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瑶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急性
  • 2篇骨髓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血清生化
  • 1篇血清生化指标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血药浓度监测
  • 1篇药浓度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再生障碍性贫...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篇障碍性
  • 1篇障碍性贫血
  • 1篇乳酸脱氢酶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5篇刘瑶
  • 3篇王京华
  • 2篇刘娟
  • 2篇王巍
  • 2篇陈丽艳
  • 2篇董秀帅
  • 2篇常玉莹
  • 2篇薛艳明
  • 2篇高新宇
  • 1篇张晓敏
  • 1篇陈曦
  • 1篇戴海滨
  • 1篇李晓云
  • 1篇姜永芳
  • 1篇王连杰

传媒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在临床广泛应用治疗肾性或非肾性贫血。它可以使长期透析的肾病患者脱离了长期以来对血制品输注的依赖,同时避免了输血带来的风险,使肾病患者的贫血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好转,改善生命质量。
刘瑶王京华
关键词:贫血红细胞生成素
乳酸脱氢酶与急性白血病危险分层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低高危分级及治疗各阶段乳酸脱氧酶(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8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成低、高危组,检测血清LDH水平的变化.并对87例患者依据治疗阶段分为初治组、缓解组、未缓解组、...
陈丽艳李兆海张晓敏姜永芳薛艳明董秀帅刘瑶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乳酸脱氢酶血清生化指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并判断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一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同时诊断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过,对其预后进行评价。结果:该患者诊断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后,经化疗对症治疗病情无显著改善,且患者ALK阳性,考虑预后较差,建议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例在国内外十分罕见,治疗方法目前尚需进一步研究。
刘瑶陈曦刘娟薛艳明王京华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非霍奇金淋巴瘤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对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初诊MM患者150例,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观察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分析其严重程度与疗效、生存、年龄、基础疾病及个人史的相关性。结果:硼替佐米治疗MM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达60.0%,3级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组总有效率、2年无进展生存率、2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1~2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便秘、糖尿病、骨折/脊髓压迫卧床及酗酒病史与硼替佐米治疗MM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发生风险呈正相关(P<0.05)。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多数患者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明显减轻,可继续硼替佐米治疗。结论:硼替佐米治疗MM致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高,其严重程度与临床疗效、高龄、便秘、糖尿病、骨折/脊髓压迫卧床及酗酒病史密切相关,需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期更好地治疗疾病及逆转自主神经病变。
赵薇薇董秀帅刘瑶高新宇李晓云常玉莹王京华戴海滨刘娟陈丽艳王连杰王巍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
维奈克拉血药浓度监测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价值及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评价维奈克拉血药浓度对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并分析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我院接受维奈克拉联合治疗的4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维奈克拉血药浓度检测采用HPLC-MS/MS法。结果:随访2.5~17.5个月,中位随访6.1个月。总缓解率为70.0%(28/40),其中16例(40.0%)获得完全缓解,8例(20.0%)获得骨髓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4例(10.0%)获得部分缓解。发生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下降的患者分别为23例(57.5%)和22例(55.0%),1例患者因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和感染而停药,无临床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40例患者的中位维奈克拉血药浓度为1.6(0.2~7.8)μg/mL,血药浓度<1.0μg/mL、1.0~3.2μg/mL、>3.2μg/mL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4%(4/11)、89.5%(17/19)、70.0%(7/10),≥Ⅲ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6.4%(4/11)、47.4%(9/19)、100.0%(10/10),≥Ⅲ级血小板计数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45.5%(5/11)、42.1%(8/19)、90.0%(9/10)。维奈克拉血药浓度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2=0.485)及血小板计数(R2=0.457)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均P<0.05)。40例患者中15例(37.5%)死亡,中位总生存期为10.1(0.3~17.5)个月。结论: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较维奈克拉单药治疗缓解率高,总生存时间长,且严重不良反应少。监测维奈克拉血药浓度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李可芯赵薇薇刘瑶高新宇周芳卉陈青鹏常玉莹王巍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阿扎胞苷疗效血药浓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