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吾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指导性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癌^(18)F-FDG显像左肾实质转移一例被引量:1
- 2004年
- 王震吾万卫星
- 关键词:肺癌^18F-FDG显像X线胸片CT
- 蒙特卡罗算法的乳腺癌术中放疗剂量优化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运用蒙特卡罗算法指导乳腺癌IORT剂量优化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MCTP的MCBEAM程序建立加速器乳腺癌IORT的模型,采用自主开发的编辑器将乳腺癌患者术前CT图像编辑成术中状态影像,勾画靶区并分别在靶区前后设置不同厚度等效材料和铅板,通过MCSIM程序运算得到等效材料与铅板最佳优化组合.将优化组合应用于23例IORT患者并观察伤口愈合、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靶区表面加2 -3 mm等效材料、靶区后缘加5 mm等效材料和2 mm铅板,优化的乳腺癌IORT靶区剂量90%等剂量线基本包绕整个靶区,靶区V9o>90%、V110<4%,肺Dmean<1Gy.23例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及不良反应,愈合后和术后半年乳房外观优良率达80%以上,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蒙特卡罗算法指导下的乳腺癌IORT剂量优化方法可靠,靶区剂量分布均匀、理想,患者无不良反应,美容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波王震吾孔旭东孔栋魏贤顶陈建江孟东孙春雷
- ^(188)Re辐射诱导食道组织Caspase基因表达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通过观察1 88Re辐射诱导食道组织Caspase基因表达 ,探讨β源核素的辐射效应机制 ,为1 88Re食道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免疫组化M30 检测法观察动物食道腔内近距离辐射 7d后Caspase活化情况及其凋亡发生率。结果 1 88Re 12mci支架腔内照射后食道M30 阳性标本检出率 3 7 5 0 % (6/2 4) ,显著高于其邻近组织气管 8 3 3 % (1/12 )和主动脉 7 14 % (1/14 )。在 6mci照射后的食道组织其AIM30 阳性表达的细胞凋亡指数为 (6 62± 1 3 4) % ,12mci为 (12 41±2 5 6) % ,后者显著高于前者 (P <0 0 1)。结论 1 88Re食道支架 12mci可诱导食道组织发生大量细胞凋亡。Caspase基因参与调控细胞凋亡过程。β源核素近距离照射对食道组织产生明显辐射效应 。
- 赵涤非楚建军胡玉林王震吾王明智许敏
- 关键词:^188RECASPASE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免疫组化
- 调强放疗模式下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同期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模式下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同期化疗与单纯放疗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期间在本院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分期为Ⅲ-Ⅳ期的鼻咽癌患者共120例。所有患者都进行过诱导化疗。放疗范围及剂量为鼻咽原发灶、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处方剂量为T1、T2期69.96Gy,T3、T4期72~74Gy;亚临床高危区靶体积处方剂量为60~64Gy;淋巴结阴性引流区处方剂量为50~54Gy。分为单纯放疗组60例,同期化疗组60例。同期化疗方案为单药顺铂为基础的方案。主要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3年无瘤生存率(DFS)、3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MFS)、3年总生存率(OS)及治疗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构成比均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中位随访36个月。治疗结束3个月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3.3%、80.0%,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3%、75.0%,3年的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3%、90.0%,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分别为81.7%、83.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3%、86.7%,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同期化疗组急性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在调强放疗治疗模式下,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未能进一步提高,而急性毒副反应增加,同期化疗在调强放疗模式下治疗策略需要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张晓军楚建军王明智张福正王震吾周乐源
- 关键词:调强放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
- ^(188)Re致食道癌ECA109细胞凋亡与Bcl-2、BAX表达研究
- 2003年
- 目的了解188Re辐射对ECA109细胞凋亡与相关基因调控的影响,探讨BETA源核素诱导凋亡与调控基因关系,为放射性食道支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体外培养ECA109细胞,188Re掺入内照射,通过原位末端标记免疫组化和DNA断裂检测等方法观察细胞辐射效应与Bcl-2、BAX基因表达。结果放射吸收剂量<2.0Gy及以下,E-CA109细胞凋亡率、DNA断裂量、Bcl-2、BAX等未发生明显改变;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DNA断裂量逐渐升高,差异显著。辐射诱导过程中,BAX基因表达上调,而Bcl-2/BAX比值下调。结论188Reβ电离辐射能明显诱导食道癌细胞凋亡,呈现线性剂量效应。相关基因参与调控辐射诱导过程,选择合适吸收剂量调整Bcl-2/BAX比值,增加食道癌放射敏感性较为重要。低中剂量率的188Re是作为放射性食道支架理想的同位素辐射源。
- 许敏楚建军章国芬胡玉林王震吾赵涤非
- 关键词:^188RE食道癌ECA109细胞细胞凋亡BAX
- 羟基丁酸对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对γ-羟基丁酸钠联合放疗减少放射性脑损伤及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采用γ-羟基丁酸钠配合常规放疗对实验动物的脑损伤进行病理学观察,以Mistra肾上腺素自氧化法、Uchiyama试验分别测定SOD活力和LPO含量。结果γ-羟丁酸钠明显减少6MeVβ射线辐照后脑组织损伤,而且可提高SOD活力及减少LPO含量。结论γ-羟丁酸钠减少放射性脑组织损伤、缓解放疗反应,在提高脑胶质瘤放射治疗效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楚建军苏燎原许昌韶谢其根章国芬周菊英王震吾刘芬菊
