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辉霞

作品数:24 被引量:223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婴幼
  • 5篇婴幼儿
  • 5篇影响因素
  • 4篇营养
  • 4篇月龄
  • 4篇妊娠
  • 4篇儿童
  • 3篇孕产
  • 3篇孕产妇
  • 3篇胎龄
  • 3篇贫血
  • 3篇小于胎龄
  • 3篇小于胎龄儿
  • 3篇梅毒
  • 3篇产妇
  • 3篇出生体重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新生儿
  • 2篇营养不良
  • 2篇孕妇

机构

  • 17篇中南大学
  • 17篇湖南省妇幼保...
  • 8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深圳市南山区...
  • 2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南省军区
  • 1篇宁乡县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西北核技术研...

作者

  • 24篇李辉霞
  • 11篇黄广文
  • 9篇肖娟
  • 8篇郑剑飞
  • 7篇杨敏
  • 6篇高洁
  • 6篇黄群
  • 5篇罗家有
  • 4篇王华
  • 3篇王爱华
  • 3篇谭丹凤
  • 3篇冯娜
  • 2篇秦家碧
  • 2篇史静琤
  • 2篇孙振球
  • 2篇冯彬彬
  • 2篇廖翼
  • 2篇曾彪
  • 2篇胡杨
  • 2篇罗中文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泌尿科医师对BPH患者诊疗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中国泌尿科医师对BPH患者的诊疗现状,包括疾病的认知、诊断、治疗和随访四个方面;分析医师的实际操作与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间的差距,为采取措施缩小差距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加深泌尿科医师对BPH的认识,...
李辉霞
关键词:疾病认知
文献传递
2019年湖南省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辅食喂养与营养状况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估湖南省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辅食喂养情况,并研究其与儿童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象为湖南省6个市州24个调查点6~23月龄婴幼儿1220名。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和血红蛋白测量。根据WHO婴幼儿喂养指标中辅食喂养相关的指标分析婴幼儿喂养状况,以2006年WHO生长发育标准计算Z评分,分析婴幼儿营养状况。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湖南省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贫血发生率分别为3.6%、4.8%、2.7%、10.5%、2.0%、16.3%,辅食添加种类、辅食添加频次、最低可接受膳食合格率分别为43.3%、68.5%、28.1%。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WHO辅食喂养指标中仅有辅食添加频次是肥胖和贫血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湖南省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较前有明显改善,但贫血问题仍较突出,辅食添加频次与婴幼儿贫血存在显著关联。
廖鸣慧冯彬彬黄群李辉霞谭丹凤方华玲廖翼黄广文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状况
湖南省梅毒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血清学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梅毒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率和滴度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7-2021年在湖南省各助产机构分娩并上报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的梅毒感染母亲及所生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新生儿血清学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不同特征新生儿血清学阳性率和滴度水平的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新生儿血清学阳性率和滴度水平的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和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血清学检测阳性新生儿3585名,阳性率为41.1%(3585/8724);滴度以低滴度水平(<1∶8)为主,占38.2%(3332/8724),高滴度水平(≥1∶8)占2.9%(253/8724)。母亲年龄越大(aOR=0.85,95%CI:0.81~0.88;aOR=0.54,95%CI:0.80~0.87)、既往有梅毒感染史(a OR=0.88,95%CI:0.81~0.96;aOR=0.86,95%CI:0.79~0.93)是新生儿血清学阳性和滴度水平的保护因素,孕早期(aOR=0.74,95%CI:0.60~0.91)或孕中期(aOR=0.81,95%CI:0.67~0.95)治疗也是新生儿滴度水平的保护因素。梅毒感染诊断时期为产时、产后或其他(aOR=1.21,95%CI:1.05~1.39;aOR=1.25,95%CI:1.08~1.43)、妊娠梅毒未治疗(a OR=4.55,95%CI:4.00~5.16;aOR=3.86,95%CI:3.17~4.97)和非规范治疗(aOR=2.68,95%CI:2.03~3.49;aOR=2.13,95%CI:1.86~2.69)是新生儿血清学阳性和滴度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梅毒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血清学指标阳性率较高,并且阳性率和滴度水平受到母亲年龄、既往梅毒感染史、梅毒感染诊断时期、梅毒治疗情况等因素影响。
谭三风李辉霞袁姗吴芳高洁杨敏郑剑飞
关键词:新生儿血清学监测
2009-2019年湖南省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2009-2019年新生儿死亡状况,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2009-201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中的新生儿死亡数据以及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新生儿死亡率由2009年的4.40‰下降至2019年的1.50‰,婴儿死亡率由2009年的7.18‰下降至2.8‰。导致新生儿死亡主要疾病为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肺炎、意外窒息、其他先天性异常及其他新生儿疾病。出生窒息为2009、2016、2017、2018年的顺位第一,2010-2015、2018、2019年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为顺位第一。11年间共评审病例501例,其中50例(9.98%)"不可避免"死亡,289例(57.68%)"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86例(17.17%)"可避免"死亡。结论应加强孕期保健和高危妊娠管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孕期保健意识;重点开展新生儿复苏、新生儿呼吸支持管理等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完善尸检程序,提高尸检率;完善全省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提高新生儿救治能力,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廖鸣慧黄群龙小兰李辉霞肖娟黄广文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死亡率死因顺位
