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静脉
  • 5篇血栓
  • 5篇下肢
  • 4篇溶栓
  • 4篇深静脉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腔内
  • 3篇腔内激光
  • 3篇曲张
  • 3篇疗效
  • 3篇静脉曲张
  • 2篇动脉
  • 2篇置管
  • 2篇置管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手术
  • 2篇清除装置
  • 2篇缺血

机构

  • 12篇宁波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铜陵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许中友
  • 9篇赵亲明
  • 9篇王辉
  • 7篇祝慧鹏
  • 6篇严金林
  • 5篇童晓涛
  • 2篇胡贤杰
  • 1篇徐斌
  • 1篇李晓强
  • 1篇马霁波
  • 1篇吴伟
  • 1篇金玲
  • 1篇章崇志
  • 1篇李嘉根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13年浙...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蛋白酶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和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究组织蛋白酶S(CTS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炎症和内皮间质转化(EndMT)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HUVECs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ox-LDL组、ox-LDL+si-CTSS组、oxLDL+si-NC组。ox-LDL组加入100μg/ml ox-LDL孵育24 h,ox-LDL+si-CTSS组和ox-LDL+si-NC组先用转染试剂将CTSS siRNA或对照siRNA转染至细胞中48 h再加入100μg/ml ox-LDL孵育24 h,对照组不进行处理。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测定实验检测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TSS、EndMT相关蛋白(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VE-cadherin和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Vimentin)、磷酸化p38 MAPK(p-p38)、总的p38 MAPK(t-p38)、p-Akt、Akt、pERK1/2和ERK1/2蛋白含量,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此外,使用p38 MAPK激活剂茴香霉素(AM)进一步验证下调CTSS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组中CTSS表达增加,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细胞数目增多,IL-1β和TNF-α含量增加,多数细胞变成纺锤样,CD31和VE-cadherin表达下调,α-SMA和Vimentin表达上调,p-p38/t-p38、pAkt/Akt和p-ERK1/2/ERK1/2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x-LDL组相比,ox-LDL+si-CTSS组中CTSS表达降低,细胞活力增加,凋亡细胞数目减少,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纺锤样细胞数目减少,CD31和VE-cadherin表达上调,α-SMA和Vimentin表达下调,p-p38/t-p38、p-Akt/Akt和p-ERK1/2/ERK1/2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x-LDL+si-CTSS组相比,ox-LDL+si-CTSS+AM组细胞活力减弱,TNF-α含量增多,CD31的表达降低,而α-SMA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CTSS可减弱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炎症和EndMT,这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抑制p38 MAPK、Akt和ERK1/2通路的活化发挥作用的。
葛曙雄王辉许中友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S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改良股静脉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002年
目的 通过自行设计的“改良股静脉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 ,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对经过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的 2 6例 ( 30条患肢 )患者运用“改良股静脉环缩术”进行治疗。结果  2 6例 ( 30条患肢 )术后近期效果良好 ,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溃疡面均在术后 15~ 30d内愈合 ,仅 2例术后 3个月仍有下肢肿胀 ,18例( 2 2条患肢 )静脉造影复查示病变静脉瓣膜功能恢复至Kistner 0~Ⅰ级 ,另 8例PPG检查值≥ 2 0s。结论 本科题设计的“改良股静脉环缩术”既可缩窄扩张的股静脉 ,又可包窄股静脉瓣窦部 ,从理论上达到静脉瓣膜功能的永久恢复。
许中友吴伟章崇志金玲
关键词: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治疗
腔内激光灼闭术与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腔内激光灼闭手术组(激光组,120例)和高位结扎+抽剥手术组(抽剥组,120例),激光组采用810 nm激光连续发射模式,灼闭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小腿局部较严重曲张静脉者,联合点式法剥除,抽剥组通过抽剥器剥除大隐静脉主干,局部及散在静脉,通过点式法剥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围手术期死亡1例,1例出现同侧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抽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高位结扎+抽剥术相比较,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美观、简单、安全、有效、较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严金林李晓强许中友王辉童晓涛赵亲明祝慧鹏
关键词:静脉曲张微创
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3
2013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有严重危害的常见血管疾病,多由手术、外伤、分娩和严重心脑疾病等引起,其近期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远期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积极预防及早期有效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传统治疗手段有单纯抗凝、手术取栓以及系统溶栓等…,随着介人技术的普遍开展,目前经导管直接溶栓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DVT的重要手段。我科对3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效果满意。
赵亲明许中友祝慧鹏严金林王辉童晓涛
关键词:介入溶栓治疗导管直接溶栓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手术取栓
不同部位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8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86例急性不同部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348.43±90.57万IU)直接溶栓。溶栓结束以静脉通...
祝慧鹏许中友严金林王辉赵亲民童晓涛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
文献传递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装置在急性股腘动脉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装置在急性股腘动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18例急性股腘动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造影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评估动脉开通效果,随访记录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踝肱指数(ABI)及下肢动脉彩超。结果18例均通过单独Angiojet吸栓或Angiojet吸栓联合其他介入方式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100%。其中2例吸栓后完全再通,1例吸栓后仍残余血栓联合置管溶栓术(CDT),4例吸栓后伴残余狭窄行球囊扩张,8例吸栓后伴残余狭窄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3例吸栓后伴残余血栓及狭窄,先行CDT再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中2例吸栓后出现膝下分支动脉主干栓塞,1例轻度肾功能损害,1例小腿肌肉血肿,无穿刺点大出血、重要脏器出血及死亡并发症。结论Angiojet吸栓装置对于急性股腘动脉血栓性疾病具有疗效显著、微创、安全性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结合传统的CDT、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
赵亲明许中友
关键词:急性下肢缺血血管成形术
针孔法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及Trivex刨吸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目的研究针孔法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及Trivex刨吸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总结该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针孔法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分支行腔内激光灼闭,大片...
祝慧鹏许中友严金林王辉童晓涛赵亲明
关键词:高位结扎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文献传递
介入导管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对比评价介入导管溶栓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88例深静脉血栓病例分别行介入导管溶栓(44例)和外周静脉溶栓(44例),观察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变化、血管通畅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周径均有显著缩小;住院期间、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血管通畅率,介入组优于外周组(P<0.05);介入组出血并发症高于外周组(P<0.01)。结论:介入导管溶栓治疗外周静脉血栓具有血栓溶解率高、远期通畅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可控等优点。
严金林许中友马霁波祝慧鹏王辉童晓涛赵亲明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尿激酶
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间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原发性甲状腺癌患者276例,分为常规开放甲状腺全切组170例和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组106例,记录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第1天,常规开放甲状腺全切组患者血钙、血PTH水平水平低于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组(P<0.05)。术后,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组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低于常规开放甲状腺全切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VI区淋巴结清扫、术前维生素D水平较低、肿瘤最大直径≥4 cm是甲状腺全切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是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甲状腺全切可减少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相较于常规开放甲状腺全切,可能是一种更理想的手术方式。
赵亲明胡贤杰许中友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颈淋巴结清扫术
刮吸法在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刮吸法在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刮吸法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57N行刮吸法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平均时间100min,术中出血20-80ml,平均50ml,术后3~5d出院。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1例为左甲状腺胸骨后肿瘤,且有甲状腺炎粘连严重,转改为开放式手术,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刮吸法结合超声刀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祝慧鹏李嘉根许中友胡贤杰严金林王辉
关键词:刮吸法甲状腺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