-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脑保护脂质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
- 血红蛋白浓度与鼻咽癌放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浓度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1989年 1月至1998年 12月 30 4例接受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病例 ,经病理证实 ,男性 2 0 9例 ,女性 95例 ,中位年龄 42岁 (16~ 77岁 )。采用60 Co或 6MVX射线放射治疗 ,鼻咽原发灶剂量 6 4~ 76Gy ,颈部淋巴结区剂量 46~ 77Gy。放射治疗前、中、后均测定血红蛋白量。放射治疗前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分 3个组 (<12 0g/L为贫血组 ,12 0~ 16 0g/L为正常组 ,>16 0g/L为高血红蛋白组 )。放射治疗后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分为 2个组 (血红蛋白升高组及血红蛋白降低组 )。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 ,随访率 90 .5 %。血红蛋白的浓度明显影响鼻咽癌各期病例的生存率。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量的升高及降低对鼻咽癌各期病例的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有影响。结论 血红蛋白浓度能影响血液中血氧含量 ,血红蛋白量升高可使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生存率提高。
- 贺蓓娃章国芬赵于天王震吾许敏胡玉林
- 关键词:预后血红蛋白浓度鼻咽癌
- γ-羟丁酸钠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
- 2003年
- γ-羟丁酸钠(Camma-hydroxybutyrate,CHB)具有降低机体脂质过氧化物(LPO)、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药理机制,本研究以GHB联合放疗(Radiotherapy,RT)治疗恶性脑胶质瘤,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将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36例分为GHB联合RT组和常规放疗组前者于每次放疗前30min给予GHB200mg/m^2静脉滴注,常规放疗1.8~2gy/次,5次/周,处方剂量55~60Gy,后者除不使用GHB外其余同前者。随访观察肿瘤局部控制、生存和急性放射反应情况。Kaplan-Meier方法分析近期疗效、预期生存率结果:GHB+RT组1年、1.5年肿瘤局控率分别为62.20%、26.50%,对照组53.80%、13.80%GHB+RT组平均生存期为21.9±8.26个月,1年、2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80.0%、20.0%。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14.10±7.75个月,1年、2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66.67%、13.33%。GHB+RT组放疗后急性损伤2级、3级发生率分别为22.22%、16.67%,脑水肿、癫痫发生率分别为38.89%、22.22%;对照组急性损伤2级、3级发生率分别为33.33%、27.78%、脑水肿、癫痫66.67%、33.33%。结论:GHB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有助于减少放射反应,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 楚建军周菊英赵涤非王明智范强王震吾
- 关键词:Γ-羟丁酸钠胶质瘤放射增敏剂
- 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单纯适形放疗与适形放疗联合希美钠(CMNa)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8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与放疗加希美钠组(治疗组)。放疗剂量均为DT66Gy/30次,5次/周,治疗组加用希美钠800mg/m2滴注,每周3次,隔天静脉滴注,30min滴完。结果对照组:CR24.3%,PR65.8%,总有效率90.1%。治疗组:CR60.0%,PR37.5%,总有效率97.5%,两组CR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式对食管癌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使用甘氨双唑钠组CR率更高。
- 王明智吴伟吴刚王震吾张晓军周嘉梁
- 关键词: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希美钠
-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及其变化与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血小板(PLT)计数及其变化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外科26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后PLT计数分为术前正常PLT组(PLT<300×10^9/L)和术前高PLT组(PLT≥300×10^9/L),同理分为术后正常PLT组和术后高PLT组,另按照手术前后PLT计数的变化,分为术后PLT升高组、术后PLT降低组,采用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前正常PLT组的生存优于术前高PLT组;而术后高PLT组的生存优于术后正常PLT组,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术后PLT升高组的生存优于术后PLT降低组,虽然以上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两条生存曲线有进一步分离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T≥300×10^9/L(RR:0.553;95%CI:0.318~0.962;P=0.036)和术后PLT<30×10^9/L(RR:1.824;95%CI:1.006~3.308;P=0.048)都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前后PLT的异常升高对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作用相反,其机制可能与部分结直肠癌细胞分泌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有关,而具有该分泌功能的结直肠癌与不良预后相关。
- 周嘉梁蔡东焱姜智张云霞吴伟王震吾王明智华东
-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小板计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