2012年湖南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制定湖南省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省随机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省共调查27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611份,问卷有效率96.7%。湖南省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14.0%,城市居民为21.8%,农村居民为7.6%。在3方面健康素养水平中,基本知识和理念为18.8%,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2.1%,基本技能为19.4%。在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中,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47.0%、科学健康观36.8%、健康信息24.5%、传染病防治24.1%、基本医疗11.7%和慢性病防治10.9%。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同。结论湖南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尤其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应以农村居民为重点,并根据人群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全省居民的健康素养。
王五红黄德建张艳辉凌建军曹仲辉李辉霞冯娜罗家有
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状况及相关因素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2022年1—12月湖南省“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和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并随访至7~12月龄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检测。HBsAg和抗-HBs均阴性,表示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9792名儿童分析。9792名儿童中,乙肝疫苗无应答率为9.5%(928/9792)。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发生乙肝疫苗无应答的风险是HBeAg阴性母亲所生儿童的1.62倍(OR=1.62,95%CI:1.40~1.88);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 g)儿童发生乙肝疫苗无应答的风险是正常出生体重儿童的1.41倍(OR=1.41,95%CI:1.08~1.85)。母亲孕期抗病毒治疗(OR=0.59,95%CI:0.48~0.73)和儿童HepB规范接种(OR=0.66,95%CI:0.57~0.78)是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的保护因素。结论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乙肝疫苗无应答率较高,并受母亲HBeAg阳性、孕期抗病毒治疗、出生体重和疫苗规范接种等因素影响。
谭三风李辉霞肖娟谭丹凤涂颖高洁杨敏
关键词:乙肝疫苗儿童无应答
长沙县农村地区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分析农村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选取长沙县某医院妇幼保健科就诊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了在该医院就诊的孕妇298人。有4.0%的农村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育年龄、产次、自然流产史与农村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病情况的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生育年龄(OR=3.19,95%CI:1.05,9.65)是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沙县农村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患病率为4.0%,农村孕妇生育年龄小于25岁或大于30岁的孕妇较年龄在25~30岁间的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危险性增高。
郭占胜李辉霞秦家碧杨土保
关键词:农村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湖南省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现状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湖南省14个市州采集267份保健食品样品,对样品进行铅、砷、汞、有机氯农药、微生物、违禁药物添加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保健食品铅、砷、汞含量及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检测值均合格;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率为3.4%(9/267),为减肥类和缓解体力疲劳类保健食品;违禁药物添加检出率为5.6%(15/267),主要为减肥类保健食品,存在联合添加药物情况。结论湖南省保健食品有害金属铅、砷、汞及有机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符合国家卫生要求,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和违禁药物添加现象;微生物污染和违禁药物添加主要为减肥类保健食品。
李辉霞孙振球曾彪史静琤吴公平刘秀兰
关键词:保健食品微生物污染
湖南省2011-2017年孕产妇HIV感染者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孕产妇HIV感染者早产、低出生体重(LBW)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已分娩的孕产妇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人口学特征、妊娠情况、抗病毒治疗(ART)、丈夫/性伴情况和妊娠结局等因素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早产、LBW和SGA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80例孕产妇HIV感染者,其早产率为7.9%(62/780),LBW发生率为9.9%(77/780),SGA发生率为21.3%(166/780)。孕产妇HIV感染者早产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期中重度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4孕周开始ART(与孕期未进行ART相比)和丈夫/性伴年龄〉35岁(与26-30岁相比),其aOR值分别为4.59(95%CI:1.51-13.95)、4.90(95%CI:1.56-15.46)、2.40(95%CI:1.26-4.56)和2.29(95%CI:1.21-4.36)。妊娠期中重度贫血、妊娠合并HBV感染和〈14孕周开始ART(与孕期未进行ART相比)是LBW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分别为3.28(95%CI:1.13-9.54)、4.37(95%CI:1.42-13.44)和2.68(95%CI:1.51-4.76)。妊娠合并HBV感染和〈14孕周开始ART(与孕期未进行ART相比)是SGA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分别为4.41(95%CI:1.43-13.63)和2.67(95%CI:1.51-4.73)。结论早产、LBW和SGA是湖南省孕产妇HIV感染者常见的不良妊娠结局,受妊娠合并症、ART和丈夫/性伴的年龄等因素影响。
李辉霞郑剑飞黄广文肖娟王华杨敏冯娜
关键词:HIV感染孕产妇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
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表现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表现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为改善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编制的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问卷对随机选择的8 465名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总形成率为66.4%,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形成率分别为69.4%和62.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吃食物前洗手、不在校外小摊上购买小吃、出现传染性疾病症状告诉老师以及生病告知学校老师等行为,小学生的形成率高于中学生,而上完厕所后洗手以及咳嗽喷嚏时用手帕(纸巾)或者手遮挡等行为,中学生的形成率高于小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和父母居住、父亲文化、母亲文化、母亲职业等与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有关。结论: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相关行为形成率仍有待提高,且其形成与多种家庭因素有关。
冯娜罗家有李辉霞朱娜奉琪李雄伟周海湘
关键词:家庭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