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鹏
- 作品数:44 被引量:272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
- 背景:直肠类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消化道少见肿瘤,其生长缓慢,无特异临床表现,临床诊断较困难。近30年,类癌的发生有上升趋势,直肠类癌的发生明显增加,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
- 胡祥鹏吴明朱启槐赵静马升高杨俊文
-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诊断临床病理分析
- 文献传递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查用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评估模型建立的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ing system,MEWS)联合D-二聚体检查用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严重程度评估模型建立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P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57例被纳入研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用于确定MEWS和D-二聚体预测非轻症AP的最佳截止值。对MEWS评分与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曲线下面积(AUC)的大小用于评估每个因素预测AP严重程度的能力,并计算新模型预测非轻症AP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根据ROC曲线,D-二聚体、MEWS和新模型的AUC分别为0.702、0.628和0.734(P<0.05)。新模型预测非轻症AP的AUC值高于MEWS和D-二聚体(0.734>0.702>0.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0,P<0.01)。结论基于MEWS联合D-二聚体的新模型在预测AP严重程度方面优于MEWS和D-二聚体。新模型拥有简单、便捷、更适合临床使用的特点。
- 朱元荣张舒周建梅张深深吴利红胡祥鹏
- 关键词:胰腺炎D-二聚体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道超微结构改变和褪黑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道超微结构及其通透性的变化,探讨褪黑素(MT)对肠道屏障功能(IBF)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ANP组、MT组、假手术组(SO组),各24只。ANP组和MT组大鼠采用胰胆管末端穿刺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MT组于制模前腹腔注射MT溶液。术后4、12、24、48 h处死动物,用ELISA法测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光镜下观察末端回肠病理改变,电镜下观察回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观察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O组大鼠胰腺及回肠黏膜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回肠组织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TUNEL法检查未见明显细胞凋亡;ANP组大鼠光镜下可见回肠柱状上皮细胞坏死、绒毛脱落,回肠超微结构异常最明显,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紊乱且短矮,TUNEL法提示回肠上皮凋亡细胞较多,以绒毛顶端为主;MT组大鼠病理改变、超微结构异常均较ANP组减轻,上皮凋亡细胞较ANP组减少。ANP组大鼠各时点血清IFABP水平较SO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MT组大鼠各时点血清IFABP水平较ANP组显著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NP可导致IBF障碍,肠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和凋亡。提示ANP发病早期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和增生之间失去平衡是IBF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予以MT干预,可以改善ANP发病后的肠道病理改变和肠道超微结构异常,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 吴建胜方佩佩倪银贾国葆孙学成胡祥鹏黄智铭
-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褪黑激素
- LncRNA00_178、miR-466b-3p及Gucy1b1作为急性肺损伤标志物或药物靶点的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LncRNA00_178、miR‑466b‑3p及Gucy1b1作为急性肺损伤标志物或药物靶点的用途,属于生物标志物及药物靶点技术领域。LncRNA00_178可以作为急性肺损伤筛查或诊断生物标志物,miR‑...
