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杰 作品数:35 被引量:94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西海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级星火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天文地球 医药卫生 更多>>
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过程包括:选择地势平坦的场地,海面设置看护棚和种质资源库保护区警示标记;种质保存区进行多个围网区域分区保存,每个围网保存区域顺着潮流方向以梭形埋设,各个梭形围网保存区间距5... 彭慧婧 邹杰 金朝焕 蔡德建 杨家林织锦巴非蛤稚贝与饵料微藻的脂质组成及分析 2023年 为了揭示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稚贝与3种饵料微藻的脂质组成特征及其相关性,本研究用氯仿-甲醇提取织锦巴非蛤稚贝和饵料微藻中的脂质,采用液液萃取技术分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脂质进行分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从5个样品中共鉴定出7类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7%以上,主要为烷烃类化合物和脂肪酸。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样品的长链脂肪酸可以聚类成2组,第一组包括织锦巴非蛤(湿、干)、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第二组为青岛大扁藻(Tetrasemis helgolandica)。5个样品长链脂肪酸的主成分分析显示,主要分为主成分1(60.8%)和主成分2(23.0%),织锦巴非蛤、青岛大扁藻与主成分1显著相关,棕榈酸(C16:0)、亚麻酸(C18:3n3)、反油酸(C18:1n9t)、亚油酸(C18:2n6)、硬脂酸(C18:0)可作为其特征脂肪酸成分。研究表明,虽然织锦巴非蛤的长链脂肪酸和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更相似,但是青岛大扁藻更能满足其脂质营养需求,是织锦巴非蛤稚贝培育期的优良饵料,建议在培育织锦巴非蛤稚贝时以投喂青岛大扁藻为主的同时混合投喂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 徐艳 徐艳 柯珂 姜发军 赖俊翔 曾梦清 张秀国 邹杰关键词:GC-MS 脂质 大獭蛤人工苗种浅海沉箱式中间培育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分别于2008年月12月至2009年3月和2009年5月至8月,2次在北海市乔港镇沿岸浅海进行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人工苗种自然海区沉箱式中间培育试验。试验培育工具为长方形聚乙烯水果框,规格为长×宽×高=50cm×35cm×15cm,放苗前框内装满中沙。试验用大獭蛤苗种规格为壳长0.2~0.5cm。分别经过2次75d和45d的中间培育,大獭蛤人工苗种增长至出苗规格2.5~3.5cm,成活率分别为42.56%、41.13%。在海水温度25.0~31.5℃和1000粒/筐养殖密度下,大獭蛤人工苗种的浅海沉箱中间培育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苗种活力强,养殖成活率高。 蔡德建 蒋艳 杨家林 彭慧婧 邹杰关键词:大獭蛤 苗种 自然海区 一种基于配套杂交的施氏獭蛤高温速生育系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配套杂交的施氏獭蛤高温速生育系构建方法,涉及水产学中双壳贝类的选育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为:本发明从自然耐高温獭蛤群体进行选择,筛选能与施氏獭蛤正常杂交高温群体,然后通过不设防的浅水筐式养殖,耐受性高的... 邹杰 彭慧婧 邓昭俊方格星虫苗种池塘中间培育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2010年 2008年8月19日至2008年10月22日在广西海洋研究所进行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Linnaeus)中间培育阶段苗种的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试验。试验共设3种不同的池塘底质,分别是海泥沙底质(1#)、中细河沙底质(2#)和中细河沙加配合饲料底质(3#),每口池塘面积0.2hm2,平均播苗密度为每公顷600万条。