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琳

作品数:17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艾滋病
  • 5篇病毒
  • 4篇人工肝
  • 4篇重型
  • 4篇重型肝炎
  • 4篇肝炎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2篇血浆
  • 2篇血浆置换
  • 2篇乙型
  • 2篇乙型重型肝炎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缺陷病
  • 2篇人工肝血浆
  • 2篇猪链球菌
  • 2篇猪链球菌2型
  • 2篇链球菌

机构

  • 17篇成都市传染病...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交通厅...

作者

  • 17篇蔡琳
  • 13篇何盛华
  • 8篇周锐峰
  • 3篇王印
  • 3篇周锐锋
  • 3篇李晓灵
  • 3篇朱迎春
  • 2篇蓝英
  • 2篇曹玲
  • 2篇何沅鸿
  • 2篇王丽
  • 2篇陈丽
  • 2篇余昌秀
  • 2篇王宗正
  • 2篇白云
  • 2篇刘亚玲
  • 2篇杨璧惠
  • 2篇周新菊
  • 1篇曾智
  • 1篇李文俊

传媒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四川医学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国际中医药防...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7例(100%),咳嗽12例(70.6%),贫血13例(76.5%),消瘦11例(64.7%),皮疹10例(58.8%);16例(94.1%)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所有病例血液中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在沙保罗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使用氟康唑、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8例治愈,2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以两性霉素B疗效最好,氟康唑疗效差。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HIV阳性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贫血、消瘦、皮疹,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确诊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依赖病原学检查;治疗上建议首选两性霉素B。
蔡琳周锐峰朱迎春王宗正王印何沅鸿何盛华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与防护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HIV职业暴露的防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传染病医院28例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情况、预防措施及监测结果。结果 28例HIV职业暴露者中护士最多(19例,占67.86%),暴露发生地点病房最多(21例,占75%),暴露途径针刺伤及接触暴露各占50%,暴露级别2级暴露最多(14例,占50%),暴露源类型重度最多(18例,占64.29%),污染物来源血液最多(26例,占92.86%)。28例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局部紧急处理,其中22例预防性用药,医学监测1年,所有暴露者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28例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者均未感染HIV,暴露人员中病房护士最多,一旦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局部紧急处理,危险性评估,联合预防性用药,是防止HIV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HIV的关键措施。
蔡琳周锐峰朱迎春王宗正王印何沅鸿何盛华
关键词:医务人员暴露后预防
猪链球菌2型脑膜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探讨
2007年
目的探讨治疗猪链球菌脑膜炎有效抗菌药物及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收集21例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细菌培养、毒力基因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疗效观察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从5例患者的脑脊液中培养出细菌经鉴定均含猪链球菌2型的毒力基因: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基因,溶血素基因、荚膜多糖基因;②培养阳性的标本均来自于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③药敏结果显示猪链球菌2型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但对四环素,链霉素耐药;④21例患者均接受头孢曲松、青霉素联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平均治疗时间为17d。结论①此次脑膜炎疫情的病原体是猪链球菌2型;②病原体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但已有耐药现象;③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可作为首选抗菌药物;④采用头孢菌素和青霉素联合方案疗效显著,无复发患者;⑤抗菌药物早期应用可以控制疫情的蔓延。
何盛华杨璧惠蔡琳白云周锐峰
关键词:抗菌药物猪链球菌2型脑膜炎
HIV/AIDS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与其CD_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肿大浅表淋巴结的病理改变与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对81例HIV/AIDS患者肿大的浅表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CD+4T淋巴细胞<100cells/ul有58例,100~200cells/ul有17例,>200cells/ul有6例。主要病理改变结核病48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4例。合并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结核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合并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的HIV/AIDS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蔡琳朱迎春何盛华周锐峰王燕岳冀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淋巴结
