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盛华

作品数:31 被引量:23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国-默沙东艾滋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艾滋病
  • 9篇病毒
  • 8篇肝炎
  • 5篇人工肝
  • 5篇重型
  • 5篇重型肝炎
  • 5篇疗效
  • 5篇免疫缺陷
  • 4篇乙型
  • 4篇艾滋病患者
  • 4篇HIV
  • 4篇病患
  • 3篇人类免疫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缺陷病
  • 3篇缺陷综合征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机构

  • 29篇成都市传染病...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成都工业学院
  • 2篇北卡罗来纳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成都市结核病...
  • 1篇四川省中医药...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宜宾市第二人...
  • 1篇四川省交通厅...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31篇何盛华
  • 13篇蔡琳
  • 10篇周锐峰
  • 4篇王印
  • 4篇曾义岚
  • 4篇周锐锋
  • 4篇温贤敏
  • 3篇王丽
  • 3篇陈丽
  • 3篇蔡林
  • 3篇岳冀
  • 3篇刘亚玲
  • 3篇朱迎春
  • 3篇周新菊
  • 3篇陈红
  • 2篇蓝英
  • 2篇曹玲
  • 2篇吴俭
  • 2篇何沅鸿
  • 2篇刘大凤

传媒

  • 5篇四川医学
  • 3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四川省卫生管...
  • 2篇寄生虫病与感...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国际中医药防...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7例(100%),咳嗽12例(70.6%),贫血13例(76.5%),消瘦11例(64.7%),皮疹10例(58.8%);16例(94.1%)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所有病例血液中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在沙保罗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使用氟康唑、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8例治愈,2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以两性霉素B疗效最好,氟康唑疗效差。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HIV阳性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贫血、消瘦、皮疹,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确诊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依赖病原学检查;治疗上建议首选两性霉素B。
蔡琳周锐峰朱迎春王宗正王印何沅鸿何盛华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联合苦参素胶囊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0.6克静脉滴注1个月后采用苦参素胶囊200毫克,1日3次,共用5个月,总疗程6个月,采取序贯治疗。另选择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一般保肝退黄治疗6个月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和恢复肝能方面效果均明显(P>0.05),苦参素组HbeAg和HBVDNA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阴转率分别是38.2%、35.3%、54.4%、50%,高于对照组12.5%、7.5%、17.5%、12.5%(P<0.01),治疗组6个月时HbeAg和HBVDNA阴转率均较3个月时高(P<0.05),治疗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41.1%,除个别病人治疗初期有胃胀,胃部不适症状外,未见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疗效,疗程长(6个月)其疗效会更满意,且易于接受。
周锐峰何盛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与防护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HIV职业暴露的防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传染病医院28例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情况、预防措施及监测结果。结果 28例HIV职业暴露者中护士最多(19例,占67.86%),暴露发生地点病房最多(21例,占75%),暴露途径针刺伤及接触暴露各占50%,暴露级别2级暴露最多(14例,占50%),暴露源类型重度最多(18例,占64.29%),污染物来源血液最多(26例,占92.86%)。28例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局部紧急处理,其中22例预防性用药,医学监测1年,所有暴露者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28例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者均未感染HIV,暴露人员中病房护士最多,一旦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局部紧急处理,危险性评估,联合预防性用药,是防止HIV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HIV的关键措施。
蔡琳周锐峰朱迎春王宗正王印何沅鸿何盛华
关键词:医务人员暴露后预防
猪链球菌2型脑膜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探讨
2007年
目的探讨治疗猪链球菌脑膜炎有效抗菌药物及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收集21例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细菌培养、毒力基因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疗效观察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从5例患者的脑脊液中培养出细菌经鉴定均含猪链球菌2型的毒力基因: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基因,溶血素基因、荚膜多糖基因;②培养阳性的标本均来自于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③药敏结果显示猪链球菌2型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但对四环素,链霉素耐药;④21例患者均接受头孢曲松、青霉素联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平均治疗时间为17d。结论①此次脑膜炎疫情的病原体是猪链球菌2型;②病原体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但已有耐药现象;③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可作为首选抗菌药物;④采用头孢菌素和青霉素联合方案疗效显著,无复发患者;⑤抗菌药物早期应用可以控制疫情的蔓延。
