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德海

作品数:33 被引量:178H指数:6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宜昌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麻醉
  • 6篇手术
  • 6篇芬太尼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脊髓
  • 3篇心肺
  • 3篇异丙酚
  • 3篇镇痛
  • 3篇术后
  • 3篇术后镇痛
  • 3篇主动脉
  • 3篇转流
  • 3篇联合麻醉
  • 3篇静脉
  • 3篇灌注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妇科
  • 3篇丙泊酚

机构

  • 28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孝感市中心医...

作者

  • 28篇孙德海
  • 16篇陈春
  • 16篇方为
  • 13篇侯俊
  • 12篇汤和青
  • 9篇柯齐斌
  • 9篇龚园
  • 5篇冯雪刚
  • 5篇袁芬
  • 4篇朱耀明
  • 3篇李庆华
  • 3篇袁华平
  • 2篇唐万英
  • 2篇赵世美
  • 2篇江娅
  • 2篇林雷
  • 2篇汤和清
  • 2篇候俊
  • 1篇皮名芳
  • 1篇朱晨宇

传媒

  • 5篇医学综述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四川医学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综合医学...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托宁预防兔主动脉阻断所致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长托宁组(C组),各8只。B、C组阻断腹主动脉40 min,再灌注7 d。C组于阻断腹主动脉前15 min一次性静注长托宁0.2 mg/kg。分别测定阻断前(C0)、开放前即刻(C40)、再灌注60 min(R60)及7 d(R7d)血清MDA、SOD、TNF-α、IL-1β、CK、CK-BB值;观察术后兔后肢神经功能和脊髓形态学变化。结果B、C组家兔与A组相比,血清MDA、CK、CK-BB、TNF-α、IL-1β水平上升、SOD水平降低;C组家兔上述指标变化程度较小。C组家兔瘫痪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其后肢神经功能亦明显好于B组。认为长托宁能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细胞的破坏。其机理可能与其抗氧化、抗炎、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关。
柯齐斌江娅李庆华钟小红孙德海
关键词:长托宁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比较术前、术毕应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和阿托品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心肺功能影响。方法40例病人按不同术前药随机分为长托宁(P)组和阿托品(A)组。记录拔管期相应观测时点心肺功能指标。结果A组在拔管时各时点心率显著增快(P<0.05),也较P组显著增快(P<0.01)。术后24h两组用力呼气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48h两组肺功能较术后24h均有所恢复,但P组恢复更好(P<0.05)。结论与阿托品相比,长托宁作为术前药和术后抗胆碱药应用有利于维持心率平稳,术后肺功能恢复快。
汤和青孙德海侯俊陈春方为赵世美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肺叶切除心肺功能
丰原能对心脏手术患者血糖、钾、乳酸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侯俊袁芬柯齐斌唐万英孙德海
关键词:心脏手术血糖血钾乳酸
不同硬膜外阻滞平面对手术患者丙泊酚镇静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硬膜外阻滞平面对手术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和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中下腹部手术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分为中阻滞平面组(T4组,n=32)和低阻滞平面组(T10组,n=28)。两组麻醉阻滞平面分别控制在T4和T10以下,观察15 min后,分别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靶控输注丙泊酚,输注30 min后停止。记录硬膜外阻滞前,硬膜外阻滞后每5分钟及输注丙泊酚前、后各时间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并记录达到镇静程度的诱导时间、恢复时间及丙泊酚的诱导用量和维持用量。结果中阻滞平面组(T4组)的患者镇静诱导时间较低阻滞平面组(T10组)缩短(P〈0.01),从镇静状态恢复到清醒的恢复时间较低阻滞平面组(T10组)延长(P〈0.05),中阻滞平面组丙泊酚诱导和维持用量较低阻滞平面组减少(P〈0.01)。结论与低位硬膜外阻滞比较,中位硬膜外阻滞时丙泊酚镇静起效较快,恢复较慢,并可减少丙泊酚用量。
龚园陈春孙德海候俊方为汤和青冯雪刚朱耀明
关键词:丙泊酚硬膜外阻滞脑电双频指数靶控输注
异丙酚或γ-羟丁酸钠复合表面麻醉在小儿气道异物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2007年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γ-羟丁酸钠复合表面麻醉在小儿气道异物手术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气道异物的患儿分别以异丙酚1mg/kg或γ-羟丁酸钠80mg/kg诱导,然后行表面麻醉,完成手术。术中监测小儿的麻醉诱导时间(T1),术毕苏醒时间(T2),患儿手术过程中的心率、术毕15min呼吸道梗阻和SpO2<95%的例数,术中呛咳例数。结果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但异丙酚复合表面麻醉组的患儿的所有监测指标与γ-羟丁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表面麻醉较γ-羟丁酸钠复合表面麻醉的麻醉方法均可完成手术,但异丙酚组有显著的安全性。