结核与艾滋病感染相互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与T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6月~2008年9月住院的6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与同期住院的艾滋病患者146例及结核病患者118例之间的T淋巴细胞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组、艾滋病组与结核病组比较,CD4+细胞计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组与艾滋病组比较,CD4+细胞计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CD4+细胞计数﹤350/mm3时,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发生率为88.71%,当CD4+细胞计数﹥350/mm3时,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发生率为1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与结核病比较差异显著,但与艾滋病比较则无明显差别。同时,不同水平的CD4+细胞计数,合并结核病感染的几率不同,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T淋巴细胞尤其是CD4+细胞计数可作为艾滋病患者开展机会性感染预防的重要参考指标。
李文俊李晓灵蔡琳辛隽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免疫功能
75例狂犬病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狂犬病的防治措施,以期降低发病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75例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狂犬病发病近年呈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2007年疫情迅速上升,患者以农民为主,占74.67%。93.3%患者有被犬咬伤史,其中流浪犬占54.7%。高达78.6%患者未正规处理伤口,93.3%病例暴露后未接种狂犬疫苗,仅有1.33%病例接种了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死亡率100%,全部病例均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表现为心肌酶学升高(肌酸激酶升高85.3%、羟氨酸脱氢酶升高81.3%、乳酸脱氢酶升高84%),肝脏酶学升高(68%),心电图异常(73.9%)。结论:暴露后未采取规范预防措施是造成近年成都市狂犬病发病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加强犬只管理,狂犬病预防知识的宣教和暴露后规范预防措施是防治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刘亚玲蔡琳陈红张正兰龚玉萍
关键词:狂犬病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MARS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6例,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外周血象、电解质和血氨的变化。结果单次MARS治疗6小时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谷丙/谷草转氨酶(ALT/AST)、尿素氮(BuN)、肌酐(Cr)、血氨(NH3)(P<0.05),亦能降低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F)(P<0.05);白蛋白(ALB)、凝血指标、电解质、白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36例患者临床治愈和好转20例,院内存活率55.6%(20/36),死亡44.4%(16/36)。结论MARS人工肝是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蔡琳何盛华蓝英陈丽周新菊张辉
关键词: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乙型重型肝炎
对32例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32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细菌培养、毒力基因鉴定结果等并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血液及脑脊液的分离培养的细菌中,均含猪链球菌2型毒力基因;全部患者在发病前均以宰杀、加工等方式直接接触病、死猪史,25例(78.12%)患者皮肤有明显伤口。临床分型以脑膜炎型患者居多(65.6%,21例),其次为普通型(12.5%,4例)、混合型(15.6%,5例)、休克型(6.2%,2例);普通型、脑膜炎型预后良好;混合型预后较差,其总死亡率为6.25%(2/32)。结论患者通过直接接触病、死猪而受染猪链球菌2型,无第2代病例发生;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何盛华周锐峰蔡琳杨璧惠白云陈晓松
关键词:链球菌猪链球菌2型
甲型H1N1流感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人抗流感病毒T细胞应答特征。[方法]分别在入院d1、d2和d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流感病人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数量,并计算CD4/CD8比值。同时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结果]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1410±438)个细胞/μl、(880±275)个细胞/μl、(490±252)个细胞/μl和(1.72±0.60)。入院d1,流感病人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为(1099±519)个细胞/μl、(583±280)个细胞/μl、(415±222)个细胞/μl和(1.64±0.70),CD3+T细胞和CD4+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2分别为(1628±735)个细胞/μl、(886±374)个细胞/μl、(624±357)个细胞/μl和(1.65±0.7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显著高于入院d1;d4分别为(1690±613)个细胞/μl、(914±255)个细胞/μl、(646±252)个细胞/μl和(1.57±0.64),CD3+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年龄段的流感病人及男女间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病毒感染初期T细胞亚群的数量短暂下降,紧接着快速增殖反应。甲型H1N1流感病毒新亚型毒株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T细胞应答,CD8+T细胞应答更为强烈。T细胞应答强度在男女间、不同年龄段间无差异。
李青锋毕雷尚鹏程陈莲陈敏蔡琳
关键词:流感病毒H1N1亚型流感流式细胞术T细胞亚群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被引量:2
2004年
何盛华周锐峰王丽蔡琳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重型肝炎并发症病毒性肝炎肝衰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