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疤痕部位妊娠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以引起临床重视并探讨最佳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14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的诊疗经过。结果:直接确诊6例,误诊8例,误诊率57.14%。保守治疗8例,1例失败中转开腹;直接开腹手术5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例。结论:疤痕子宫妊娠应及早做B超检查,一旦发现子宫疤痕部位妊娠,及时根据患者症状、体征、B超检查结果及血HCG值采取适宜治疗方法。
- 光晓燕曾荔苹梁轶珩
- 关键词:剖宫产疤痕子宫妊娠
- 仿生物电刺激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灌注的研究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仿生物电刺激对薄型子宫内膜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3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仿生物电刺激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下)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流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D)比值。结果经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灌注均较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胡艳光晓燕李环张巍颖魏蔚霞王丽平付敏
- 关键词:薄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容受性
- 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异位妊娠临床特征的变化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二孩政策实施对异位妊娠类型、治疗方式及合并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21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的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二孩政策实施时间2016年1月作为分界,分为政策前组和政策后组,对比两组患者中异位妊娠的类型、发病年龄、治疗方式及各类合并症的比例等临床特征。结果共有5572例患者纳入研究,与政策前组比较,政策后组中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比例升高(P=0.000),≤29岁患者异位妊娠比例下降(P=0.000),而30~39岁患者异位妊娠比例升高(P=0.000),40~49岁患者异位妊娠比例无显著变化,选择腹腔镜手术的比例升高(P=0.000),选择保留输卵管手术的比例无显著变化,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贫血的比例下降(P=0.000),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比例无显著变化。二孩政策实施后,异位妊娠患者合并输卵管疾病、子宫疾病、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增加(P<0.05),而合并卵巢疾病的比例无显著变化。结论二孩政策实施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比例、异位妊娠患病年龄、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比例均有增加趋势,输卵管疾病、子宫疾病、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风险因素在异位妊娠患者中更加常见。
- 李璟光晓燕光晓燕魏蔚霞于琳
- 关键词: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子宫瘢痕部位妊娠
- 269例宫颈癌根治术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分析不同方式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探讨改进传统宫颈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施行宫颈癌根治术(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269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普通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比较,术中出血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开腹组与保留神经组比较,术后肠道及膀胱功能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短,主要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减少主要是术后尿潴留减少。术前栓塞化疗组76.1%患者经过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后病灶缩小。结论: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作为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方式之一,但是远期效果仍需观察;术前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可降低临床分期,为手术创造机会。
- 光晓燕张薇曹炎培
- 关键词: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盆腔自主神经
- 老年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索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60岁)25例为研究组,同期中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0~59岁)13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特点,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术前合并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患者手术范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需要输血率及术后住院日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不是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的禁忌,绝大部分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治疗。
- 光晓燕曾荔苹吕超霞
- 关键词:老年妇科肿瘤围手术期
- 以微型剪分解粘连为主综合治疗宫腔粘连性不孕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以微型剪分解粘连为主综合治疗宫腔粘连性不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宫腔粘连性不孕病例的治疗效果,所有病例均在超声监护下、宫腔镜直视下用微型剪分解粘连,术后放置宫内绝育器,并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3个月,3个月后随访月经改变,再次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形态,取出绝育环,仍然粘连病例给予再次分解手术。结果:患者月经量明显增加,月经总正常率68.0%,109例患者宫腔恢复正常,有效率89.3%,10例轻度粘连、3例中度粘连需要再次手术,术后1年内妊娠率52.8%。结论:超声监护下、宫腔镜直视下以微型剪分解粘连联合置环术配合激素周期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光晓燕曾荔苹于琳李璟
- 关键词:宫腔粘连宫腔镜宫内绝育器
- 胎盘早剥6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03年
- 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婴生命.本文对我院1993~2001年66例胎盘早剥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和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及处理,降低母婴病死率,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 光晓燕
- 关键词:胎盘早剥围生儿子宫胎盘卒中并发症
- 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7
- 2013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产妇不同时间段开始使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跟踪随访和对照研究,探讨不同时间段开始盆底康复对改善女性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及产后最佳康复训练时机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盆底康复室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88例作为训练组,依据产后开始进行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训练的时间,分为A组(产后6周<开始训练时间≤产后8周)25例、B组(产后8周<开始训练时间≤产后10周)41例、C组(产后10周<开始训练时间≤产后13周)22例。另选取产后6~8周开始来院复查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尿失禁、盆底肌肉评估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训练组及对照组的一般状况、尿失禁阳性率和盆底肌力的强度,对训练组于训练完成时和产后6个月、对照组于同期进行随访和盆底评估,评价尿失禁症状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 (1)对照组产后不同时期的尿失禁阳性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训练组康复治疗前,两组的尿失禁阳性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6个月时,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尿失禁阳性率降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训练组训练完成时、产后6个月尿失禁阳性率较训练前均降低,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较训练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训练完成时、产后6个月时尿失禁阳性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副作用。结论 (1)产妇盆底功能自我恢复能力有限,盆底损伤是难以自然修复的;(2)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训练可以降低尿失禁阳性率,并增强盆�
- 李环吴瑞芳光晓燕祁锋肖爱民马喆胡艳陈瑜张巍颖刘星王子超
- 关键词:产后期康复骨盆底尿失禁生物反馈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以降低母婴死亡率。方法:对近18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早期无明显症状,15例早期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进行性黄疸等,6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病,18例均出现肝功能受损,9例出现肾功能损伤,8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12例凝血功能障碍,4例发生产后大出血,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率11.11%(2/18),围产儿死亡率8.70%(2/23)。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病情凶险,早期诊断治疗、及时终止妊娠,并加强多科协作抢救多器官功能障碍是治疗AFLP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母婴死亡率。
- 李云光晓燕马喆
- 关键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 白细胞介素-6作为肿瘤标记物在卵巢癌诊治中的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IL-6能否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用于卵巢上皮性癌早期诊断及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通过动态观察卵巢癌治疗前后IL-6值的变化,观察它在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探讨联合检测IL-6与CA125在卵巢癌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以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30例为研究组,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它妇科恶性肿瘤共40例为对照组,检测研究组术前、1-4次化疗后,正常妇女研究前、其他卵巢良性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治疗前、其他妇科恶性肿瘤组手术前、后血清IL-6水平及CA125水平,分析探讨IL-6作为肿瘤标记物在卵巢癌诊治中的意义。结果:卵巢癌患者IL-6血清值术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及化疗后逐渐降低(P<0.05);血清IL-6、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P<0.05)。结论:IL-6是早期诊断卵巢癌和评估预后的可靠指标,联合CA125检测可以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
- 于琳光晓燕张瑞女
- 关键词: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