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志锋

作品数:29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开发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开发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州市黄埔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梗死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5篇血管
  • 5篇磁共振
  • 4篇心肌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衰竭
  • 4篇骨折
  • 4篇成像
  • 3篇预后
  • 3篇腔隙
  • 3篇腔隙性
  • 3篇腔隙性脑梗死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急性
  • 3篇关节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动脉

机构

  • 17篇广州开发区医...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作者

  • 29篇陆志锋
  • 14篇张立
  • 12篇刘璋
  • 12篇王博
  • 11篇林成业
  • 10篇黄智
  • 10篇王潇
  • 9篇李玉香
  • 9篇高文
  • 7篇陈晞明
  • 7篇肖海松
  • 6篇陈友权
  • 5篇王世祥
  • 4篇许耘红
  • 2篇李纪明
  • 2篇叶永胜
  • 2篇黄寰
  • 2篇付元
  • 2篇许卫
  • 2篇张慧敏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应用比索洛尔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应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随机将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组(观察组)各44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总有效率70.45%;观察组中,总有效率88.63%。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此种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出现心律过缓患者3例,观察组中出现心律过缓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两组药物副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加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常规治疗疗效更好,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发生率。
陈友权许耘红何晓青陆志锋
关键词:比索洛尔慢性心力衰竭
三种血管造影方法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黄智刘璋王博林成业张立李玉香肖海松陆志锋王潇高文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核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MRI与CT在超急性期脑挫裂伤中的应用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比超急性期脑挫裂伤在CT与MR I中的表现特点,探讨MR I在超急性期脑挫裂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急性期脑挫裂伤患者进行CT与MR I检查,分析超急性期脑挫裂伤在两者中的表现特点。结果 30例患者中,CT检查可显示12例,漏诊18例;MR I可显示30例,优于CT。结论诊断超急性期脑挫裂伤MR I优于CT,MR I的DW I应作为脑挫裂伤常规扫描方法。
黄智刘璋林成业张立李玉香高文肖海松王博陆志锋王潇叶永胜付元
关键词:MRICT脑挫裂伤
低剂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三维重建在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分析X线、螺旋CT及低剂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三维重建在30例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探讨低剂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三维重建在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3月广州开发区医院放射科收治经X线、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三维重建证实的30例骨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分析30例骨关节骨折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三维重建表现及x线片表现。采用SPSS11.0统计软软件包。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对不同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各指标问的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种方法的准确率评估采用卡方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30例中显示骨折线,明确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片的数目,来源及分离移位情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三维重建30例均能清晰显示;螺旋CT20例能清晰显示,10例不能清晰显示;X线平片10例能清晰显示,20例未见显示。螺旋CT关节囊和软组织显示清晰。结论低剂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三维重建比螺旋CT及X线平片更能清楚显示骨折,明确骨折线的走行和骨折片的数目、来源及分离移位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
黄智王博刘璋林成业张立李玉香高文叶永胜陆志锋王潇
关键词:骨关节骨折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亚急性期评估患者康复水平的应用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检测各测量参数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53例符合筛选条件的新患脑梗死患者,分别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应用DTI跟踪监测损伤侧病灶区和对称相同脑区的各参数值,包括平均扩散系数(DCavg)、容积比各向异性(VRA)、部分各向异性(FA)和衰减指数(Exat);最后根据MBI评分结果将患者分成康复组和未康复组。结果在急性期两组病灶区VRA值较其对侧均明显下降(P<0.05);亚急性期康复组病灶ROI的VRA值较急性期未见改变,未康复组病灶ROI的VRA值继续降低,与康复组病灶RO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慢性期康复组病灶ROI的VRA值与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仍无统计学差异,未康复组病灶ROI的VRA值继续减少,且与康复组病灶ROI之间统计学差异呈扩大趋势(P<0.01)。在急性期两组的Exat值和其对侧ROI相比明显升高(P<0.05);在亚急性期康复组的Exat值明显下降,与其对侧ROI无统计学差异,而未康复组的Exat值下降缓慢,与其对侧ROI和康复组病灶ROI相比仍具有统计学差异;到慢性期康复组的Exat值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未康复组病灶ROI的Exat值下降不多,和其对侧ROI以及康复组的病灶ROI相比仍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检测的以上个参数值可以综合分析患者的预后是否良好,可以指导脑梗死临床康复治疗进行个性化方案的制定。
张立陆志锋邓福珠邱子维高文
关键词:脑梗死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预后
胸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与MRI诊断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胸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CT和MRI与病理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的9例胸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结果 9例中位于前纵隔1例,后纵隔3例,中纵隔4例,左肺斜裂1例。临床出现症状者其病灶多位于中纵隔,有2例伴副肿瘤性天疱疮。CT上1例出现灶中央区分支状钙化。MRI上病变与周围分界清晰度更佳。病理上9例均为透明血管型,CT增强除1例表现为不均匀中度强化外,均呈显著强化。结论胸部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与病理之间密切相关,结合较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术前作出诊断。
陆志锋李玉香王博张立刘璋林成业高文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症胸部磁共振成像
血清 Adropin 与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慢血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背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有创的SYNTAX评分进行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是否出现慢血流更是难以预测。能否在无创的前提下找到一种生物标志物来准确预测高危冠状动脉病变及慢血流现象的发生,已经成为心血管研究热点之一。目的评价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Adropin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PCI术中出现慢血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NSTE-ACS入院行PCI术患者240例,另选取同期心内科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STE-ACS患者进行SYNTAX评分,根据SYNTAX评分分为:高危组(SYNTAX≥33分)、中危组(22分
陆志锋陈晞明王世祥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SYNTAX评分慢血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特异度
脑灰质异位的急诊CT诊断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急诊CT对脑灰质异位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脑灰质异位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急诊CT发现的脑灰质异位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15.4岁,均以发作性癫痫为主要临床症状,全部病例均经脑电图、CT检查确诊为脑灰质异位症并排除其他颅脑疾病,回顾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 11例异位灶中单发者9例,多发者2例,全部位于幕上两侧大脑半球,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但所有病灶均呈灰质密度,CT值约为35HU,病灶境界清晰。结论脑灰质异位具有较特征性的临床及CT表现,急诊医师充分认识本病,可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
林成业肖海松陆志锋刘璋
关键词:灰质异位CT急诊癫痫
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磁共振诊断效果观察及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64例亚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0例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磁共振诊断、分型,比较磁共振对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分型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 40例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6例(40%)脑深部血肿型患者,19例(48%)脑外周出血型患者,5例(13%)混合型患者;脑深部血肿型、脑外周出血型、混合型磁共振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89%、80%,3种类型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磁共振诊断的适用范围较广,能够有效地降低进展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误诊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张立陆志锋邓福珠吴恩柱陈荣辉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诊断
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鼻骨骨折诊断中对临床指导的治疗价值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鼻骨骨折诊断使用普通X线与CT诊断效果差异,比较二者对临床指导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97例鼻骨骨折且均接受普通X线和CT检查患者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方式骨折检出率、骨折类型检出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X线技术诊断结果为可疑鼻骨骨折74例、未见明显异常23例,而CT技术分别为90例和7例。两种技术诊断相比,差异显著(χ^2=8.872,P<0.01)。X线技术对鼻骨骨折及其类型诊断准确率均显著低于CT技术(P<0.01)。通过多角度综合评分发现,CT技术评分高于X线技术。结论:鼻骨骨折诊断诊断手段中CT比X线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对临床指导治疗更具有价值,但诊断水平仍需提高,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陆志锋张立邱子维王博陈雪飞
关键词:X线鼻骨骨折诊断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