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坚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吡柔比星
  • 2篇灌注
  • 2篇膀胱
  • 2篇膀胱灌注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治疗慢性前列...
  • 1篇输尿管
  • 1篇输尿管结石
  • 1篇术后复发
  • 1篇术后预防
  • 1篇土茯苓
  • 1篇尿道
  • 1篇尿道膀胱
  • 1篇尿道膀胱肿瘤
  • 1篇尿管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炎

机构

  • 4篇南昌市第一医...
  • 1篇九江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汪坚
  • 1篇黄小彬
  • 1篇孙强
  • 1篇杨庞
  • 1篇熊剑华
  • 1篇黄之前
  • 1篇章曙光

传媒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05
  • 1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HB-V型低能量碎石机急诊治疗输尿管结石59例临床分析
2000年
章曙光孙强龚爱娣黄之前熊剑华黄小彬汪坚舒靖吴帆李小群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2005年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1例TuR-Bt术后并有随访的病例。术后定期应用THP30mg/30mL1次/周,连续8周后1次/月。连续8个月,膀胱内灌注化疗,每次膀胱内保留30min。根据随访结果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1例TuR-Bt术后患者定期随访9 ̄1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吡柔比星对浅表性膀胱癌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
汪坚
关键词: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预防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
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TUR-Bt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效果。方法:本组32例,Ta期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50-72岁,平均59岁。T1期17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51- 75岁,平均64岁,T2期4例均为...
汪坚
关键词:吡柔比星THPTUR-BT术后复发肿瘤复发
文献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柏-土茯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柏-土茯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药物性质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两味药的化合物和有效靶点进行分析,采用Cytoscape 3.9.0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结构;从GeneCards中获得慢性前列腺炎相关基因的靶点,结合黄柏-土茯苓有效成分对上述靶点进行韦恩分析,并筛选出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活性化合物36个,药物靶点218个,疾病靶点2204个,交集靶点157个。获得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6、IL-10、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CCL2)、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CXCL)2、CXC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48个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结论:初步分析了黄柏-土茯苓的药理网络,揭示了两味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潜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杨维清梅开杨庞汪坚舒靖
关键词:黄柏土茯苓慢性前列腺炎网络药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