试验结果表明,中细河沙加饲料底质(3#)的池塘中培苗种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出苗数量最多,而中细河沙底质(2#)池塘的中培苗种次之,海泥沙底质(1#)池塘的中培苗种相对较差。1#、2#、3#池塘方格星虫苗种成活率分别为56.3%,78.%,80.2%,出苗数量分别为67.6万条、93.6万条、96.2万条。铺设适宜底质,投喂适量人工饵料,是提高方格星虫池塘中间培育技术的重要因素。 蒋艳 蔡德建 邹杰 彭慧婧关键词:方格星虫 苗种 施氏獭蛤全同胞家系建立及生长与存活性状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本研究以经2代家系选育的速生长系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为亲本,通过巢式平衡设计构建了30个全同胞家系,以未经选育个体的同期子代作为对照,分析各家系及对照组不同阶段生长和存活差异。实验结果显示,3月、9月和15月龄的施氏獭蛤全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均高于对照组(P<0.05),3月龄的家系壳长、壳高和体质量分别相对提高1.33%~9.33%、0.83%~15.83%和0.74%~25.19%,9月龄的家系壳长、壳高和体质量分别相对提高1.83%~10.46%、3.95%~12.45%和6.01%~20.60%,15月龄的家系壳长、壳高和体质量分别相对提高2.45%~25.62%、2.62%~15.01%和7.00%~28.73%,15月龄累积壳长、壳高和体质量生长量前3家系均值分别比家系平均提高9.38%、5.07%、9.34%;幼体期(1 d^30 d)、培育期(30 d^90 d)和养成期(90 d^450 d)各家系的存活率均值低于对照组5.61%、2.45%、2.08%,累积存活率均值低于对照组9.08%,但存活率排名前三的家系均值要高于对照组22.52%;根据全同胞家系生长和存活数据比较,家系A5、A12、A15于不同时期均表现出稳定优异的生长性状,家系A8、A15、A14于不同阶段均具有稳定的存活性状。以上结果表明,经选育施氏獭蛤家系的生长性状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兼具有高生长和存活性状的家系A15可优先作为良种培育材料。 彭慧婧 张守都 郑德斌 邹杰关键词:选育 全同胞家系 存活 两种弧菌对拟穴青蟹溞状幼体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于5L试验容器内,以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通过菌浴和口服法感染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比较2种弧菌对拟穴青蟹溞状幼体感染的致病力。海水水温25~26℃,盐度30.1,紫外线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菌浴感染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致死密度分别为4.03×105、7.67×105、8.56×105、1.98×106、8.99×106cfu/mL;溶藻弧菌菌浴拟穴青蟹幼体,24h对Z1至Z5幼体半致死密度为5.76×106、7.64×106、7.92×106、1.02×107、6.02×107 cfu/mL;口服感染试验的幼体死亡率随投喂次数和时间增加而提高。在5×106cfu/mL密度下2种弧菌的混合感染组(密度比1∶1)24h幼体死亡率低于对照副溶血弧菌感染组,高于对照溶藻弧菌组。 彭慧婧 邹杰 蔡德建 刘海娟 曾梦清关键词:拟穴青蟹 副溶血弧菌 溶藻弧菌 方格星虫催产技术初探 被引量:1 2011年 经2007~2010年对方格星虫进行亲体选择和多种方式催产试验,累计孵化出6亿多粒海球幼体,总结出:方格星虫亲体首次挑选时间选择5月下旬至6月初,可通过观察卵子数量进行挑选,依体色简单鉴别雌雄,雄雌比1~2:10,人工催产使用水泥池浅沙培育催产,暗光环境、升温环境和水温27℃以上易诱导产卵成功,产卵多在夜间进行。 邹杰 彭慧婧 杨家林 蒋艳 童潼 蔡德建关键词:方格星虫 人工催产 一种野生马氏珠母贝同步保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马氏珠母贝同步保种方法,主要包括下述具体技术步骤:个体选择:每年3月~5月,选择1.5龄~2.5龄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壳高≤65mm;暂养催产:将所有野生马氏珠母贝个体集中于筐笼中暂养并连续催产,暂养... 邹杰 彭慧婧 徐艳 许明珠文献传递 一种施氏獭蛤潮间带高效围塘中间培育方法 本发明属于海洋滤食性贝类海水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施氏獭蛤潮间带高效围塘中间培育方法,包括S1、选择退潮后有存水且天然饵料充足的潮间带低洼区域;S2、利用沙袋围堵形成潮间带滩涂围塘;S3、选择上半和筐盖镂空、底部与下半... 彭慧婧 邹杰 陈国强 董兰芳 许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