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典明
- 作品数:55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S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的临床应用
- 林开武周作福吴典明
- 不明原因新生儿肠穿孔诊治经验总结
- 2025年
- 目的总结不明原因新生儿肠穿孔的诊治经验。方法病例总结。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福建省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探查且探查时病因不明确的肠穿孔病例资料,探讨其穿孔特点、病理特点、病因分析及手术方式,总结诊治经验。结果共纳入21例新生儿不明原因肠穿孔病例,其中男15例,女6例;足月儿(12例)多于早产儿(9例);正常出生体重儿(12例)多于低出生体重儿(9例)。术中穿孔部位:回肠13例,结肠8例;穿孔直径0.5~2.0 cm;单处穿孔20例,两处穿孔1例。患儿均行肠壁全层多点活检及肠造瘘术,术后病理报告:10例确诊先天性巨结肠;8例诊断巨结肠同源病;3例报告找到正常神经节细胞,其中2例为自发性肠穿孔,1例为胎粪性肠梗阻。术后放弃治疗3例,死亡1例,17例患儿一期出院。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3~6月龄行巨结肠根治术;8例巨结肠同源病中6例经评估后行关瘘术,其中1例关瘘术后无法排便、腹胀,再次行Santulli肠造瘘术,另2例仍在随访;2例自发性肠穿孔和1例胎粪性肠梗阻于3月龄行关瘘术,排便正常。结论不明原因新生儿肠穿孔需考虑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症、胎粪性肠梗阻合并肠穿孔及自发性肠穿孔;建议行肠造瘘术及肠多点活检术,待病理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处理;Santulli肠造瘘术是可行的分期手术方式。
- 郑伟军方一凡方一凡严磊吴典明王翔陈颖健林志雄刘明坤
- 关键词:肠穿孔外科手术
- 肠闭锁患儿家长孕期与围手术期体验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家长孕期与围手术期体验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建立患儿家长孕期及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模式和制订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3名孕妇和14名患儿家长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Nvivo 8软件,采用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与主题分析。结果孕妇及患儿母亲经历了疾病相关知识及育儿信息的缺乏感、对患儿预后和家庭经济状况的担忧感等情绪体验,患儿家长希望护士给予孕期、分娩期及围手术期方面的指导。结论护理管理者应该制定规范的肠闭锁孕期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模式和评价标准,鼓励护士运用优势内容递增教育法,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家长的满意度。
- 钱小芳刘桂华郭斌吴典明吴丽娟
- 关键词:先天性肠闭锁孕期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 儿童输卵管系膜囊肿并蒂扭转坏死一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患儿女,13岁,2020年5月4日以"腹痛6 d"为主诉入院,入院前6 d出现右中腹痛,阵发性加剧,双腿屈曲时疼痛减轻,伴有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性生活史。当地医院考虑为急性阑尾炎予抗感染治疗,腹痛持续无好转遂转诊至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 刘明坤苏彦钊张炳张锦娜林志雄方一凡吴典明
- 关键词:抗感染治疗胃内容物输卵管系膜囊肿转诊
- 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及狭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先天性肠闭锁及狭窄(congenitalintestinalatresiaandstenosis)是造成新生儿肠梗阻的一种常见消化道畸形,是指由于胚胎时期肠道再度管腔化阶段发育障碍或胎儿肠道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肠腔完全或部分阻塞,完全阻塞为闭锁,部分阻塞则为狭窄。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急救、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先天性肠闭锁成活率显著提高,争取100%的存活率是极有可能的。
- 钱小芳刘桂华郭斌吴典明
- 关键词:肠闭锁围手术期护理
- 儿童脐尿管卵黄囊瘤1例
- 2024年
- 儿童脐尿管卵黄囊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腹壁缺损是手术切除脐尿管卵黄囊瘤过程中的主要挑战。本文报道福建省儿童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1例1岁6个月男性脐尿管卵黄囊瘤患儿的诊治经验。
- 张虹白建喜张炳张炳吴典明
- 关键词:卵黄囊瘤脐尿管新辅助化疗腹壁缺损外科手术儿童
- 婴幼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我科收治婴幼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治愈7例,死亡1例;中毒性休克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血细菌培养阳性6例,重度代谢性酸中毒2例;并发急性坏死性肠炎行肠切除肠造瘘1例;死亡1例原因为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婴幼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发病凶险,进展快,其抢救成功率与确诊时间有关,关键要早诊断、及时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抗休克以及全身用药综合治疗。
- 林宇张炳吴典明
- 关键词:筋膜炎坏死性
- 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 2025年
- 目的构建用于评估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生存预后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0—2019年间公开发布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将筛选后的数据按2∶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预后相关因素,构建神经母细胞瘤预后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辨别和校准能力,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5岁(HR=3.595,95%CI:2.122~6.091)或≥5岁(HR=4.556,95%CI:2.566~8.091)、肿瘤长径≥7.5 cm(HR=1.934,95%CI:1.347~2.777)、肿瘤位于肾上腺和腹膜后(HR=1.520,95%CI:1.029~2.247)、肿瘤转移(HR=5.263,95%CI:2.146~12.907)和未接受手术治疗(HR=1.866,95%CI:1.225~2.833)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变量纳入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进行1、3、5年的总生存率预测。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C指数分别为0.803和0.785,训练集中ROC曲线在1、3、5年的总生存率预测AUC值分别为0.782、0.829、0.842,验证集中分别为0.748、0.807、0.855。DCA曲线表明,列线图的预测概率阈值在0.1~0.6之间时,使用列线图预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更准确。结论年龄≥1岁、肿瘤长径≥7.5 cm、肿瘤原发于肾上腺和腹膜后、存在远处转移和未接受手术治疗是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陈伟明白建喜张炳吴典明方一凡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列线图预后外科手术儿童
- 先天性肠闭锁胎儿母亲孕期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构建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构建先天性肠闭锁胎儿母亲孕期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方法:在对医护人员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以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为基础框架,参照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拟定先天性肠闭锁胎儿母亲孕期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草案,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评价标准。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2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16和0.422(P<0.001)。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7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标准,总体内容效度指数为0.970。结论:专家积极性和权威度较高,意见较为统一,构建的先天性肠闭锁胎儿母亲孕期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可为孕期保健服务提供行动指南,提高社区和门诊护士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 钱小芳刘桂华郭斌吴典明吴丽娟
- 关键词:先天性肠闭锁孕期健康教育
-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的影像表现,以助于诊断原发疾病。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21年7月就诊并经结肠造影检查诊断为新生儿细小结肠的患儿325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25例中,男童175例,女童150例;平均出生胎龄(37.5±1.9)周(30~42+2周),其中足月儿290例,早产儿35例;就诊年龄0.5 h~14 d;正常出生体质量儿207例,低出生体质量儿118例。患儿均行腹部平片检查和结肠造影,最终确诊为单纯性先天性肠闭锁245例(75.4%)、肠闭锁合并胎粪性腹膜炎22例(6.8%)、肠闭锁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0例(3.1%)、单纯胎粪性肠梗阻4例(1.2%)、先天性全结肠巨结肠31例(9.5%)、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10例(3.1%)、巨膀胱细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3例(0.9%)。结论新生儿细小结肠症病例依据腹部X射线检查、结肠造影特征表现以及临床表现可初步进行病因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刘明坤章国伟吴典明林志雄郑伟军方一凡
- 关键词:结肠造影X射线先天性巨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