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鹏
- 作品数:5 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如何缓解?--以脱贫攻坚为例被引量:12
- 2021年
- 信息不对称是我国纵向间政府关系的重要特征。研究以脱贫攻坚背景下的纵向政府间信息沟通为例,分析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缓解机制,通过实地调研和二手资料收集等方法阐释了缓解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的四种信息沟通机制,全景展示脱贫攻坚期间科层制结构和议程设置的变化。研究发现,目前科层系统中存在四类信息的上下流动:一是下派干部实现扶贫标准的沟通;二是下派干部分级反馈资源需求信息;三是地方政府在变通执行中探知上级给予的政策空间;四是上级政府允许基层政府表达工作意图。信息的流动呈现出一种“控制性沟通”的机制,由于精准扶贫带来的持续高问责压力,促使各级官员信息沟通的意愿和方式发生改变,最终使我国纵向政府间信息不对称现象得以缓解。研究为科层制内部信息不对称的缓解提供新的理论解释和研究视角,同时也为科层制变化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提供实证研究证据,增强了对科层制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的理解。
- 刘丽莉刘志鹏
-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脱贫攻坚下派干部
- “干部下乡”背后的“政策落地”——基于“精准扶贫”中干部互动视角的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政权如何打破科层制的层级限制并开展互动是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的热点问题。在国家精准扶贫实践中,为确保高度政治性的国家政策执行不走样,中央到县级政府纷纷派出干部参与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这些代表着上级政府意志的下派干部与村民自主选举的村干部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精准扶贫的政策绩效。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三个村庄的案例分析发现,下派干部与村干部之间存在四种互动关系:合作、下派干部主导的妥协、村干部主导的妥协和对抗。下派干部所携带的资源、与村庄经济精英的关系以及派出机构的级别等的差异会影响双方的关系。因此,不同于以往改造当地干部的目标,精准扶贫中的下派干部建立了科层制之外村庄和派出机构的定向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向基层农村政权提供技术、资金、人脉等资源支持,形成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柔性干预”。
- 刘志鹏刘志鹏
- 关键词:下派干部自主性
- 如何走好“最后一公里”?——基层政府创新的“制度适应”机制被引量:19
- 2021年
- 作为具有漫长行政链条、幅员广阔的国家,基层各主体利益多元导致的基层政策执行偏差长期存在,而基层政府创新则在现有政策动员基础上,提供了促进国家政策执行的新手段。本文以X县基层组织创新为例,采用"制度适应"机制分析框架,通过访谈和二手资料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基层政府创新的动力机制,以解决承载高度政治承诺的统一性国家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本文发现,基层政府的创新离不开对国家政策执行宏观基础条件与微观政策场域的双重评估;在接踵而至的国家战略和持续问责压力背景下,当之前政策绩效与政策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产生多维不适应时,基层政府将通过"制度适应"机制而创新开展政策动员,以规避上级政府可能对本地持续的负面注意力,即弥合"文本-情境"的不适应便是制度创新的主要动机。本文的意义在于采用的制度适应机制框架丰富了政策创新研究的分析视角,充实了基层政府创新的动力机制。
- 连宏萍连宏萍刘志鹏
- 工作专班:新型议事协调机构的运行过程与生成逻辑被引量:39
- 2022年
- 作为一种新型议事协调机构形式,“工作专班”近年来频繁进入公众视野。本文通过二手数据分析和深度访谈,对“工作专班”基本情况、运行环节和成立原因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解读其背后的组织逻辑。本文发现,区别于领导小组、指挥部等传统议事协调机构,工作专班具有履行执行职能和承担个体责任的双重特性,包含了周期性会商、现场处置、信息沟通和督导检查等基本工作内容。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工作专班设立的原因一是提高协调效率,减轻资源依赖;二是增强创新韧性,提升治理能力;三是明确责任分解,优化组际控权。总体来说,工作专班并非简单重复传统议事协调机构的运行逻辑,而是在沿袭传统议事协调机构功能基础上进行了改善与创新,从而在日趋复杂的行政环境中既促进政策执行,又在一定程度上分解可能需要承担的行政责任,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加一块“拼图”。
- 刘鹏刘志鹏
- 关键词:议事协调机构科层制
- 论“受过教育的人”--教育目的分析的一个尝试
- 本文旨在论述“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重点试图回答“‘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
首先通过重新审视“教育”的涵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受过教育的人”是“经历过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并且素质结构得到改善提升、具备特...
- 刘志鹏
- 关键词:教育教育目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