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莹
-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TBL教学模式在血液科留学生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了解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联合以传统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ecture-Based Leaning,LBL)在血液科生产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TBL组,33人)和对照组(LBL组,33人)。总论部分均采用LBL法进行教学,其他分别用相应教学方法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成绩比较,综合题测试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留学生在综合概括表达能力、主动学习扩展知识等方面较对照组留学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BL教学法在留学生血液科生产实习中应用效果良好,但具体实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 潘佳琪张延清王巍常玉莹高新宇金英兰
- 关键词:留学生血液学LBL教学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糖、血脂及甲状腺激素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糖、血脂、甲状腺激素(TH)的关系。方法甲亢组50例,来源于2008、2009年就诊于哈医大二院内分泌科患者.均为新确诊尚未服药病例;以同时间到医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排除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ELISA法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葡萄糖氧化酶一过氧化物酶(GOD—PAP)法测定空腹血糖;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H);磷酸甘油氧化酶(GPO)法测定甘油三酯(TG);均相酶比色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比较抵抗素与血糖、血脂、TH的关系。结果甲亢组血糖[(5.2±0.7)mmoL/L]、抵抗素[(132.1±41.3)μg/L]、FTIj[(19.8±8.7)pmol/L]、n[(54.1±29.6)pmol/L]、胰岛素[(7.9±2.8)mU/L]、胰岛素抵抗指数[(2.3±1.0)]明显高于对照组[(4.7±0.5)mmol/L,(65.1±5.9)μg/L、(4.1±0.6)pmol/L、(14.3±2.2)pmol/L、(6.4±2.7)mU/L、(1.5±1.2);t值分别为4.64、10.17、11.42、8.49、4.48、9.42,P〈0.01或〈0.05]。甲亢组T—CH[(3.7±0.8)mol/L]、LDL—C[(1.8±0.6)mol/L]、TSH[(0.01±0.01)mU/L]明显低于对照组[(4.6±0.7)mol/L、(2.3±0.7)mol/L、(1.80±0.90)mU/L;£值分别为5.30、3.33、14.48,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甲亢组抵抗素与FT3、FT4、HOMA—IR呈正相关(r=0.719、0.790、0.396,P〈0.0
- 常玉莹孙玉倩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抵抗素胰岛素抵抗
-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对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初诊MM患者150例,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观察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分析其严重程度与疗效、生存、年龄、基础疾病及个人史的相关性。结果:硼替佐米治疗MM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达60.0%,3级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组总有效率、2年无进展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1~2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便秘、糖尿病、骨折/脊髓压迫卧床及酗酒病史与硼替佐米治疗MM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发生风险呈正相关(P<0.05)。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多数患者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明显减轻,可继续硼替佐米治疗。结论:硼替佐米治疗MM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高,其严重程度与临床疗效、高龄、便秘、糖尿病、骨折/脊髓压迫卧床及酗酒病史密切相关,需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期更好地治疗疾病及逆转自主神经病变。
- 赵薇薇董秀帅刘瑶高新宇李晓云常玉莹王京华戴海滨刘娟陈丽艳王连杰王巍
-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
- 维奈克拉血药浓度监测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价值及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评价维奈克拉血药浓度对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并分析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我院接受维奈克拉联合治疗的4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维奈克拉血药浓度检测采用HPLC-MS/MS法。结果:随访2.5~17.5个月,中位随访6.1个月。总缓解率为70.0%(28/40),其中16例(40.0%)获得完全缓解,8例(20.0%)获得骨髓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4例(10.0%)获得部分缓解。发生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下降的患者分别为23例(57.5%)和22例(55.0%),1例患者因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和感染而停药,无临床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40例患者的中位维奈克拉血药浓度为1.6(0.2~7.8)μg/mL,血药浓度<1.0μg/mL、1.0~3.2μg/mL、>3.2μg/mL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4%(4/11)、89.5%(17/19)、70.0%(7/10),≥Ⅲ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6.4%(4/11)、47.4%(9/19)、100.0%(10/10),≥Ⅲ级血小板计数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45.5%(5/11)、42.1%(8/19)、90.0%(9/10)。维奈克拉血药浓度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2=0.485)及血小板计数(R2=0.457)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均P<0.05)。40例患者中15例(37.5%)死亡,中位总生存期为10.1(0.3~17.5)个月。结论: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较维奈克拉单药治疗缓解率高,总生存时间长,且严重不良反应少。监测维奈克拉血药浓度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李可芯赵薇薇刘瑶高新宇周芳卉陈青鹏常玉莹王巍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阿扎胞苷疗效血药浓度
- G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 目的:通过检测哈医大二院门诊GD患者和体检健康人群血清抵抗素水平变化,探讨GD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变化,从而了解甲状腺激素对抵抗素的影响。同时探讨抵抗素与相关参数(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以及与血糖、血...
- 常玉莹
-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清抵抗素甲状腺激素
- E1.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中国哈尔滨240例血管外科患者的临床研究
- 王京华关悦刘娟常玉莹高新宇金英兰张延清李晓云戴海滨董秀帅辛延徐萍薛艳明王龙艳谢蕊王春颖陈曦
- 文献传递
- 皮下注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接受诱导化疗的222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中性粒细胞(ANC)≤1.5×10^(9)/L时应用GM-CSF(3~5μg·kg^(-1)·d^(-1),GM-CSF组)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5μg·kg^(-1)·d^(-1),G-CSF组),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时停用。比较两组患者IFD(包括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及突破性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IFD发生率为8.1%(18/222)。GM-CSF组和G-CSF组IFD发生率分别为3.5%(3/85)和10.9%(15/1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49)。GM-CSF组接受真菌感染预防的9例及G-CSF组接受真菌感染预防的15例患者中,发生突破性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别为0、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MM患者应用GM-CSF可减少IFD和突破性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
- 田垚垚董秀帅任雨悦李晓云戴海滨王京华赵薇薇常玉莹陈曦王巍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侵袭性真菌病侵袭性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