- 黄艳 张安棋赵大海 谈媛媛丁振兴胡祥鹏
-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不同结肠段清肠效果比较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比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不同结肠段的清肠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集416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口服2 000 m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对右半结肠(盲肠和升结肠)、横结肠(包括肝曲和脾曲)、左半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全结肠、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肠道准备有效率分别为52.2%,79.8%,79.1%和62.0%。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的BBPS评分分别为(1.77±0.61),(2.53±0.50)和(1.57±0.50),各结肠段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右半结肠清肠效果亚于其他肠段,是影响全结肠肠道准备质量的关键。
- 胡祥鹏谢菁杨姣章礼久
- 关键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结肠镜
- 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直肠类癌术前行内镜检查,确诊者4例;直径小于1cm的直肠类癌8例,仅1例伴淋巴结转移,选用结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局部切除术或根治性手术进行治疗;直肠不典型类癌3例,直径均大于2cm,均有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伴肝转移,选用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手术进行治疗。结论内镜检查是术前诊断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直肠类癌的大小、病理类型、浸润程度与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密切相关。
- 胡祥鹏吴明朱启槐赵静马升高杨俊文
- 关键词:直肠肿瘤类癌瘤内窥镜检查
- 护肝片通过抑制肝纤维化而阻碍肝细胞癌发展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在DEN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中,护肝片在肝纤维化—肝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initrosamine,DEN)组,正常对照组,护肝片组(921 mg·kg-1)。DEN组和护肝片组给予0.2%DEN溶液灌胃,按体重10 mg·kg-1给药,每周5次,至14周,对照组给予溶媒。护肝片组同时灌胃(ig)给予护肝片溶剂(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配制),每日1次,直至16周。收集所有大鼠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肝纤维化的程度。采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胎盘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lacenta,GST-P)蛋白的表达。结果 DEN能够成功的诱导大鼠在12周发生肝纤维化,在16周发生肝癌。护肝片能够显著抑制肝纤维化—肝癌的发生。在12周时,护肝片能显著降低与肝功能相关的血清学指标以及α-SMA的过度表达,降低纤维化的程度。在16周时,护肝片能显著降低DEN诱导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和多样性。此外护肝片还能降低癌前病变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和GST-P蛋白的表达。结论护肝片能够通过降低癌前病变指标GGT和GST-P的表达来阻止DEN诱导的肝癌的发生,同时也能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提示GGT与GST-P表达增强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可以作为由纤维化进一步发展为肿瘤的标志,或者有可能成为预测肝癌发生的指标。
- 芮文娟何淑芳伍超胡祥鹏谢雷江洁美杨雁
- 关键词:肝纤维化
-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道疾病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置放胆道支架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及其他胆道疾病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病例均经ERCP确定胆管狭窄部位及程度,选择合适的支架,在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塑料支架组30例,金属支架组26例。分别观察患者术后1周黄疸消退、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3~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置入支架,成功率100%。塑料支架置入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STB)下降51.25%,谷丙转氨酶(ALT)下降52.09%,r-谷胺酸转肽酶(r-GT)下降29.07%,碱性磷酸酶(ALP)下降36.18%。金属支架置入后1周,STB下降70.25%,ALT下降55.23%,r-GT下降41.68%,ALP下降43.74%。早期并发症主要为ERCP术后胰腺炎及胆管炎,其中胰腺炎2例,发生率3.57%,胆管炎3例,发生率5.34%;晚期并发症主要为支架堵塞,共3例,发生率5.34%。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可有效缓解良恶性胆道梗阻及胆漏、胆道损伤患者的病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符合生理等特点。塑料支架对胆道良性狭窄及预计恶性梗阻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的患者具有优越性;对无法手术根治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济条件允许下放置金属胆道支架是最佳治疗方法。
- 姚时春杨俊文马升高胡祥鹏吴明
- 关键词:胆道梗阻胆道支架
-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无效因素分析被引量:28
- 2015年
- 目的明确影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质量的患者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集416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口服2 000 m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对右半结肠(盲肠和升结肠)、横结肠(包括肝曲和脾曲)、左半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进行评分,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是否住院、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期间活动情况、有无便秘和结肠镜检查前2周内服药史。结果肠道准备无效率为47.8%。住院状态、年龄大于60岁、阑尾切除术、腹部多次手术史以及慢性便秘史是肠道准备无效的危险因素。结论识别高危患者,进行个体化处理,有助于提高肠道准备质量。
- 胡祥鹏谢菁杨姣范引光章礼久
- 关键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准备
- 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关系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17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09名对照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结果:纯合子强代谢型(homEM)、杂合子强代谢型(hetEM)和弱代谢型(PM)分布频度在结肠癌组(38.7%、45.2%和16.1%)、直肠癌组(34.5%、52.7%和12.7%)和对照组(36.7%、44.0%和19.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肠癌和直肠癌组,PM型经性别和年龄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0.693(95%CI:0.266~1.807,P=0.454)和0.757(95%CI:0.263~2.184,P=0.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性无直接关系。
- 胡祥鹏吴建胜吴明陈增强黄庆科马升高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CYP2C19基因多态性病例对照