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莹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CT检查
  • 1篇性疾病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食管
  • 1篇食管反流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贲门癌
  • 1篇胃食管
  • 1篇胃食管反流
  • 1篇显像
  • 1篇腺炎
  • 1篇结核
  • 1篇急性胰腺炎
  • 1篇间质
  • 1篇间质性
  • 1篇间质性疾病
  • 1篇核素
  • 1篇核素显像

机构

  • 5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张晓莹
  • 4篇周怀琪
  • 2篇赵鹏普
  • 2篇孙鹏飞
  • 2篇房斌
  • 1篇冯颖
  • 1篇王刚
  • 1篇董伟
  • 1篇张皓
  • 1篇王沁
  • 1篇赵扬妹
  • 1篇蒋鹏
  • 1篇张令羽
  • 1篇张岫兰
  • 1篇杨志中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新消化病学杂...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2
  • 1篇199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早期CT检查的价值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征象、分级与临床分型、预后的关系以及CT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6例手术病理或复查证实急性胰腺炎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CT分为A、B、C、D、E五级的各组病例分别与血尿淀粉酶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胰腺肿胀49例(87.5%),胰腺渗液38例(67.8%),胰腺坏死18例(33%),假性囊肿形成11例(19.64%),合并感染或脓肿形成8例(14.28%)。血尿淀粉酶与CT比较:A级5例(8.92%)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B级13例(23.21%)中度升高,C级11例(19.64%)显著升高,D级8例(14.28%)血尿淀粉酶趋向下降,E级19例(33.92%)显著下降。结论:CT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价值,应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首选方法。
周怀琪张晓莹王刚赵鹏普孙鹏飞
关键词:胰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全文增补中
核素显像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检测被引量:2
1997年
核素显像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检测王沁1杨志中2张晓莹2张岫兰3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消化内科2核医学科甘肃省兰州市7300003甘肃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SubjectheadingsGastroesophagealreflux/radionu...
王沁杨志中张晓莹张岫兰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放射性核素显像
CT在贲门癌诊断中的作用
2004年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CT征象及手术前CT检查的价值。方法:选择87例经病理证实的具有完整CT上消化道钡餐或胃镜检查资料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有59例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贲门癌的主要CT征象是:贲门部胃壁不规则增厚并局部软组织肿块,CT扫描贲门癌肿块检出率96.55%,上消化道钡餐肿块检出率78.1%,胃镜检查肿块检出率79.6%,CT扫描贲门癌肿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同时CT检查能明确贲门癌的大小、范围、外侵程度、周围淋巴结情况及腹腔其他脏器的转移等。结论:CT检查贲门部不规则胃壁增厚>1.5mm可以诊断贲门癌、诊断准确率90.8%。CT检查对进展期贲门癌能否手术切除、临床制定手术方式有重要作用,并提出早期贲门癌CT检查的可能性诊断及鉴别诊断。
周怀琪张晓莹赵鹏普董伟赵扬妹
关键词:CT检查贲门癌CT征象
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探讨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86例肺结核病CT表现,并与X线平片作对照分析。结果:①好发部位为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57例);②多呈不规则斑片状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③43例可见病灶内钙化,呈散在斑片状或斑点状;④27例存在薄壁或厚壁空洞,其中多发小空洞8例;⑤病灶周围有支气管播散灶者25例;⑥纵隔淋巴结增大14例,纵隔淋巴结钙化35例;⑦胸腔积液19例,胸膜增厚、粘连37例,胸膜钙化4例。结论:CT检查能较X线检查进一步肯定或补充有临床价值的征象,包括空洞、支气管扩张、肺大泡、纵隔淋巴结肿大或钙化和胸膜肥厚下的肺内结核;经X2检验,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CT显著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正确性(61.9%),并提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诊断依据。
周怀琪孙鹏飞张皓张晓莹房斌
关键词:CT诊断肺结核
肺间质性疾病的HRCT表现及相关病理研究被引量:37
2002年
目的 :分析肺间质性疾病的HRCT表现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3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和疾病对照组 14例分别行HRCT扫描、组织病理学检查 (包括HE、Masson氏三色染色 )及免疫组化。结果 :早期组中肺小叶间隔增厚 81.2 5 % ,肺内渗出毛玻璃影 18.75 % ,肺内小结节影 66.67% ,胸膜下曲线 12 .5 % ;中、晚期组中肺小叶间隔纡曲、僵直、变形 85 .71% ,支气管血管束纡曲、僵直 3 5 .71% ,范围较广的肺气肿 3 2 .14 % ,蜂窝肺 2 8.5 7% ,胸膜增厚3 9.2 9%。结论 :HRCT是一种安全、反映准确、无创性的诊断ILD的手段 ,经与病理对照 ,毛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小结节影、网状影和胸膜下曲线是ILD早期征象 ;而肺小叶间隔纡曲、僵直、变形 ,支气管血管束纡曲、僵直 ,范围较广的肺气肿及蜂窝肺是中。
张晓莹张令羽周怀琪冯颖蒋鹏房斌
关键词:肺间质性疾病高分辨率CT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