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晔

作品数:2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急性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髓系
  • 5篇髓系白血病
  • 5篇贫血
  • 5篇急性髓系
  • 5篇急性髓系白血...
  • 4篇骨髓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细胞
  • 3篇临床治疗体会
  • 3篇骨髓瘤
  • 2篇血液
  • 2篇范可尼贫血
  • 2篇FANCF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机构

  • 9篇大庆油田总医...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大庆市人民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娄晔
  • 9篇詹立辉
  • 6篇樊华
  • 3篇邓娜
  • 3篇丁新民
  • 3篇孙洪波
  • 2篇于艺冰
  • 1篇刘净
  • 1篇孙永锋
  • 1篇吴晓棠
  • 1篇李云
  • 1篇江敏
  • 1篇姜长林
  • 1篇王丹
  • 1篇王亚婷
  • 1篇王海安
  • 1篇李红
  • 1篇董晓丰
  • 1篇李峰敏
  • 1篇李巍巍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全国抗菌药物...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4例分析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EBV)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多以上呼吸道感染表现起病,感染率高,确诊率相对比较低,短时间容易漏诊或误诊。为了使非专科医生对本病了解,减少误诊或漏诊几率,减少病毒传...
王海安王连伟娄晔李静艳江敏王丹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文献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FANCF蛋白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FANCF蛋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方法以84例AML患者骨髓提取的单个核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ANCF蛋白表达。结果FANCF蛋白表达率在初诊AML组为5.0%,完全缓解AML组为68.5%,对照组为75.0%;初诊AML组较对照组中FANCF蛋白表达率明显减低(P<0.05);完全缓解AML组与对照组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NCF蛋白在初诊AML中表达率减低,缓解AML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FANCF蛋白可能与AML发病、预后有相关性。
娄晔于艺冰詹立辉孟锐邓娜樊华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FANCF蛋白表达的研究
前言 FA基因是在Fanconi氏/(Fanconi anemia FA/)贫血中发现的,目前已经证实有11种亚型/(分别为A、B、C、D1、D2、E、F、G、I、J和L/)。关于FA作用机制提出FA复合物的两...
娄晔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FANCF
文献传递
电穿孔转染法提高基因表达效率的电场强度优化探索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采用监测荧光报告基因表达的策略,探索应用电穿孔法进行稳定转染的适合悬浮淋巴细胞的电场强度。基因转染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功能,信号转导和药物筛选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基本操作之一。外源性DNA导入哺乳动物或人细胞有两种类型: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天生趋于悬浮的细胞非常难转染,多种方法都效率低下。而电穿孔法理论上可用于各种细胞,尤其对于悬浮细胞十分有效。本文就悬浮生长的T淋巴细胞的电穿孔法转染条件之一(电场强度)进行优化探讨。方法用荧光报告基因质粒转入急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系,根据报告荧光活性单位值和蛋白浓度判断不同电场强度(250,270,290V/cm)对悬浮细胞的最佳电穿孔转染条件。结果随电压升高,原始荧光报告基因表达加强,270和290V无明显差异,存活细胞数量依次降低。相对荧光单位,表明相同细胞数量存活时,转染效率按照250,270,290V顺序依次升高。中等强度的270V电压,既保证了足够多的转染体存活,又可得到满意的高表达基因荧光信号。结论根据荧光蛋白表达和蛋白吸光度判断,950μF电容和0.4cm的放电杯中转染淋巴细胞,电场强度270 V/cm的效率最佳。
寇筱囡王亚婷郭芳娄晔郭其林刘胜全汪晶冰吴晓棠唐晓红
关键词:电场强度电穿孔稳定转染
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李巍巍丁新民孙洪波李云李红刘静王晶娄晔
关键词:伊曲康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恶性血液病
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30例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药物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0例的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7例,总有效率93%。结论急性白血病首选化学治疗,化疗分为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缓解后治疗包括巩固强化和维持治疗。选择作用于细胞增殖不同阶段的药物,制定联合化疗方案,可提高疗效及延长抗药性的发生。
娄晔詹立辉丁新民孙洪波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
多发性骨髓瘤7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回顾性分析76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首发症状以骨痛、贫血较多;肾功能不全患者中50岁以上患者占多数;骨质疏松60例,溶骨性破坏50例;采用M2、MP、VAD方案化疗疗效无统计学差异;42例死亡患者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提示MM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中老年患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蛋白尿、贫血、骨骼疼痛等临床表现应警惕MM的可能。
娄晔詹立辉李丽姜长林李雪松樊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疏松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60例临床治疗体会
2013年
目的探讨溶血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溶血性贫血患者60例,对急、慢性溶血者,贫血严重时,输血可迅速改善贫血,祛除病因和诱因,对症治疗。结果经治疗溶血得以控制,血象恢复时间7~20 d,平均13 d。全部病例病情明显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坚持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和判断疗效。
娄晔詹立辉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输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FA/BRCA途径与急性髓系白血病
2016年
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aemia,FA)因其高风险进展为急性白血病及实体肿瘤,近年来得到了重视。通过研究其发病机制及与恶性肿瘤的共同途径,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研究证明,FA/BRCA途径异常作为FA的主要特点,亦在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肿瘤发病甚至耐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
于艺冰娄晔邓娜李峰敏樊华
关键词:范可尼贫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范可尼贫血蛋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被引量:1
2009年
范可尼贫血(F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进行性骨髓衰竭、先天性骨骼畸形和易患癌症等。FA患者细胞染色体自发不稳定,并对DNA交联剂如丝裂霉素C(MMC)高度敏感。因FA常发展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被认为是白血病前状态。目前已发现11种FA基因,通过共同的机制在维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作用。FANCF蛋白作为一种灵活的衔接蛋白在FA蛋白复合物正确组装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形成使FANCD2蛋白单一泛素化,泛素化FANCD:蛋白导向染色质与乳腺癌抑制蛋白(BRCA1)相互作用,修复DNA损伤。FA基因缺陷将导致基因组不稳、染色体断裂的发生率增高,经过遗传损伤的积累最终导致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生。
娄晔詹立辉樊华
关键词:蛋白白血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