何盛华杨璧惠蔡琳白云周锐峰
关键词:抗菌药物猪链球菌2型脑膜炎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MARS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6例,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外周血象、电解质和血氨的变化。结果单次MARS治疗6小时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谷丙/谷草转氨酶(ALT/AST)、尿素氮(BuN)、肌酐(Cr)、血氨(NH3)(P<0.05),亦能降低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F)(P<0.05);白蛋白(ALB)、凝血指标、电解质、白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36例患者临床治愈和好转20例,院内存活率55.6%(20/36),死亡44.4%(16/36)。结论MARS人工肝是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蔡琳何盛华蓝英陈丽周新菊张辉
关键词: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乙型重型肝炎
对32例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32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细菌培养、毒力基因鉴定结果等并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血液及脑脊液的分离培养的细菌中,均含猪链球菌2型毒力基因;全部患者在发病前均以宰杀、加工等方式直接接触病、死猪史,25例(78.12%)患者皮肤有明显伤口。临床分型以脑膜炎型患者居多(65.6%,21例),其次为普通型(12.5%,4例)、混合型(15.6%,5例)、休克型(6.2%,2例);普通型、脑膜炎型预后良好;混合型预后较差,其总死亡率为6.25%(2/32)。结论患者通过直接接触病、死猪而受染猪链球菌2型,无第2代病例发生;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何盛华周锐峰蔡琳杨璧惠白云陈晓松
关键词:链球菌猪链球菌2型
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对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以278例在某院住院的艾滋病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通过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PCR-荧光法)检测巨细胞病毒DNA。同时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血浆病毒载量的水平。结果在278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者60例,感染率为21.58%,其中75%的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主要存在于CD4+T淋巴细胞低于50/μl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低于HIV单一感染者,而病毒载量则呈相反趋势,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在监测CD4+T淋巴细胞的同时,应加强监测巨细胞病毒的混合感染,并可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服药,降低混合感染造成的死亡。
李晓灵曹玲余昌秀刘大凤何盛华周锐锋蔡琳
关键词:艾滋病巨细胞病毒DNA
成都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328例流行及临床特点分析
1997年
成都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328例流行及临床特点分析成都市传染病医院(610061)庞无恨颜泰尉陈仕晓何盛华我院自1993年2月以来对成都地区住我院的肝炎患者血清进行抗—HEV检测;经过3年的观察,收集了328例抗-HEV阳性病例,现将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
庞无恨颜泰尉陈仕晓何盛华
关键词:戊型肝炎流行病学
中国三省386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2
2016年
目的 分析中国3个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及时性,以及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于2014年4—9月,选取云南、四川、湖南省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定点机构中,坚持抗病毒治疗时间超过1年、既往没有接受过抗病毒治疗且年龄在18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共386例。采用问卷调查其基本情况和抗病毒治疗情况,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计算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维度得分。采用χ2检验对调查对象服药依从性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c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386例调查对象中,服药依从性好的为365例(94.6%),依从性差者为21例(5.4%);服药及时的调查对象为357例(92.5%),超过规定时间2 h以上服药者为29例(7.5%);社会支持总得分为(27.2±7.3)分,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5.6±2.7)分,主观支持得分(16.1±4.8)分,支持利用度得分为(5.5±1.9)分。多因素分析显示,正确认知、自认服药不复杂、每天服药1次或支持利用维度得分较高者服药依从性较好,其OR (95%CI)值分别为3.24(1.17~9.00)、9.34 (3.27~26.68)、4.00(1.35~11.84)和1.49 (1.06~2.01);已婚/同居者或农民服药依从性较差,其OR (95%CI)值分别为0.24 (0.08~0.67)、0.23(0.08~0.69)。结论 3个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及时性较高,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低于常模;正确认知、自认服药不复杂、每天服药1次或支持利用维度得分较高者服药依从性较好。
赵文宇俞海亮叶少东吴亚松王敏劳云飞何盛华杨吟凌雪梅刘中夫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5年
何盛华张济万陈强秦正碧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苦参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