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纪全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肿瘤
  • 3篇单核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抑制剂
  • 3篇腺癌
  • 3篇金属蛋白
  • 3篇金属蛋白酶
  • 3篇基质
  • 3篇基质金属
  • 3篇基质金属蛋白...
  • 3篇肠癌
  • 3篇大肠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蛋白酶抑制
  • 2篇蛋白酶抑制剂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机构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临汾市第四人...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王纪全
  • 5篇邓怀慈
  • 4篇王娟
  • 4篇陈谦
  • 4篇柯娟
  • 3篇刘孜
  • 3篇张莹冰
  • 2篇汪涛
  • 2篇施璠
  • 2篇苏进
  • 1篇杨蕴一
  • 1篇韩苏夏
  • 1篇车少敏
  • 1篇施瑶
  • 1篇柴延兰
  • 1篇袁维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ASS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2010年
目的:探讨RASSF1基因第三外显子G133T和第六外显子A315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陕西地区汉族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20例ESCC和122例健康对照个体RASSF1基因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与ESCC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RASSF1基因G133T多态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A315G多态的G等基因频率在ESCC患者组分别为17.5%和23.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1%和11.9%。根据个体吸烟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携带G/T基因型或T等位基因(G/T+T/T基因型)和携带A/G基因型或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吸烟个体ESCC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GIC家族史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11.7和5.02(95%CI=3.95-34.9和2.09-12.06)。GIC家族史分层分析发现,携带G/T基因型或T等位基因(G/T+T/T基因型)和A/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GIC家族史阳性个体和GIC家族史阴性个体ESCC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校正后的OR值为5.08和3.51(95%CI=1.85-13.92和1.69-7.21)。结论:携带RASSF1基因G133T多态的T等位基因(G/T+T/T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陕西地区人群ESCC的发病风险。携带RASSF1基因A315G多态的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陕西地区人群ESCC的发病风险。
陈谦王纪全柯娟邓怀慈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RASS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肿瘤易感性
The effect of IFN-y on conventional fractionated radiation-induced damage and fibrosis in the pelvic tissue of rabbits
杨蕴一刘孜王娟柴延兰苏进施番王纪全车少敏
大肠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其抑制剂-1、2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人大肠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及其抑制剂-1、-2(TIMP-1、-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2、MMP-9和TIMP-1、TIMP-2在30例大肠腺癌组织及相应切缘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大肠腺癌组织中MMP-2、MMP-9及TIMP-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切缘组织(P<0.05),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TIMP-2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并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MMP-9和TIMP-1表达明显相关(r=0.4924,P<0.05)。结论MMP-2、MMP-9及TIMP-1的过度表达与大肠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其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大肠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陈谦柯娟王纪全邓怀慈
关键词:大肠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CT引导下瘤体内注射Ad-P53治疗女性盆腔复发转移肿瘤的疗效观察
2019年
目的观察P53瘤体内注射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纳入2012年10月―201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妇瘤病区收治的28例盆腔复发转移患者,给予行CT引导下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Ad-P53)瘤体内注射治疗。每次(1~2)×1012 VP(病毒颗粒),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4~8mL,每周1次,共1~6次。28例患者共完成41次瘤体内注射Ad-P53治疗,平均每例患者用药(3±1)支。治疗期间无再次放疗及化疗。以肿瘤消退或者患者不能耐受或不愿继续接受治疗为治疗终点。疗效评价分为客观疗效评价和主观疗效评价:(1)客观疗效评价是在治疗前和停止治疗后1月,以盆腔MRI为依据,测量肿瘤最大径,计算出肿瘤缩小率(%),评定疗效;(2)主观疗效评价以患者主诉疼痛或减轻程度以及阴道排液等进行评价。结果 28例患者每2~4周随访1次,至2014年12月,随访时间6~27个月,中位随访17个月。治疗结束1月进行主观及客观疗效评价,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者24例(24/28,85.7%);客观临床获益率82.1%(23/28),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病情再度进展者21例,占91.3%(21/2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个月;2例因疼痛减轻后进食及睡眠改善,再次接受姑息性化疗;死亡13例,占46.4%(13/28)。结论 CT引导下Ad-P53局部注射作为女性盆腔复发转移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施璠刘孜汪涛王纪全苏进张莹冰王娟
关键词:AD-P53女性盆腔肿瘤复发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被引量:10
