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静脉
  • 3篇血栓
  • 3篇溶栓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腔内
  • 3篇腔内激光
  • 3篇曲张
  • 3篇下肢
  • 3篇介入
  • 3篇静脉曲张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微创
  • 2篇下肢静脉
  • 2篇下肢静脉曲张
  • 2篇疗效
  • 2篇结扎
  • 2篇高位结扎

机构

  • 7篇宁波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浙江衢化医院

作者

  • 8篇祝慧鹏
  • 7篇许中友
  • 7篇王辉
  • 6篇严金林
  • 5篇赵亲明
  • 5篇童晓涛
  • 1篇景在平
  • 1篇徐斌
  • 1篇胡贤杰
  • 1篇周艺琳
  • 1篇包俊敏
  • 1篇李晓强
  • 1篇马霁波
  • 1篇冯翔
  • 1篇李嘉根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13年浙...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腔内激光灼闭术与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腔内激光灼闭手术组(激光组,120例)和高位结扎+抽剥手术组(抽剥组,120例),激光组采用810 nm激光连续发射模式,灼闭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小腿局部较严重曲张静脉者,联合点式法剥除,抽剥组通过抽剥器剥除大隐静脉主干,局部及散在静脉,通过点式法剥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围手术期死亡1例,1例出现同侧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抽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高位结扎+抽剥术相比较,腔内激光灼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美观、简单、安全、有效、较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严金林李晓强许中友王辉童晓涛赵亲明祝慧鹏
关键词:静脉曲张微创
不同部位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8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10月86例急性不同部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348.43±90.57万IU)直接溶栓。溶栓结束以静脉通...
祝慧鹏许中友严金林王辉赵亲民童晓涛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
文献传递
针孔法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及Trivex刨吸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目的研究针孔法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及Trivex刨吸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总结该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针孔法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分支行腔内激光灼闭,大片...
祝慧鹏许中友严金林王辉童晓涛赵亲明
关键词:高位结扎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文献传递
介入导管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对比评价介入导管溶栓与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88例深静脉血栓病例分别行介入导管溶栓(44例)和外周静脉溶栓(44例),观察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变化、血管通畅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周径均有显著缩小;住院期间、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血管通畅率,介入组优于外周组(P<0.05);介入组出血并发症高于外周组(P<0.01)。结论:介入导管溶栓治疗外周静脉血栓具有血栓溶解率高、远期通畅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可控等优点。
严金林许中友马霁波祝慧鹏王辉童晓涛赵亲明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尿激酶
刮吸法在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刮吸法在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刮吸法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57N行刮吸法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平均时间100min,术中出血20-80ml,平均50ml,术后3~5d出院。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1例为左甲状腺胸骨后肿瘤,且有甲状腺炎粘连严重,转改为开放式手术,手术顺利,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刮吸法结合超声刀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
祝慧鹏李嘉根许中友胡贤杰严金林王辉
关键词:刮吸法甲状腺切除术
腔静脉滤器保护下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3
2013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有严重危害的常见血管疾病,多由手术、外伤、分娩和严重心脑疾病等引起,其近期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远期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积极预防及早期有效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传统治疗手段有单纯抗凝、手术取栓以及系统溶栓等…,随着介人技术的普遍开展,目前经导管直接溶栓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DVT的重要手段。我科对3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效果满意。
赵亲明许中友祝慧鹏严金林王辉童晓涛
关键词:介入溶栓治疗导管直接溶栓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手术取栓
介入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塞19例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股浅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介入治疗的19例(22条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ontaine Ⅱb期(中、重度间歇跛行)6条,Ⅲ期(静息痛)8条,Ⅳ期(组织缺损)8条(其中足部溃疡6条,足趾坏疽2条)。股浅动脉病变的平均长度8.8cm(5.0—13cm)。病变TASC分型B型4条,C型17条,D型1条。通过彩色血管超声和(或)动脉造影观察病变段动脉术前、术后的影像学改变分析支架通畅率,分析术前、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临床改善率和保肢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7条肢体浅动脉开通(手术成功率77.3%),其中单纯PTA 11例,PTA加支架成形6例,共置入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8枚。2例中转旁路手术,3例放弃手术。17条肢体平均随访12.5个月(3~33个月)。1例术后1个月死于心心肌梗塞;4条肢体术后3~6个月再闭塞。17条肢体介入手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为76.4%。结论介入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满意的近期和中期疗效。
祝慧鹏周艺琳冯翔李鸣包俊敏景在平
关键词:气囊扩张术股浅动脉
限制性内翻剥脱减少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后隐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下肢静脉曲张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过去10年微创治疗方法如激光、射频等腔内治疗也变得越来越普及。这些疗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易损伤隐神经,术后患肢会出现麻木、感觉障碍,给患者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本研究采用限制性内翻剥脱及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隐神经损伤明显减少,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祝慧鹏许中友徐斌王辉魏嘉博赵亲明
关键词: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下肢静脉曲张内翻腔内激光硬化剂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