昆曲之外的地方戏曲去承担;昆曲的剧目建设、昆曲的传承和发展,更多的应该依托于整理改编传统戏和新编历史戏,而非现代戏。
- 柯凡
- 关键词:昆曲现代戏
- 从小剧场戏曲看我国非遗剧种的生存发展
- 2015年
- 自2006年至2014年12月,文化部已经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批名录中,"传统戏剧"共计162项,反映出当今绝大多数戏曲剧种已经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姑且称之为"非遗剧种"。文章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的背景下,结合小剧场戏曲的创作实践,探讨小剧场戏曲的精神实质以及它在当代戏曲发展格局中的独特优势,从而进一步思考我国非遗剧种的生存发展。
- 柯凡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剧场戏曲
- 戏曲理想的践行者——记龚和德先生的戏曲学术研究
- 2016年
- 龚和德先生于1931年出生于江苏省启东县合丰镇.他自小爱好京剧,1950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时名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今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接受了话剧体系教育.他与戏曲有不解之缘,1954年从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毕业后,进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今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张庚先生的领导下从事戏曲研究工作,从此受到全新的戏曲思想的洗礼,在戏曲学术园地孜孜不倦地耕耘,求索至今.
- 柯凡
- 努力建设民族特色戏曲理论体系——中国戏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0年
- 2009年10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戏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长白山国际酒店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及中国香港。
- 柯凡
- 关键词:戏曲理论戏曲创作戏剧学民族戏曲当代戏曲表演体系
- 昆剧传习所的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
- 2007年
- 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这段岁月中,昆曲曾经辉煌,也曾经衰落。今天,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既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如何得到传承和发展的困惑。回顾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创办背景和"传"
- 柯凡
- 关键词:昆曲昆剧历史贡献非物质遗产教学特色
- 创作是一个不断自我博弈的过程——访青年编剧莫霞
- 2021年
- 青年编剧莫霞在大学时代即以作品越剧《洪昇》出道,此后回归校园,潜心笃志探寻艺术创作堂奥,2015年凭淮剧小戏《文母梳发》再次亮相、再次获奖,从此走上蓬勃的专业创作之路。五六年间,她为越剧、淮剧、潮剧、黄梅戏、京剧、上党梆子等剧种,以及评弹、话剧等艺术形式创作了十余部作品,其饱含理想诗意的文学底色与不拘一格的艺术张力引人关注。
- 莫霞柯凡
- 关键词:上党梆子淮剧潮剧评弹艺术张力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