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N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患儿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NICU收治并进行机械通气(MV)的80例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并发 NVAP,将其分为NVAP组(n=20)和非 NVAP组(n=60)。两组患儿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分析 NICU患儿的 NVAP发生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特点、耐药情况及预后,NVAP 的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80例患儿 NVAP发生率为41.7‰。胎龄、MV治疗时间为 NV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66,95%CI(0.149~0.844),P=0.026;OR=1.051,95%CI(1.008~1.090),P=0.020],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血浆为 NVAP的保护因素[OR=0.048,95%CI(0.004~0.653),P=0.023;OR=0.071,95%CI(0.008~0.628),P=0.017]。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8/26,69.2%),其中前3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0.8%,8/26)、肺炎克雷伯杆菌(15.4%,4/26)、大肠埃希菌(11.5%,3/26), NVAP组患儿存在多重感染,均为合并真菌感染(23.1%,6/26)。NVAP 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高于非 NVAP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2,P=0.006;t=3.656,P=0.000),但两组患儿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P=0.197)。结论 NICU收治患儿的 NVAP 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且耐药率较高。需提高临床医师对 NVAP 的防治意识,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防治 NVAP。
- 疏恒韦红李洁张传龙
- 关键词:病原
- 早期智力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期智力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HIE78例,分为治疗组(神经节苷脂钠+早期智力干预)41例,对照组(单用神经节苷脂钠)37例。于患儿6个月龄时应用Gesell量表评价2组患儿发育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大动作能、精细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5个能区的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智力干预对改善HIE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积极作用,能改善脑损伤患儿的感知认知水平。
- 马晓燕韦红耿松乔陆国云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节苷脂钠
- 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对其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为降低患儿后遗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5例中重度HIE患儿,根据患儿就诊时间分为Ⅰ组(出生后6h内)、Ⅱ组(6~24h)、Ⅲ组(>24h)。每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支持对症治疗。于患儿出院后3、6、12月龄来院复诊时评价其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结果:Ⅰ、Ⅱ、Ⅲ组患儿在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分别为90.52±9.18、82.38±9.47、80.63±9.21;Ⅰ、Ⅱ、Ⅲ组患儿在12月龄时的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99.27±10.28、87.29±9.18、85.34±11.37。3组患儿在治疗后的MDI、PDI在3个时间点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儿的MDI、PDI水平高于Ⅱ组、Ⅲ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患儿和Ⅲ组患儿比较,其MDI、PD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6h内可能是HIE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窗。
- 何贤明韦红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79例诊治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7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损害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两肺纹理增粗模糊39例,支气管肺炎21例,肺部实变影19例。肺外损害:发热伴消化系统症状30例(37.9%),其中B超检查示肝肿大1例;心血管系统表现(心悸、胸闷、心肌酶增高)26例;血液系统损害13例,其中白细胞减少10例,轻度贫血2例,血小板减少1例;胸腔积液3例;伴皮肤损害3例;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者2例;伴有泌尿系统损害者2例。均给予阿奇霉素5~10 mg·kg-1.d-1,静脉滴注,对阿奇霉素耐药者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头孢类等抗生素。经过2~4周的治疗,79例患儿全部治愈,肺外并发症均消失,异常化验指标恢复正常。结论支原体感染可致支原体肺炎,同时可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害,临床应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并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范治疗。
- 胡旭韦红
-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儿童
- 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0-11—2013-11收治的7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化脑观察组,选取7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病脑观察组,选取7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儿的血清与脑脊液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化脑观察组血清与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病脑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脑观察组血清与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化脑观察组与病脑观察组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较高的敏感性,对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可以帮助判断病情的进展与恢复情况,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 朱长龙韦红叶莹莹
- 关键词:C反应蛋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比常规对症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2组患儿CRP、IL-6、TNF-α、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CRP、IL-6、TNF-α、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儿CRP、IL-6、TNF-α、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炎性因子及CRP水平下降,降低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 汪珊韦红李启先
- 关键词:重症支原体肺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炎性因子儿童
- 早期智力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 目的:探讨早期智力干预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HIE78例,分为治疗组(神经节苷脂钠+早期智力干预)41例,对照组(单用神经节苷脂钠)37例。于患儿6个月龄时应用Ges...
- 马晓燕韦红耿松乔陆国云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节苷脂钠
-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合并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其他脏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125例腹型HS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所有病例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并发其他脏器损害特别是肾脏损害的差异。结果腹型紫癜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腹胀、腹泻。腹型紫癜组中消化道出血患儿与非消化道出血紫癜组相比,多脏器损害尤其肾脏受累的比例明显增高(P<0.01)。结论腹型HSP合并消化道出血多脏器损害症状较多,肾脏损害发生率较高。
- 胡旭鹿玲韦红李启先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儿童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评价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2年6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NICU病房42例诊断为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儿均以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5 mg.kg-1.d-1,疗程7~10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日龄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较早恢复至出生体重,缩短住院时间。
- 李洁韦红石苗苗谢晓曼汤薇薇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小剂量红霉素喂养不耐受
- 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治疗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为观察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接受葡萄糖酸锌治疗的32例患儿为A组,未接受葡萄糖酸锌治疗的32例患儿为B组。对比A和B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的恢复时间以及随访期间的复发率;对比A和B组治疗前后的血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结果。结果 A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P均<0.05);A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均少于B组(P均<0.05);随访期间,A组患儿的复发率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前的血锌、IgA、IgM、IgG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A组治疗后患儿的血锌、IgA、IgM、IgG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而B组治疗后的血锌、IgA、IgM、IgG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治疗后的血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IgM、IgG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B组治疗后的血锌、IgA、IgM、IgG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迁延性腹泻患儿存在锌元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葡萄糖酸锌的应用有助于纠正患儿缺锌的状态,提高患儿免疫功能,从而缩短迁延性腹泻的病程,降低病情的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叶莹莹韦红马晓燕耿松乔马永利
- 关键词:葡萄糖酸锌迁延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