2018年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出现给肿瘤学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为平台,作者在肿瘤学教学中实施传统的课程教学与MOOC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从学生上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及课后复习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及变革,最后以中期及期末考核成绩与教学中对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以MOOC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和加深教学内涵,从而探索出新型的能提升肿瘤学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教学方法。
张莹冰施璠王娟王纪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肿瘤学
CBCT引导下头颈肩联合腹膜固定方式在乳腺癌IMRT中的临床适用性研究
2025年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比较头颈肩联合腹膜体位固定方式和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研究头颈肩联合腹膜在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中体位固定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需要进行IMRT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头颈肩联合腹膜固定组(20例)、乳腺托架固定组(20例)。每例患者在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前行CBCT扫描,每周1次,分析2组患者在X(左右)、Y(进出)、Z(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次间位移和摆位效率。结果头颈肩联合腹膜和托架摆位2组患者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97±0.94)和(2.11±1.55)mm、(2.54±0.57)和(2.82±1.46)mm、(1.27±0.62)和(2.28±0.96)mm(P=0.801、0.604、0.013);分次间位移分别为(0.76±0.50)和(1.24±0.52)mm、(1.34±0.15)和(2.52±1.18)mm、(0.73±0.33)和(0.88±0.53)mm(P=0.453、0.296、0.773);摆位时间分别为(6.5±1.7)和(8.7±3.1)min(P=0.485);2组X、Y、Z方向上的首次摆位通过率分别为90%和85%、80%和70%、100%和95%(P=0.632、0.464、0.235);分次间摆位通过率为92%和82%、88%和79%、94%和88%(P=0.036、0.086、0.138)。结论头颈肩联合腹膜体位固定方式简单易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乳腺癌患者IMRT的摆位误差和分次间位移,尤其是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提高摆位效率。
袁维杨泽李元龙魏英王纪全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托架
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其抑制剂-1在大肠腺癌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人大肠腺癌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MMP-2、MMP-9和TIMP-1在30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切缘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MMP-2、MMP-9及TIMP-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切缘组织(P<0.05),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MP-9和TIMP-1表达明显相关(r=0.4924,P<0.05)。结论:MMP2、MMP9、TIMP1的过度表达与大肠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其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大肠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陈谦柯娟王纪全邓怀慈
关键词:结肠肿瘤直肠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
CT引导下瘤体内注射Ad-P53治疗女性盆腔复发转移肿瘤的疗效观察
施瑶刘孜汪涛王娟张莹冰王纪全
RASSF1基因SNP与陕西地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RASSF1基因第三外显子G133T和第六外显子A315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陕西地区汉族人群结直肠癌(CR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61例CRC和122例健康对照个体RASSF1基因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与CRC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RASSF1基因G133T多态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CRC患者组为24.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1%(P=0.00)。与G/G基因型相比,携带G/T基因型的个体CRC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经性别、年龄、吸烟状况、GIC家族史校正后的OR值为2.33(95%CI=1.05-5.15)。RASSF1基因A315G多态的G等位基因频率在CRC患者组为25.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9%(P=0.00)。根据个体吸烟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A/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吸烟个体CRC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GIC家族史校正后的OR值为4.5(95%CI=1.65-12.28)。根据GIC家族史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A/G基因型或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GIC家族史阳性个体CRC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校正后的OR值为3.78(95%CI=1.39-10.19)。结论:携带RASSF1基因G133T多态的T等位基因(G/T+T/T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陕西地区人群CRC的发病风险。携带RASSF1基因A315G多态的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陕西地区人群CRC的发病风险。分层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A/G+G/G基因型)可能显著增加吸烟个体和GIC家族史阳性个体CRC的发病风险。
王纪全陈谦柯娟邓怀慈
关键词:结直肠癌RASS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肿瘤易感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研究进展
2008年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能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重要蛋白酶类,具有促进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可以特异性抑制MMPs活性。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纪全邓怀慈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类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大肠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