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学离焦对幼龄豚鼠屈光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 詹立辉徐艳春田晓丹范春雷
-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40干眼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溴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眼表疾病指数评分、泪膜渗透压、角膜染色评分与结膜染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与SⅠt均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眼部不适2例,角膜异常2例,头痛1例;对照组发生眼部不适2例,角膜异常1例,结膜炎1例,眼充血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崔国栋苏金良李蕾詹立辉于凤辉刘春艳
- 关键词:干眼症溴芬酸钠玻璃酸钠泪液
- 眼动参数变化与青年近视眼关系的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相对调节力(正,负)、水平隐斜(远,近)及调节灵活度等眼动参数与青年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大学入校新生266例,平均年龄18.8±0.8岁。根据受检者屈光状态分为五组:正视组29例,低度近视组118例,中度近视组82例,高度近视组37例,屈光参差组26例(其中屈光参差组不纳入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在综合验光仪上测正、负相对调节力,VonGraefe法测量远、近距水平隐斜度,利用±2.00D蝴蝶镜测调节灵活度,不同组眼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相对调节力正视眼组均值4.87±1.47D,低、中、高度近视组正性对调节力均值分别为2.36±1.21,2.92±1.40,2.86±1.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相对调节力正视眼组与近视眼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节灵活度在正视眼组与近视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远、近水平隐斜正视组与近视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低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相对调节明显下降引起调节储备不足形成远视性离焦可能是青年近视发病病因之一,而负相对调节力、调节灵活度及远、近水平隐斜等眼动参数与青年近视发生无关。
- 田晓丹范春雷詹立辉徐艳春徐丽
- 关键词:隐斜
-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FANCF蛋白表达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FANCF蛋白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方法以84例AML患者骨髓提取的单个核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ANCF蛋白表达。结果FANCF蛋白表达率在初诊AML组为5.0%,完全缓解AML组为68.5%,对照组为75.0%;初诊AML组较对照组中FANCF蛋白表达率明显减低(P<0.05);完全缓解AML组与对照组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NCF蛋白在初诊AML中表达率减低,缓解AML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FANCF蛋白可能与AML发病、预后有相关性。
- 娄晔于艺冰詹立辉孟锐邓娜樊华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 眼正负相对调节力比值变化与近视眼发病关系的研究
- 范春雷徐艳春詹立辉田晓丹
-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治疗体会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对临床6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临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4例,死亡2例(其中急性肾衰竭死亡1例,继发性休克死亡1例)。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早休息。积极注意防治休克和肾功能衰竭及出血。对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 娄晔詹立辉丁新民孙洪波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多尿期
- 不同剂量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标准和改良FALG方案治疗急性难治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血液科内科2005-06~2007-11间,收治的27例难治性AML患者。分为两组:标准剂量组15例,具体方案为氟达拉滨(Flu)50 mg/(m2·d)^-1,30 min内静滴,连用5 d;Ara-C 1 000 mg/(m2·d)^-1,连用5 d,化疗第1~5 d,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d。改良组12例Ara-c 500mg/(m2·d)^-1,连用5 d,其余药物和标准剂量组相同。结果标准组的1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较改良组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FLAG方案与改良FLAG方案治疗难治性AML相比较,完全CR率高,但感染等并发症未见明显升高。
- 娄晔詹立辉李娜嘉李雪松樊华
- 关键词:氟达拉滨阿糖胞苷急性髓系白血病
-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大庆龙南医院2021年4月—2022年8月收治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阿扎胞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奈克拉治疗。治疗2个月后,两组均进行指标评估,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微小残留病灶(MRD)所检出的结果、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血制品输注情况(治疗期间)、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RD表达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粒细胞缺乏时间、血小板计数<20×109/L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细胞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能够降低MRD表达率,缩短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减少血制品的输注,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较好。
- 娄晔姚宇宁詹立辉姜浩李长福
- 关键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阿扎胞苷安全性
- 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30例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药物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0例的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7例,总有效率93%。结论急性白血病首选化学治疗,化疗分为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缓解后治疗包括巩固强化和维持治疗。选择作用于细胞增殖不同阶段的药物,制定联合化疗方案,可提高疗效及延长抗药性的发生。
- 娄晔詹立辉丁新民孙洪波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β_(2)微球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分析B细胞淋巴瘤预后效果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检测分析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效果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大庆龙南医院及大庆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化疗6个周期后的不同的预后效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33)和预后不良组(n=47),比较两组不同化疗周期后的VEGF、β_(2)-MG、Alb水平,并分析三者与化疗效果的相关性及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化疗1、2个周期后,预后不良组的血清VEGF、β_(2)-MG水平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均较高,血清Alb水平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化疗时间推进,血清VEGF、β_(2)-MG水平逐渐降低,血清Alb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清VEGF、β_(2)-MG与化疗效果均呈正相关,血清Alb水平与化疗效果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2个周期后,三者联合预测B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03、0.936,约登指数为0.730、0.833,最佳预测敏感度为87.88%、93.94%,特异度为85.11%、89.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VEGF、β_(2)-MG、Alb水平与B细胞淋巴瘤预后关系密切,可为临床预测预后效果提供有效参考。
- 娄晔姚宇宁詹立辉姜浩李长福
- 关键词:淋巴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白蛋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