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栓塞
  • 2篇栓塞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子宫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1篇胆固醇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疗法
  • 1篇动脉栓塞治疗
  • 1篇血性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源性
  • 1篇神经生长
  • 1篇神经生长因子
  • 1篇神经元

机构

  • 6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孙鹏飞
  • 4篇郭顺林
  • 4篇周怀琪
  • 3篇杜富会
  • 3篇王文辉
  • 2篇雷军强
  • 2篇张晓莹
  • 1篇王刚
  • 1篇王世杰
  • 1篇陈勇
  • 1篇张皓
  • 1篇赵鹏普
  • 1篇房斌
  • 1篇常香慧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3篇2003
  • 3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早期CT检查的价值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征象、分级与临床分型、预后的关系以及CT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6例手术病理或复查证实急性胰腺炎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CT分为A、B、C、D、E五级的各组病例分别与血尿淀粉酶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胰腺肿胀49例(87.5%),胰腺渗液38例(67.8%),胰腺坏死18例(33%),假性囊肿形成11例(19.64%),合并感染或脓肿形成8例(14.28%)。血尿淀粉酶与CT比较:A级5例(8.92%)血尿淀粉酶轻度升高,B级13例(23.21%)中度升高,C级11例(19.64%)显著升高,D级8例(14.28%)血尿淀粉酶趋向下降,E级19例(33.92%)显著下降。结论:CT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价值,应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首选方法。
周怀琪张晓莹王刚赵鹏普孙鹏飞
关键词:胰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全文增补中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插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本组15例,包括自然产后大出血7例,引产后出血3例,剖腹产后大出血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DSA监视下急诊血管造影并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结果:栓塞后即刻止血11例,术后经3~5天对症治疗出血逐渐停止2例,第二次栓塞止血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是一种相对安全、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孙鹏飞王文辉杜富会常香慧王世杰雷军强郭顺林
关键词:栓塞胆固醇出血产后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与脑缺血性损伤被引量:14
2003年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是在脑内合成并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并能防止它们受损死亡,改善神经元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成熟等生物效应的多肽或蛋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近年来与其有关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对其在脑缺血后的表达机制、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探讨,了解其在大脑中的分布,缺血性损伤程度与BDNF表达间的关系,以及影响BDNF表达的因素,有助于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孙鹏飞杜富会周怀琪郭顺林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脑缺血性损伤神经元脑保护细胞凋亡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头颅CT表现(附5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头颅CT表现。材料和方法:应用头颅CT扫描,回顾性分析了5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颅内CT表现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CT表现主要为两侧基底节、丘脑、齿状核及皮层下、皮髓质交界处对称性或不对称性钙化。结论: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需结合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素的测定。
雷军强郭顺林王文辉陈勇孙鹏飞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03年
孙鹏飞杜富会周怀琪郭顺林王文辉
关键词:子宫肌瘤动脉栓塞疗法介入疗法适应症禁忌症
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探讨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86例肺结核病CT表现,并与X线平片作对照分析。结果:①好发部位为两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57例);②多呈不规则斑片状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③43例可见病灶内钙化,呈散在斑片状或斑点状;④27例存在薄壁或厚壁空洞,其中多发小空洞8例;⑤病灶周围有支气管播散灶者25例;⑥纵隔淋巴结增大14例,纵隔淋巴结钙化35例;⑦胸腔积液19例,胸膜增厚、粘连37例,胸膜钙化4例。结论:CT检查能较X线检查进一步肯定或补充有临床价值的征象,包括空洞、支气管扩张、肺大泡、纵隔淋巴结肿大或钙化和胸膜肥厚下的肺内结核;经X2检验,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CT显著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正确性(61.9%),并提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诊断依据。
周怀琪孙鹏飞张皓张晓莹房斌
关键词:CT诊断肺结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