陈春龚园孙德海石波冯雪刚
关键词:异丙酚Γ-羟丁酸钠表面麻醉气道异物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心肺转流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心肺转流(CPB)中对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例心血管择期手术(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A组(芬太尼总量30μg/kg)、B组(芬太尼总量60μg/kg)和C组(舒芬太尼总量10μg/kg)。分别于术前、CPB前、CPB后30min、停CPB、手术结束、术后1d和术后3d采血动态监测两组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血浆sTM和vWF在CPB开始至术后1d均增高。B、C组CPB开始至术后3d的所有指标均低于A组。结论:CPB可导致全身性VEC的急性损伤,较大剂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均可以减轻CPB导致的VEC急性损伤。
沈新强龚园陈春孙德海朱耀明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舒芬太尼芬太尼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天麻素对心肺转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心肺转流(CPB)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血管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CPB过程中给予天麻素,对照组CPB过程中给予生理盐水。动态监测两组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NO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浆sTM、vWF和ET-1在CPB期间和术后1 d均显著增高,NO在CPB期间和术后1 d均显著下降,对照组较观察组变化明显,且观察组各指标于术后3 d恢复到术前水平,对照组未能恢复。结论天麻素可以减轻CPB导致的VEC损伤。
龚园朱耀明陈春汤和青候俊方为冯雪刚孙德海
关键词:天麻素内皮细胞心肺转流术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比较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组(Ⅰ组)25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25例。Ⅰ组静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2mg/kg、阿曲库铵0.5~1mg/kg诱导插管,然后用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6~10)mg/(kg.h),瑞芬太尼0.5μg/(kg.min),30~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维持麻醉。Ⅱ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记录血压、脉搏、SpO2以及术中牵拉反射、肌松效应及手术时间、术中液体入量及麻黄素的使用量。结果平均手术时间Ⅱ组(78.8±9.3)min,比Ⅰ组(62.3±6.7)min延长(P<0.05)。Ⅱ组术中液体入量为(1172.3±210.7)ml,明显多于Ⅰ组(823.3±140.7)ml(P<0.05)。Ⅱ组使用麻黄素患者18例(72%),显著多于Ⅰ组(5例,25%)(P<0.05)。Ⅰ组肌松及镇痛效应明显优于Ⅱ组,牵拉反应明显小于Ⅱ组。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具有起效快,苏醒快的特点,麻醉效果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优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唐万英侯俊袁芬孙德海皮名芳方为
关键词:腹腔镜妇科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腰-硬联合麻醉
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血糖及电解质变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袁芬方为柯齐斌侯俊孙德海赵世美
关键词:婴幼儿心脏手术血糖乳酸电解质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点麻醉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4
2010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CSEA)不同穿刺点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级产妇80例,在CSEA下行剖宫产术,按照腰椎(L)间隙穿刺点的不同分为两组(Ⅰ组:L2~3;Ⅱ组:L3~4)。比较两组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需要硬膜外用药的例数、术中自述呼吸困难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手术开始时的麻醉平面。同时观察术中恶心呕吐、寒颤及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产妇术中自述呼吸困难发生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麻醉平面明显高于Ⅱ组产妇(P<0.01)。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硬膜外用药的例数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1)。两组寒颤、腹部牵拉不适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结论:在CSEA剖宫产手术中,选择L3~4穿刺,通过调整麻醉平面使麻醉过程维持平稳,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
陈明全侯俊方为陈春柯齐斌汤和青孙德海
关键词:剖宫产术椎管内麻醉穿刺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