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建忠

作品数:1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生平
  • 3篇药文化
  • 3篇医药文化
  • 3篇生平事迹
  • 3篇事迹
  • 3篇中医
  • 3篇中医药
  • 2篇医药
  • 2篇中医药文化
  • 1篇地方志
  • 1篇颠倒散
  • 1篇学术
  • 1篇学术问题
  • 1篇要旨
  • 1篇医方
  • 1篇医家
  • 1篇医事
  • 1篇医书
  • 1篇针刺
  • 1篇针药

机构

  • 18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8篇傅建忠
  • 3篇罗宝珍
  • 1篇吴童

传媒

  • 2篇中华医史杂志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药图...
  • 1篇中医文献杂志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中华医学会医...
  • 1篇第二届济南·...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陈日华生平仕履考
陈日华即陈晔,为南宋官员,崇尚医药,编撰有《陈氏经验方》、《夷坚志类编》,刊刻过方夷吾《方氏家藏集要方》,但《宋史》无传,其生平事迹,学界尚未详考.文章主要根据地方志、族谱、医书、文集、史书等文献资料,考证得出:陈晔,字...
傅建忠
关键词:生平事迹
文献传递
明代养生著作《尊生要旨》考略被引量:3
2014年
《尊生要旨》为明代养生著作,该书立足明清养生著述、地方史志,辅以书目及相关材料,认为此书以明·《摄生要义》为蓝本,由蒋学成汇编,许乐善增订,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书会通诸家养生经验,指出养生修炼的入门理论与方法,推动了养生学的发展与普及,其现存版本为明刻本与清抄本。
罗宝珍傅建忠
《心印绀珠经》知见版本考
2024年
《心印绀珠经》是河间学派的一部综合性医学著述,在继承与传播刘完素学术思想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此书现存多个版本,但诸家馆藏书目的著录多有歧义,且学界亦尚未对其版本源流进行梳理。运用比较法,并结合目录学文献,对知见版本进行细致的比勘和考证,揭示诸本的版本特征与先后传承关系,同时也指出新发现的叶良玉跋刻本与赵瀛刻本之间区别与联系。
傅建忠
《三台万用正宗》涉医文献特色考论被引量:1
2023年
《三台万用正宗》是明代卷帙最为浩繁的一部综合性日用类书,其中的涉医文献内容丰富多样,且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文章结合明代具体的文化背景和医学发展状况,从医学知识属性、知识类型、医学文体、插图运用等多个视角,梳理分析其涉医文献的特色所在,具体表现为:突出实用,兼顾理论;类型多样,道教医学比重大;韵散结合,大量采用韵文体;穿插图像,突出表达效果。《三台万用正宗》涉医文献的编撰特色,对当今继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傅建忠
熊宗立生平事迹考被引量:2
2011年
明代医家熊宗立,《明史》无传,地方志的记载也失之简略,甚至以讹传讹。今人论著又多不加详考,人云亦云,与之相关的不少学术问题也远未廓清。本文主要立足于明清医学著述、福建地方志与《潭阳熊氏重修宗谱》,辅以文集、题跋、书日文献等资料,拟对熊宗立的家世谱系、字号、牛卒年、师承等关键问题进行爬梳与考证,并就正于方家。
傅建忠
关键词:生平事迹明代医家学术问题地方志
秦汉医方命名内涵及演变探析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梳理秦至东汉末期简帛医方及传世医籍中的方名类型,分析各类方名的由来及内涵,考察秦汉方名演变的动因及具体情况,认为秦汉医方经历了症治型方名、人名类方名、药剂型方名向复合型方名的递变,反映出秦汉验方上升为理论之方的过程中,医方由民众流传取用转为医生传习运用。与此相应,方名由强调方用功效渐至关注组方机理。秦汉各类方名在后世得以沿用与整合,而由方名演变可知方名须简练、显性、好记、便用,呈现医方属性,辨明医方异同是医方命名的原则。
罗宝珍傅建忠
关键词:秦汉
试探余象斗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特色
2022年
余象斗是晚明著名商业出版商,擅长通俗小说的创作、编辑与评点,也通晓医学,热衷于编刻包括医书和日用类书在内的民间日常参考书籍。文章基于对余象斗医学传播相关出版活动的梳理,探讨其传播医学文化的模式与效应,着重指出其善于把握明末医学通俗化的文化动向,重视副文本的设计与运用,为医药文化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指出,存在随意改刊、弄虚作假及校勘不精等明代商业出版商共有的缺陷。
傅建忠
关键词:通俗化副文本
吴童教授针药并用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经验被引量:1
2024年
吴童教授认为耳鸣以肝火上扰证最为常见,本证多由肝郁化火,暴怒伤肝,肝阳偏盛,风热侵袭所致,故治疗本证遵循“清泻肝胆火热”治则,采用中药和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方药以龙胆泻肝汤去车前子、木通、柴胡为基础方,兼有鼻部病变加苍耳子、辛夷、金银花、连翘等药对治疗,兼有情志障碍加栀子、淡豆豉、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等药对治疗;针刺取颞三针为主穴,翳风、神门、太冲为配穴,其中颞三针行平补平泻法,余穴行捻转泻法。中药和针刺联合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效果显著。
陈馨月傅建忠吴童
关键词:耳鸣龙胆泻肝汤针刺
书坊刻书与中医药文化传播被引量:1
2015年
流传至今的古代医书,坊刻本的数量最大。书坊为传播与保存中医药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考察书坊刻书总体特色的基础上,着重从书坊参与编校医书、屡次翻刻同种医书、接受委托刊刻医书以及注重品牌与营销策略四个维度,阐释书坊编刻医书的特性,且揭示了坊刻医书在海外的传播与积极影响。
傅建忠
关键词:书坊刻书中医药文化
吴童论治痛风经验
2024年
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是一种以皮肤发热、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关节性疾病,与尿酸水平升高直接相关。其病程通常较长,且易复发,难以治愈。吴童教授秉承辨证论治原则,将痛风的病因病机归纳为湿热蕴结、痰瘀痹阻、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5个证型,分别采用清热除湿、祛瘀化痰、补肺健脾、温补脾肾、滋养肝肾治法,并外敷以四黄散,将中药内服与外敷综合运用于整个诊疗过程中,效果显著。
陈馨月傅建忠
关键词:痛风四黄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